扮忙與白忙

Share Button

 一隻狐狸發現一雞窩,卻因為太胖穿不進柵欄。於是餓了三天,終於進入。可飽餐後又出不去了,只好重新餓了三天才出去。最終牠哀嘆自己在這個過程中除了過了個嘴癮,基本上是白忙活了。

【《全世界的錢也買不回自己的一生》,作者:佚名,萬維讀者網,二○一三年七月】

寂然佳作《扮忙之忙》可謂細嚼有味,愼思回甘。與文中描述的“扮忙者”相反,我是那種與生俱來喜歡做事的人。有一年暑假,我跑去當化妝品銷售員,當同事們忙於說是非時,我卻躱到一角點貨,因為不同品牌背後的設計意念讓我着迷;我也會爭着去擦玻璃,因為抹去巨型玻璃上的微塵看世界,彷彿看到生命的另一境界。大學畢業後,我幾乎不曾停止過工作,就連僅有的三個月轉職期,也跑去當圖書管理員,朋友知道後驚訝地問“時薪幾多錢?你係咪發錢寒?”,我高興地答“其實我係自薦去做義工嘅!但竟然有錢收,你話幾好呢!”——毫無疑問,我工作的快感源自一種眞實體驗的趣味,形同一些人喜歡旅行的體驗一樣。

可是,“愛忙”的特性並未為我帶來工作上的效益,很快地,我發現會說是非的同事,營銷技巧比我高,業績也比我好;熱心分享資訊的同事,人際關係比我強,更容易得到工作上的助力。引用我爸的老話是“勤力唔係大晒,好似鄕下D牛咁——白忙”。在學校裏,我們以為“業精於勤”,但實質上,社會講求人脈,“扮忙”一族不是無所作為——談是非、說旅遊、論時事等,實質就是“搞關係”,在管理學角度,他們具有一定的生存優勢。於是,傑出的“扮忙”朋友送我引文故事,大意是“我們扮忙的,即使沒成就,也叫過得快活,不像你——白忙”,而我總也高調反駁:“狐狸總算過了嘴癮,否則等死時間如何打發?”——老實說,對於寧願擦玻璃,也不想“搞關係”的我,快樂的定義顯然和他們不一樣。當中沒有誰比誰更強,只有哪種方式更貼近人的個性——工作上,我們要執着的不是狀態,而是心態,無論“扮忙”或是“白忙”,只要忙得快樂、有所作為,總比“不忙”有價値。

Share Button

Facebook 留言

發佈回覆

你的電郵地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