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互動的換位思考

Share Button

 201401021022180700

蹲下來,保持和孩子同樣的視野,你才能看見他所看到的畫面;蹲下來,更是一種謙卑的心態,溫柔的陪伴,你才能平等地與孩子對話。

    【《蹲下來和孩子說話》,作者:楊謹,中國華僑出版社,二○一三年九月一日】

“換位思考”是近年親子敎育流行的課題,當大人開始乖乖地蹲下來看孩子的視野時,卻又出現不少走過頭的場面:

兒:爸,我要買飮料。

爸:不行!不行!媽說飮料不健康。

兒:我要!我就是要!(當衆揮拳打其父)

爸:哈!哈!你這孩子眞是淘氣!(邊笑邊躱避,完全沒有生氣之色)

上 例中的爸爸沒有完全妥協,因為知道兒子的健康或是老婆大人的囑咐比一切重要,但同時,他又具同理心,對兒子的不滿給予無限量的包容。這爸爸有作“換位思 考”嗎?當然有,但這種思考是單向的,即父母單方面體恤孩子的心情,卻完全沒有要求孩子理解父母作出決定的原因。單向的換位思考如同溺愛,雖可討人歡心, 卻無法達至溝通和敎育的效果。筆者每次分享“換位思考”,必定問家長以下問題:如果孩子不喜歡參加你的朋友聚會,你會怎做?部分家長會放棄帶孩子前往,部 分家長認為孩子無論如何必須跟隨,而我則比較中庸,偶然才帶孩子參加聚會。我能理解孩子不喜應酬陌生人的心情,但理解不代表妥協,我同樣會要求孩子“換位 思考”——媽媽也經常帶你去參加你同學的生日會,你的同學和家長於我一樣陌生,媽媽能夠保持禮貌並嘗試融入,為什麼你不能?

近年網 上廣傳“父母單方面無私付出”的文章,勸勉子女珍惜父母,而我們為人父母的,在實際生活中有沒有要求孩子從父母的角度思考,從而學會感恩和體諒?“家和萬 事興”是中國人傳統的家庭觀念,因此親子關係一直處於由下而下的狀態,父母永遠扮演施與者和管理者的角色。孩子表示不滿叫“駁嘴”——不尊敬長輩;而父母 體恤子女則是恩澤——一種崇高的施與,因而造成極權和溺愛兩種極端狀態。溝通是雙向的,只有雙方都願意坦誠相對和互相尊重,才能建立眞正平等互動的和諧。

文/鏏  而

Share Button

Facebook 留言

發佈回覆

你的電郵地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