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水思源

Share Button

    水 

圖片取自互聯網

     捐錢呢樣嘢,通常我哋都知道係有錢人、企業去捐,政府自己去捐獻的確較少,以前所見捐去災區嗰啲多啲……其實捐獻就多數民間多,但如果政府或基金會認為有需要捐款,就應當有章程。

    【“林玉鳳認境外大額捐獻應公開透明”,摘自澳門日澳,2016年5月10日】

飲水思源是應該的,問題是:我們是否有深入思考“水”與“源”之關係?

一如學校官方資料顯示,暨大以“面向海外,面向港澳台”為辦學特色,來自港澳台地區學生、海外僑生的人數在全國高校中一直穩居前列,為此,大學在國際上尤其是在華僑中有較高的聲望,且被譽為“培養世界市民的文化大學堂”。在2015年武書連版中國大學排行榜中,暨大綜合排名全國五十三位,廣東省第三位。相比其周邊的其他高校,暨南大學可謂進步神速,羨慕旁人。眾所周知,其風光與自身定位得到廣大僑生支持是分不開的:因為打着支援僑生的旗號,“從1958年到1970年,華僑、港澳同胞及其他熱心僑教的人士共給暨大捐款人民幣146萬多元、港幣14萬多元、教學儀器設備一批。其中香港知名人士王寬誠就捐贈人民幣100萬元。暨大於1978年復辦,至1987年共得海外人士捐款港幣1071.3萬元,美金112.1萬元,人民幣223.3萬元,各種書刊二萬多冊,以及教學儀器設備一批”(廣州百年華僑教育發展的軌跡,王曉鶯 )。除了捐款,港澳生源的開發也曾是學校重要的經濟來源,為了能吸引更多僑生就讀,學校大力改革教學內容與方法,回歸前,筆者那一代人入讀暨大,所交之學費可是內地生的四倍。學校求捐款、謀發展本身並無問題,然而,飲水要思源,我們也須清晰彼此的關係是互惠互利,而非該校對澳門有超然於其他高校之恩澤。

暨南大學作為以培養“僑生”為發展定位的高校,得到愛國善長的支持和校友的感恩,可謂理所當然。然而,飲水要思源,不同人皆有自己感恩之“源”,而基金會之“源”不是一人之“水”,慷他人之慨者,又有否“飲水思源”?

Share Button

Facebook 留言

發佈回覆

你的電郵地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