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寫重大題材、敏感問題,就有人批評,你看這個作家,就會寫不慍不火不痛不癢的問題,不關心社稷民生。如果我寫了,他們又會說,你看他又向西方獻媚,揭中國的傷疤。他們愛怎麼說怎麼說,我該怎麼寫怎麼寫。”
【《南方人物周刋》(網上轉載),作者:李乃清,二○一○年二月二十四日】
“十
年寒窗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隨着諾貝爾文學奬的公佈,莫言這個名字,一下子變成了“莫所不言”:中國政府一改對諾貝爾奬的否定態度,高度慶賀,並要
把其作品編入中學敎材;香港傳媒馬上翻出 “莫言曾以退席方式抗議中國異見作家戴晴出席書展,曾與其他中國作家參與抄寫毛澤東的講話”等“罪證”直斥其
非;國際異見人士認為 “莫言作為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也有參與遏制言論自由,得奬是恥辱”……莫言一夜之間忽成英雄、走狗、紅色作家、洗腦專家……當中
反映的到底是是非大義還是文人相輕?我弄不清楚。只知遠在莫言未得奬前,他曾在訪問中談過“作家之難”(見上引文)。今天誇誇其談之士,又有幾個眞正閱讀
過其作品,了解過他本人呢?
作為普通的文學愛好者,筆者在內地出版的中國作家名篇中與莫君有過幾面之緣,未敢說有認識,自問也無資格評論其
應否獲奬,但好文章是値得分享的,於是找來一些在面書推介,朋友笑言“莫言的作品近十多日銷量會否比近十多年還要多呢?”,意指大家因其獲奬吹捧,我並未
為此汗顏——世上好文看不盡,無論是因名氣吹、因獲奬吹、因情節吹……都是一種推廣閱讀的方式,而誰能公平地審判那些沒有獲奬的、沒有被吹捧過的作家就不
是英雄呢?以成敗論英雄,不過是當局者迷吧。
“一個作家,一輩子其實只能幹一件事:把自己的血肉,連同自己的靈魂,轉移到自己的作品中
去……作家就是一個職業,而且這個職業旣不神秘,也不高貴”(錄自引文訪問),我引用他未獲奬前的言論,因為我衷心期望今天“莫所不言”的他,仍是原來的
莫言——他們愛怎麼說怎麼說,我該怎麼寫怎麼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