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孩子談社運兩篇──此水不同彼水

Share Button

和孩子談社運(一)

父母可以分享自己的價值觀,但不需與孩子爭論政治立場,以身教展示給他們何謂尊重不同立場……你可以告訴他:“我哋好難一下子分到誰對誰錯,每個人價值觀不一樣,但我哋都需要互相尊重。所以我哋同他人討論時,要保持理性及獨立思考。”

    【摘自:〈社會紛亂間,如何跟孩子溝通?(青少年篇)〉,POPA CHANNEL,二○一九年六月十七日】

鄰埠正鬧得沸沸揚揚,電視和社交網站充斥大量暴力和謾罵的影片,澳門人耳濡目染,很難不受感染。所以即使冒着“旁觀者請閉口!”的指責,自命為教育工作者的我堅持就議題發聲,希望給社會帶來不同的聲音,並提醒眾人,關心時事從來不是只關心自己城市的事。大人可以透過了解不同媒體的信息自行判斷,但心智尚未成熟的孩子卻需要師長的引導,決不能等到出現彼此重大分歧或是孩子以身犯險時,才把責任推給社會。

從心智發展的角度來說,年幼的孩子未必能了解複雜的社會議題,家長可以簡單地說明雙方的訴求,告訴孩子是非對錯需要通過長久的了解和思考去判斷,以鼓勵孩子持續關心時事。青少年開始有自己的是非觀念,家長可以引導他們說出想法,並以開明的態度表達和接受不同意見,避免相互指責,更不應以強硬手段禁制孩子。

而無論持什麼立場,師長都應給孩子一個重要的信念:改變社會從來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事,生活是一種爭取和妥協並存的藝術,實不應以兩敗俱傷為目的。一如部分人提BE WATER的概念——沒猜錯的話,此語出自《老子》“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水的力量在於其純淨、輕盈和持續不斷,推動社會變革的歷程也一樣。

http://www.macaodaily.com/html/2019-08/02/content_1371422.htm

和孩子談社運(二)──此水不同彼水

 Be water源自於香港已故武打明星李小龍,意思是武者不被形式所拘,要像水一樣流動,既柔軟又剛強;既能適應萬物,又能匯聚為強大的力量。……“敵進我退,敵駐我擾,敵疲我打,敵退我追”(此句引自專欄作家曾志豪)。

    【奉行李小龍be water哲學,中央通訊社,二○一八年八月廿二日】

早陣子,本人在專欄引用香港中文大學講師蔡子強對潮語“Be water”的解釋——語出自老子“上善若水”的哲學觀,但有讀者閱後卻提醒我:其實香港人口中的Be water出自李小龍。

觀其狀態,老子和李小龍所指出的水的形態和特質類似,李小龍的Be water的靈感很可能源自老子,但筆者認為兩者核心精神有異。李小龍的Be water強調對立,無論拳腳如何柔性,目的均是克制別人,以取得勝利;但老子的上善若水則不然——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強調的卻是與人為善,而非相互對立。兩者的不同引申到社會的思考,則不禁讓我想起村上春樹的名句:“以卵擊石,在高大堅硬的牆和雞蛋之間,我永遠站在雞蛋那方。無論高牆是多麼正確,雞蛋是多麼地錯誤,我永遠站在雞蛋這邊。”毫無疑問,此話把人民和體制對立起來,因此,雞蛋面對高牆才會產生強烈的無力感,以致於除了絕望和對抗,沒有他路可選。

而上善若水的哲學觀則讓我看見另一種價值取向,那就是無論人的力量如何微小,也不應妄自菲薄,我們要像老子的水,不與人為敵,雖然水往下流,居處低下,但心意喜好沉靜,交往喜好仁人,言論喜好誠信,為政喜好安定,辦事喜好才能,行動喜好時運。當人放下敵對的意識,才能溝通和協商,達至互利共贏。

http://www.macaodaily.com/html/2019-08/23/content_1376346.htm

 

Share Button

Facebook 留言

發佈回覆

你的電郵地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