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經典畫像”代表了一個時期澳門城市發展的一個重要方面歲月流變:很多古老的相片已被無情的時間淹埋,但上百年前遠寄外洋的明信片,在百年後的今天卻又被有心人帶回小城,重拾起往日令人心馳神往的景象。
【摘自:《十九至二十世紀明信片中的澳門》,利冠棉、林發欽編著,文化公所、啟文出版傳媒有限公司出版,二○二四年三月】
“這些東西將來很值錢呵!”
“這些郵品不是用作賣錢的,百年歸老的時候,要帶進棺材的。”利冠棉老師笑了。
利老師是我中學時代的數學老師,由於思維敏捷,說話神速,他有個潤喉糖的綽號“利口樂”。利老師作風親和,所以我們喜歡到他家探訪。每次作客,我們必然會欣賞他的珍藏,大至一個首日封連小全張,小至一枚小小的郵票,老師都會用他機關槍般的腔調,滔滔不絕地介紹。澳門屬亞熱帶海洋性氣候,天氣異常潮濕,為防潮防蟲,老師又為此花費大量的人力物力。
“既然都不賣錢,儲下來不是白費功夫嗎?”我疑惑了。
“不會呀!看看也很滿足。”利老師又笑了。
我當時不太明白什麼叫“看看也很滿足”,直到今天捧起藏着老師大半生努力積累的厚重著作時,忽然感同身受。明信片記錄的不僅是時代節點,還有成長見證,睹物思人,每一個畫面都彌足珍貴,就像老師和我們拍下的每一張照片,都是我們師生情的見證。
時光飛逝,我們從有空就跑上老師家討教的小屁孩,變成了別人的老師,生育了自己的孩子。老師也老了,近年言行沒有過去的利落,但我們仍舊享受共聚。那一年團拜,老師叮囑我們每人都和他拍一張合照,並在照片上寫自己的名字。那照片我一直珍藏着,像珍藏着自己成長的明信片一樣,“看看也很滿足”。
文章刊於澳門日報:http://www.macaodaily.com/html/2024-04/05/content_174621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