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快樂的人生勝利組

Share Button

掃二維碼觀看有關《原生家庭》(蘇珊 · 福沃德等著)的讀書筆記

“這代人吃好、住好、教育好,才藝好……為什麼還不快樂?”這是長輩經常說的話。然而,生活條件好就快樂嗎?筆者透過剛出版的兒童故《K星人的快樂之謎》講述了科技非常發達,不吃、不喝、不生育、不工作也能存活的K星人覺得生活中獨缺快樂,於是派出科學家“大C”、“中B”和“小A”尋找“快樂元素”,最後在全球人口最密集的賭城中洞悉快樂之謎:快樂不是應有盡有,而是有所尋求。

今年藝術節,筆者前往觀看由“小城實驗劇團”主理的舞台劇《九聲》,卻令我對快樂議題有進一步的領悟:有所尋求是不夠的,還要知道為誰追求?劇中描述幾個看似人生勝利組的男女,因為取悅別人而迷失自我,其中印象較深刻的莫過於萬千寵愛的何浩昊和覺得自己不是男人的Brian。一直忘不了其對白:

“我叫Rosalina Ho何浩昊,我屋企人想我好似浩瀚天空咁又大又好,我有幾好啊?我會話我嘅人生,就係充滿各式各樣嘅好、好,好好……”,何浩昊已經擁有很多愛戴,然而,她卻不愛有微少瑕疵的自己,為迎合社會審美沉迷減肥,患上厭食症。

“Brian係一個男人。但係佢覺得佢唔係一個男人,佢唔配做一個男人。由細到大佢都好努力咁做個乖仔,做個老師鍾意嘅學生……”Brian努力做到人見人愛,唯缺厭惡自己內心的卑微,即使事業取得大成,仍然無法相信自己。

雖然,劇中並沒有確切交代他們病態心理的成因,但根據教育心理學的分析,以上情況一般源自原生家庭的影響。美國知名的家族治療大師薩提爾(Virginia Satir)用了“冰山”作為比喻,能夠被外界看到的小部分是行為表現,而暗湧在水面之下更大的山體,則是長期壓抑並被我們忽略的“內在”。何浩昊和Brian的內在需求是“被認同”,因為他們自小被告知“只有優秀才配被愛”,然後終其一生去追尋。

《九聲》以愛恨交織的“聲音景觀”呼喚着為人父母的我:快樂不是人見人愛,而是愛我所愛!切不要讓我們的孩子在追求勝利的過程中丟失自我。

文章刊於澳門日報:http://www.macaodaily.com/html/2022-05/31/content_1600407.htm

Share Button

Facebook 留言

發佈回覆

你的電郵地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