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運動日已經過了一星期,羲B某天睡醒的時候突然談起一件瑣事,他擦擦眼睛,認真地說 “媽媽,I have a secret!(這陣子我們經常看一本叫Thomos has a secret的書,自此,他便經常說關於secret的事,很好笑!)我告訴你呵!那天運動日,我們小組不是拿第三嗎?那是因為我們是最多人的一組!我們有15人呀!拿第一的組只有13人,拿第二的14人,我們15人,所以我們拿第三了!”我聽著聽著,一下子答不上來,他又繼續說“你知道嗎?那時輪到我,為什麼我不跑呢?因為我數得很累,所以忘記跑了!但我數過的,我們15人啦!……”他認真得有點嚇人,而且內容 “獨特”,我有點質疑他在說夢話。
他繼續喋喋不休,我卻想著回應的方法,我設想了以下答法:
- 孩子,你造夢吧!
- 真的嗎?會不會是你數錯了?
- 會不會人是少了,但老師已經作出了其他安排,例如安排同學多跑一次?
- 算了吧!都過去了!大家都有獎品的,是不是?
我一下子不知道自己應該相信他,指責安排失當,還是質疑他的想法,站在權威的一方去教育他?……想著想著,不知什麼時候,他說完了,眼睛直釘著我,仿佛催逼我回應的樣子,我不好意思地隨便回了一句 “你很生氣嗎?” “不是呀!我只是告訴你,那天我數了,我真的數了……我怎麼會生氣,媽媽你不是說過嗎?輸是沒有所謂的,只要我跑得快,下次可以再跑,還會贏回來的!我記得的,我三歲的時候,你告訴我的!……”他話真多,好像總是停不下來!
三歲的時候?我想起來了!那一年辯論比賽,學生每天在我家留得很晚,羲B有天問 “媽媽,為什麼大家都不睡覺?”我說 “我們要去比賽,所以一定要很努力、很努力!” “為什麼要很努力、很努力?”他不解。我說 “因為我們都想贏呀!只有很努力才有機會贏!”決賽完結那天,我很晚回家,羲B從床上爬起來問 “你們贏了嗎!” “輸了呀!”我淡淡地說,他聽了竟然紅了眼圈。 “傻仔,輸是不要緊的!我們已經很努力、很努力了!比賽就是這樣子的,很努力就可以讓自己 “更叻”,如果我們 “叻左”,下次就會贏回來!好像你和同學跑步,跑多了就快,快了就有機會贏!……”那天我反過來安慰他的情景實在有點逗笑,只是也沒想過,這樣隨意的對話他是記住了。
小孩子是一張白紙,他是鮮艷的黃,還是失落的灰,在於我們怎樣去塗。如果不相信他,要他深信權威的判斷,他就失了獨立思考的能力;如果我們隨意附和,讓他無視權威,他便會偏激自大,而且現實世界中,不是任何東西都絕對公平的,很多時候只是失之交臂吧,好像風之子因傷退出奧運,國人傷心落淚,隔天國內報章頭條極盡悲痛,什麼"風之子折翼"、"十三憶人夢碎"、"舉國傷痛"……但說到底,奧運會(Olympic Games)只是個遊戲,需要那樣執著結果嗎?我覺得根本沒那個必要,人生的競技均源自 “遊戲”,與其教孩子計較結果,不如讓他明白道理!
羲B再三強調,那之所以是個 “secret”,並非因為不可告人,而是 “沒有人會相信我的!”,但他堅持“我真的數了!",作為媽媽,我很高興他願意相信我,而且把我說過的話牢牢記住。我作文以記之,是期望他長大後回看文時可記住 “媽媽會以你的努力為榮,我們不需要計較跑第幾,因為媽媽也跑得很慢──肯跑就好,盡力就好,只要不停下腳步,我們就能走得很遠很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