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的“不知道”

Share Button

延伸閱讀:掃QR code,收聽羊豬老師《非暴力溝通》閱讀懶人包。

曾幾何時口若懸河的小不點長大了,開始不健談,回家總愛躲起來,面對不喜歡的話題,最喜歡用的口頭禪是:“我不知道!”

“兵來將擋,水來土掩。”口才很好的家長如我,以為自己有能力招架一切,卻擋不住青少年的一句“我不知道”,因為無從了解,便無法指導,一如不肯說出症狀的病人,是不能對症下藥的。

“有時候,孩子的不知道不是真的不知道,他們只是不想相告,這時候,我們是時候反省自己的溝通方法了!”從事多年青少年輔導工作的趙崇堅說。

於是,我反思平日和兒子的溝通模式——言詞有禮、態度隨和、想法開明。不是嗎?“也是!但你比較像老師,不像媽媽。其實你說的,難道我自己就不知道?”兒子竟然給我這樣的回應,像辯論場上勢均力敵的對手,這時候我不禁想起曉敏老師的話“有時候孩子不是不知道,只是不想父母知道,我們為人父母的,什麼都要知道嗎?”老師說得很對,我們為人父母的不需要什麼都知道,我們需要知道“孩子長大了,他們知道怎樣去解決自己的問題。”父母不需要事事掛在口邊,可以通過平日細緻的觀察,了解孩子的行為、作息、情緒等,去判斷孩子是否需要支援,平日相處多說笑,少說教,適時提點就好。

“不可以不知道嗎?青少年處於迷惘期,有時候可能真的是不知道,我們可以發掘更深層次的內容,幫助他們了解,例如說:你的人生目標是什麼?他答不知道,可以再問他為什麼不知道?會不會是未想好?會不會是家長給他一些思考的選項,引導他了解自己和父母的需求。”資深社工盧子健建議。

說的也是,人生尚有很多事情,作為父母的我們也“不知道”,只要知道了解是基於關心,關心是為了支持和幫忙就好。

一句“我不知道”原來可以包含很多不同的情態和心理變化,家長需要擁有良好的教育智慧。筆者認為非暴力溝通有助化解僵局:多觀察、不評論;包容多元價值,不樹立權威;不以強制和懲罰的方式操控別人等,有助與叛逆期的青少年建立良好關係。

文章刊於澳門日報:http://www.macaodaily.com/html/2022-11/01/content_1631713.htm

Share Button

Facebook 留言

發佈回覆

你的電郵地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