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山打牛”的藝評奬

Share Button


評審對寫作藝評文章的三點要求:一、文筆好;二、完整的分析;三、新角度。這三點其實沒甚麼利害之處,都是寫文章的人的常識。問題反而是出在冠軍的
評語身上,評審說“文章能從社會角度出發,透過分析電影《低俗喜劇》的背景和情節,探討港人身份定位及與內地關係等主題,描寫當下中港關係的微妙變化,旣
具強烈的批判精神,亦富有創意及獨特見解,讓讀者反思香港的主流價値。”

    【《香港獨立媒體:放過賈選凝吧,讓我們談談藝評奬好嗎?》,作者:鄧正健,二○一三年二月廿八日】

    藝
術本是主觀性很強的東西,愛與不愛、美與不美的感覺都很個人,而每個人又可以在作品中讀到弦外之音——把內容延伸至自己的關注點。情況如同“隔山打牛”,
當中的山,不是作者的思想,而是我們自身的文化底蘊和審美觀。不久前在網上讀到一則小硏究,指藝術作品之解讀經常超出原作預期。故在所有文體中,我比較不
喜歡寫藝評,就是寫也多從欣賞和感受的角度出發,很少着意評論;而作為創作者,我同樣明白此理,對別人的批評總是歡心接受——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針
對引文中鬧得滿城風雨的藝文奬,同樣給我強烈的“隔山打牛”感。老實說,女主角賈小姐文字老練、作品條理分明,與亞季軍相比,單從文氣上確有過人之處,奈
何作品觀點棱角分明,具顚覆性,很有以藝評為題,批判時弊為實之姿——背着彼此之文化分野,企圖“一知半解”地展示自己對香港文化的批評,是否上佳之作則
屬見仁見智。

    藝評本就是自我感覺良好的“隔山打牛”,有說莫言賣弄中國之醜,又有說莫言是護主的狗。愛把政治帶進藝評的,絕非賈小
姐一人,當中陳述的是個人觀點,自非絕對眞理。況且藝評本身也是一種 “文藝”,評價一篇藝評顯然是雙重的“隔山打牛”。比較神奇的是,一篇藝評竟可牽連
諸多情節,且令內地香港矛盾升溫。 賈小姐的“隔山打牛”,再加上兩地的朋友的“隔山打牛”,恰恰又構成一套有趣的鬧劇。

本文2013年3月8日刋於《澳門日報》新園地 "斷章寫義"專欄

Share Button

Facebook 留言

發佈回覆

你的電郵地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