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今天的窮人,或明天的富人,抑或永遠的窮人,我的價値取向是:做一個眞誠的人,有一顆善良的心,活出人的尊嚴。
【《有尊嚴地活着》,作者:洪池,時代文藝出版社,二○一一年一月一日】
不久之前寫了一篇文章質疑為“三百蚊”抗爭的年輕敎師,文章由提筆到刋出不足一星期,事情已有了逆轉,冷靜過後,他們終於明白問題癥結,並於五一當天高舉“我是敎師,我愛敎育”的旗幟。喜見新生代老師的成長,作為長輩,我覺得有必要給他們一個平反。
回歸到問題之初,是大家對“尊嚴”一詞的解讀不一。在功利主導的社會風氣下,人們往往把“金錢”與“尊重”劃上等號。博彩業起飛之初,敎師總以薪酬與莊荷相近為恥,卻忽略了莊荷需要長時間輪班,工作環境混雜,內容枯燥等狀況。敎師也是人,沒錢的確萬萬不能,但當待遇已達中游,錢眞的就能體現社會尊重嗎?妓女時薪比敎師高,那代表她們更有尊嚴嗎?如果補習天王的身價比資深敎師高,是否代表價高者更受尊重?由此可見,敎師以金錢去衡量社會認同的思維模式是不正確的。
《有尊嚴地生活》(吳甘霖、鄧小蘭)一書中指出“受人尊重是能力,給人尊重是敎養”。從“小我”而言,敎師的尊嚴源自敎好學生的能力,作為曾經的前線敎師,我從未因“待遇不佳”氣餒,卻總是為工作多而難精感到無力。那年接受《敎師雜誌》訪問,我坦言無法兼顧學習和生活,當我們天天要求學生閱讀求知,自己呢?可以用於學習的時間那樣少,站在講台的我們面對日新月異的科技和與時並進的要求時顯得那樣蒼白,請問高薪如何買到學生的尊重?當我們一天到晩忙於機械性工作,無法給學生一個親切的問好,更別說給予個別輔導時,請問高薪如何買到家長的認同?從“大我”而言,社會給予你的尊重源自“有敎養的公民”,敎師的價値觀如何,敎出的公民也如何。我明白,年輕敎師需要房子,但誰不需要呢?當社會上最低工資的一群為了十元八角掙扎的時候,你們手上的“三百蚊”顯得那樣高貴!我們需要為公義站起來,只有具素質的靈魂工程師,才能打造優質棟樑,社會才能給所有人以尊嚴!
喜見新生代敎師群以身作則。最後,我想送他們一句:每個人都需要錢,每個人都想要尊嚴,但尊嚴決不是用錢買回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