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與牆的思考

Share Button

在又高又堅固的牆和因撞上牆而破碎的蛋之間,我將永遠站在蛋的這一邊。

是的,不論牆有多正確、或是蛋如何錯得離譜,我將是永遠支持蛋的。

【村上春樹在“耶路撒冷奬”(文學奬)頒奬典禮上的講話, 二○○九年二月十五日】

         “野
草,根本不深,花葉不美……當生存時,還是將遭踐踏,將遭刪刈,直至於死亡而朽腐。但我坦然,欣然。我將大笑,我將歌唱。(引自《野草》題辭),這是我之
前談到的魯迅對弱者的關懷。這年頭,談野草比較落伍,人們比較喜歡用 “蛋”去比喩,如早幾天香港反中示威者便揚言 “人心總在蛋的這邊”,其實此語同是
出自文學巨匠之口(見引文)——是村上春村在 “耶路撒冷奬”頒奬禮上的講話,意謂關注弱小的作品才有價値。對於村上春樹的文學追求,本人深表欣賞,但此
語往往被引申到反體制中去,卻也難免成為盲目破舊的借口,當中的誤區,不在蛋是否脆弱,牆是否冷漠,而在於無分對錯和必需破碎。

          什麼是蛋
呢?相同的年代,村上春樹筆下的“蛋”是城市中寂寞難耐,無法突破圍牆的靑年,而本屆諾貝爾文學奬得主莫言筆下的 “蛋”,卻更多是連自己悲哀什麼都不曉
得的小人物。正因為沒意識,他們甚至不能稱為 “蛋”,因為連被擲的條件都沒有。我覺得,今天中國的弱勢仍是 “野草”,不能輕易逃出寸草之地,但卻永遠
頑強地求生——野草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相對於野草,蛋比較自由,卻更脆弱,整天沉迷於對影自憐的弱勢感,且以破碎為榮。這就是我們都市小人物的生活常
態?我一直想不通。某天,我和年僅七歲的大兒子談起牆和蛋,他說得極妙: “我不會想做牆的,因為牆不能走動,多悶!但我也不會想做蛋,因為蛋很易摔破,
但如果只能二選一,我就做蛋,而且要做隻不摔破自己的蛋……”一言驚醒夢中人,兒子說得對:牆不能走動,它的冷漠在於圍住別人的同時,也困住了自己。如果
蛋推倒了牆,便成了另一道牆;如果蛋推不倒牆,為什麼一定得自我破碎呢?我認同兒子的話——我喜歡當蛋,當辨別是非、不輕易摔破自己的蛋。

本文2012年10月26日刋於《澳門日報》新園地 "斷章寫義"專欄

後記:

上文有段和兒子的妙語,因為篇幅所限,未能原文呈現,在此與各位共享!

我:不如今日我地講下蛋同牆呢兩樣野啦,你地想唔想做蛋呀?
羊:梗係唔想啦,蛋係好易爛ga,媽咪!
羲:係lo,我唔想比人食左!
我:咁呀,不如做牆啦!
羊:唔可以做其他咩?咁做牆lo!
羲:我唔做牆!牆咁麻煩,做牆咪唔可以成日走來走去lo!
羊:係wo,我都想走來走去,但蛋好像易爛wo!
羲:車,你唔撞牆,咪唔爛lo,我寧願做蛋啦,不過,我要小心d,做一隻唔整爛自己既蛋!
羊:其實呢……蛋入面可能有雀仔,咁爛左就可以飛走..….

世上是不是必須有牆呢?如果蛋推倒了牆,是否會成為另一道牆?你想成為牆嗎?還是比較喜歡做蛋?我和羲B都比較想做蛋,因為–-做牆就唔可以成日走來走去lo,又或者,可以好似羊羊咁講–-蛋入面可能有雀仔,咁爛左就可以飛走……

Share Button

Facebook 留言

發佈回覆

你的電郵地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