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死或者讓他們生活失序,但假以時日,生命終將長出新的骨幹……我現在終於知道,我的性命造就了這樣神奇的生命循環。
【《蘇西的世界》,作者:艾莉絲·希柏德,譯者:施清眞,時報出版社,二○一○年二月八日】
假
如有天你無辜遭人殺害,會有什麼感想?自憐自憫?報仇雪恨?……生死有命,福貴在天,我想自己最擔心的是那些活着的人。《蘇西的世界》中的主人就是一個遭
變態鄰居殺害並肢解的十四歲少女,她死後親眼目睹公衆對自己死亡的關注,也了解親友因無法排解仇恨而造成的陰影。最後,犯人無聲無息地死於非命,幫助活着
的人走出傷痛的,不是犯人得到惡報,而是明白死亡對生者活着的意義。
以上故事讓我想起近日發生的 “十五歲少年被毆打致死案”。本
來此案情節在黑道中並不罕聞,但由於時間(回歸紀念日)、地點(皇朝夜店)、人物(未成年)等條件結合起來,加上親友於網上戲劇化的渲染,馬上呈現
出 “黑幫人渣殺害無辜名校單親少年”的悲劇元素:嫌疑犯過去犯案經歷、地址、電話、家庭狀況、家人照片等;死者學校、家庭狀況、經濟能力,甚至與母親間
的生活情景一一公諸於世。本人認為暴露私隱無助解決問題,且對彼此家人的生活造成諸多問題,多次勸勉各人少理私事,談論者卻一再堅信 “現行司法制度不可
以懲戒惡人,認為網上揭私隱是同情和為受害者討回公道的途徑”云云。
仇恨從來不是受害家屬走出陰霾的靈藥,與其以受害人家庭慘況反
映出作案者之卑劣,倒不如思考如何設法幫助同類博彩業單親家庭解決敎育問題。本案涉及多名有黑社會背景、未成年人和在學學生,反映黑社會侵入校園,且有年
輕化趨勢,那八名十六至二十二歲的犯案者,是根本獸性,還是社會不良風氣的受害者?他們當中或許也有很多家庭問題,大家在咒駡的同時,又是否關心過?而社
會的仇視是在為死者討回公道,還是為其餘八個家庭寫下新的慘劇?死者已矣,罪者應罰,法律制裁的意義是讓活着的人得以重生。只有破除仇恨,一視同仁的對症
下藥,才可避免悲劇一再發生。
本文2012年12月30日刋於《澳門日報》新園地 "斷章寫義"專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