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要主義的聚焦不是只看到一個問題,而是創造一個空間去探索思考,在一百個問題中聚焦於一個問題。
【摘自:《精要主義》,格雷戈 · 麥吉沃恩著,邵信芳譯,浙江人民出版社,二○一六年四月】
“我第一眼就認定這是我的愛人”;“我一開始就決定自己要讀這專業”……“從一而終”是很多人對“專精”的理解,然而“專”卻未必是“精”,因為要做到“精”必須要有以下兩個要素:其一是喜歡,能讓我們廢寢忘餐、樂而忘返的技藝或學問;其二是擅長,具有一定優勢的特長。因此,精要主義強調的“聚焦”不是“從一而終”,而是經過多方面探索和思考,最後認定的目標。
回歸到中國哲學,有點像孔子的“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引用在育兒方面,我認為家長不妨讓孩子先“博學”,作多方面的嘗試,然後找出孩子的專長和愛好才鼓勵他們“篤志”(堅守自己的志向)。父母可以透過“切問”——懇切地了解孩子的愛好,“近思”——觀察和思考孩子的能力,進行取捨,達至去蕪存菁。作者認為,取捨是人生必要的組成部分,取捨不代表放棄,而是:我想在哪兒幹一番大事業?非精要主義者認為“我必須什麼都做”,生活喪失選擇權;而精要主義者則是“我選擇做”,運用選擇能力去做重要的事。
原著《Essentialism》的中文翻譯有好幾個,包括:精粹主義、精要主義、精準主義。我個人比較喜歡精要主義,因為精粹、精準和精英類似,當中包含了社會的成功標準。精要主義讓我們聚焦於需要性,每個人認為重要的東西都不一樣,所以我們在選取焦點的時候可以具備彈性,不需要樹立固定的楷模,每個人都專注在自己的優勢中發放亮光,多元的美好才能得以充分的展現。
文章刊於澳門日報:http://www.macaodaily.com/html/2022-11/11/content_163378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