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的覺醒

Share Button

“我們應否檢討學生自殺是否和教育制度有關,還是這件事只充當着一個微不足道的角色?”“這個世界有它的遊戲規則,應付完這些規則我就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

    【摘自:《青春的覺醒》,法蘭克 · 魏德金德,夢劇社,青年劇場綜合培訓計劃,二○二三年一月】

一八九一年德國作家魏德金德寫成的劇本《青春的覺醒》,想不到一百多年之後,我們仍有共鳴:性教育仍然羞於啟齒,有關性與愛題材的少兒文學常被指不道德;學校和社會的競爭更為激烈,優勝劣敗的價值觀舉目皆是,青少年自殺問題越來越嚴重。唯一慶幸的是,社會開始重視心理支援,緩解壓力的書籍和課程大行其道。然而,一邊施壓,一邊減壓,能治本嗎?情況就如同我再做青少年親子研究的一些案例:一個患有抑鬱症的孩子,一邊看心理醫生,一邊找補習老師,不可以先放鬆養病嗎?一個有偏差行為的孩子,和家人的關係已經很差,父母還堅持計較雞毛蒜皮的小事,一邊說我是為你好,一邊互相指責針鋒相對,不可以先停戰,再和解嗎?不可以!因為放下固有的好壞標準太難。

我一邊看《青春的覺醒》,一邊思考什麼是青春的覺醒?劇中的其中一位主角選擇了自殺——既然無法改變遊戲規則,只好提前終止!師長眼中的“壞孩子”則選擇反抗,他是唯一質疑遊戲規則的人,卻也是唯一無家可歸、無路可逃的可憐人。選擇自殺的孩子成功勸他的這位朋友繼續為自己而活,終於死得瞑目——做了一件自己可以把握的事情!(不再永遠被規則牽絆)青春的覺醒也是如此,社會規則不會一下子改變,但要相信人不是規則的奴隸,我們有能力超越規則去創造屬於自己的人生。

文章刊於澳門日報:http://www.macaodaily.com/html/2023-02/03/content_1651638.htm

Share Button

Facebook 留言

發佈回覆

你的電郵地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