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的冷

Share Button

藝術是一種特殊的精神文化產品,它以感性的形式表達藝術家們對生活獨到的認識,以及藝術家們對生活中的美的發現。從而豐富人們對生活的理解,使人們獲得豐富的審美享受。

    【摘自:《藝術的魅力:欣賞心理》,作者:張毅,新雨出版社,1995年】

最近幾年,接觸了不少藝術家和藝術議題,理論上,我應該比以前更懂藝術了,但事實卻正好相反。

某一天,朋友A拉着我談書法,“這些江湖騙子在敗壞正道!”什麼是江湖騙子呢?不過就是一群在做非常規性創作的愛好者——有玩書法雜耍的、有以字作畫的、有寫個標語自娛的。美不美呢?還好吧,老實說,我這門外漢辨不出來。何謂正統呢?A分享了一些書法家的名字,更特別說了王羲之的傳奇故事:話說唐太宗偏愛其墨寶,於是設計騙取《蘭亭序》,唐太宗拓印數份賜予大臣,命他們所有人模仿之,最後把真跡作陪葬品。後因戰亂等種種因素,王羲之的真跡已失傳於世,於是唐代的精摹本歷來被當作真跡。聽完神話一樣的故事,我覺得迷惑了:

“為什麼在世者感受生活的作品被視為敗壞正道,而失傳的作品卻可以永垂不朽?”

“因為美呀!”

“那美的標準是誰定?唐太宗嗎?因為他覺得美,命全朝臣子一起去抄,並以此留世。但最後留下來的,已經是別人的作品了呀!”

“美都是門道承傳下來的標準,你懂什麼!”朋友B好言相勸。

是的,雖然我會寫字,但什麼是江湖騙子?什麼是傳世名作?卻看不出來,而所有不承傳門道標準的美,均可視為敗壞。類似的情況也出現在文學、繪畫、音樂等不同界別,但其他的還好,不能入正統的,至少也稱之為“次文化”,不至於被斥惡俗敗壞。

“搞什麼文創事業,那不過是一群小學生聚在一起玩遊戲!”腦海中浮起那天會議上一位文化大師的點評。我打了個寒顫,感到一陣前所未有的冷——作為一個門外漢,我也許永遠想不通:第一個代表美的正道標準,到底是怎樣跑出來的?

Share Button

Facebook 留言

發佈回覆

你的電郵地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