一年容易又新春,當大家高高興興地享受假期的時候,不妨檢拾一些新春趣聞和大家分享!
要求
1.文中包含對聯(須具詞性和平仄分析,可以引用別人的創作,也可自行創作)和內文.整體字數為400字以上.
2.內容圍繞新春見聞便可,題材不限,可以是一個場面,一封電郵,網上一則短片……須圖聞並茂,讓讀者們也能感受到你描述的材料的原貌.
3.須於假期完結前在此處貼上,否則當欠交論,如有任何技術上困難,要馬上電郵或致電老師,否則不予受理.
參考資料:
春聯也叫門對、春貼、對聯、對子、桃符等,屬於「 對聯」的一種,是人們在春節時貼在門上的吉祥語,由「上聯」、「下聯」和「橫披」三部份組成。春聯講究工整、對偶、簡潔,抒發美好願望,是中國特有的文學形式。
每逢新年,無論城市還是農村,家家戶戶都願意精選幅大紅春聯貼於門上。相傳這一習俗起於宋代,在明代開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聯的思想性和藝術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梁章矩編寫的春聯專著《檻聯叢話》對楹聯的起源及各類作品的特色都作了論述。
春聯上的對仗句均是吉祥話。諸如:『日月星三光並照 財如曉日騰雲起 ;天地人一體同春 利似春潮帶雨來』以前,各家各戶常藉對聯來反應自己的身分。例如,官宦之家的對聯寫著「國恩家慶,人壽年豐」;學儒之家「詩書繼世長」;商賈之家的對聯為「忠厚傳家久」,家則為「生意興隆通四海,財源茂盛達三江」。
古往今來,流傳的春聯趣事不少。話說名書法家王羲之由於書法了得,所以他貼於門外的春聯,很快便給人撕去。王氏於是在除夕當天,貼上「福無雙至禍不單行」一聯,大家以此聯不吉,所以沒有拿去。怎料新年時,此聯竟變為 「福無雙至今朝至,禍不單行昨晚行」——王氏在上下聯分別加上「今朝至」及「昨晚行」,令這首別人看來春聯,由凶變吉;明朝開國時,朱元璋下令每家在過年時,門前貼上春聯,表示吉祥富貴,同時,他也微服出巡,欣賞家家戶戶貼出的春聯。有一次,皇帝發現一家簡陋的矮房前面沒貼上春聯,仔細詢問,才知道這家主人因為殺豬為業,貧窮又不識字,明太祖聽了以後,拿起了紙筆,寫下了「雙手劈開生死路,一刀斬斷是非根」的對句,點出了主人的工作。這對春聯一貼出,有人認出是皇上的筆跡,紛紛爭相觀看,春聯從此成為過年少不了的裝飾品。
春聯上的字雖然簡短,卻很有學問。像有的人在土地廟前貼著「白酒黃酒都不論,公雞母雞只要肥」的春聯,把土地公的嗜好說得一清二楚。還有一對春聯「爆竹一聲,唯獨我的燒餅大;桃符萬戶,且看誰家的芝麻多」這家燒餅店的春聯,不僅達到了廣告的效果,也令人會心一笑。每一戶人家都會依照自己的需求貼上不同的春聯。想要生意更好的人喜歡貼「生意興隆通四海,財源廣進達三江」,想要一帆風順的人喜歡貼「天泰地泰三陽泰,人和事和萬事和」,想要討吉祥的人喜歡貼「花開春富貴,竹歲報平安」。
雖然對聯由來已久,但近年網上也不乏對聯的主題討論,如:
1.千古絕對:
原作:
我俄人 騎奇馬 張長弓 單戈成戰 琴瑟琵琶八大王 王王在上
爾人你 襲龍衣 偽為人 合手即拿 魑魅魍魎四小鬼 鬼鬼犯邊
琵琶琴瑟八大王 王王在上
平平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 (粵音)
曦曙暾曉四朝日 日日於前
平仄平仄仄平仄 仄仄平平 (粵音)
琵琶琴瑟八大王 王王在上
嗩吶喇叭四小口 口口窺中
2.豬年趣聯
上聯:豬年諸事順遂 諸 君身體康健迎新歲
豬年諸事順遂 諸 君身體康健迎新歲
丁亥丁財兩旺叮囑出入平安慶豐年
上聯:豬年諸事順遂 諸 君身體康健迎新歲
下聯:魚躍魚子逆產餘力基因遍播望新生
三文魚從海洋,逆流而上,游回出生地產卵,魚和魚子都好吃,熊最喜歡吃!
窗外煙花盛放:
上聯:豬年諸事順遂 諸 君身體康健迎新歲
下聯:繁花煙花幻化泛舟碧海煙花伴星辰
(參考: http://hk.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id=7006072201127)
要求:
1.具備對聯的基本要求為佳(若作品不是完全工整,只要能指出問題所在和創作上的難處亦可)
對聯基本要求:
(1)詞性相對;
(2)二、四、六平仄相對(以粵音為準);句末仄起平收
(3)上下兩句字數相同
2.能扣緊主題(即與迎鼠年相關,具備吉利祥和的意味,兼有趣味性,有創意,能結合我們的實際生活更佳)
3.格式範例
香城含春花無語 (平平平平平平仄)
樹底吐納氣不凡 (仄仄仄仄仄仄平)
以下對聯可供參考
1.爆竹一聲除舊歲,千門萬戶賀新春
2.天賜平安福祿壽,地生金玉富貴春
3.年年有餘增康寧,歲歲平安晉福壽
4.天泰地泰三陽泰,人和事和萬事和
5.壽如山,富如海
6.去千災,來百福
7.立春大吉,建陽多慶
8.國泰民安,家給人足
9.國有風雲慶,家無桂玉愁
10.災從春雪消,福逐夏雲興
11.掃地黃金出,開門萬福來
12.天上三陽近,人間五福來
13.門迎春夏秋冬福,戶納東西南北財
14.普天開景運 ,大地轉新機
15.花開春富貴,竹報歲平安
16.遠山含紫氣,芳樹發春暉
17.輝光遍草木,芳氣滿山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