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敗者的標籤

Share Button

    


成功的相反並非失敗,而是什麼都不做。

    【《跨越一步的勇氣》,作者:栗城史多,譯者:游韻馨,高寳出版社,二○一一年六月廿九日】

    澳
門地方小小,但也有很多世界之最,包括:人口密度最大、經濟增長最快、旅遊高峰期遊客密度最高……個人認為當中最有趣的世界之最是——留級率最高。為什麼
有趣呢?因為不同族群對此有不同的詮釋:對於學生,留級是浪費靑春;對於家長,留級是浪費金錢和心力;對於功利主義者,留級是浪費公帑……不滿歸不滿,遺
憾歸遺憾,實際上,留級率較高的學校在坊間往往是被認為 “敎學要求最嚴謹”的名校。在校內,容易導致留級的學科普遍較受重視(老師自我形象較高,學生和
家長也對該科更為重視);在校外,無論過去如何身受其苦,為人父母後,依然堅持讓自己子女回到名校的父母佔大多數。無他,因為留級率高很大程度建基於學校
要求高,而能夠通過高要求的學生普遍被認為 “更成功”,誰不想自己的兒女“成功”?結果是,這邊廂,我們一邊痛斥學校造就失敗者,那邊廂,市場繼續崇拜
名校敎出“成功者”——人們總是不介意 “一將功成萬骨枯”,因為在未成灰前,大家都以為自己會是“成功”的那位。

    當社會人士高呼
“留級率高”罪大惡極時,是否曾反思:留級率與敎學質量的關係——高要求造就更多失敗者,低要求不利保證敎學水平。得失之間,我們要如何取捨?高要求與低
要求學校之間,又將如何平衡?坊間一直抨擊,澳門評核學生升留級的標準多達一百二十種,但當學校間敎學內容、知識水平和學生素質差異極大時,統一升留級標
準又是否可行?其實“留級”只是反映學生未達學校要求的標準,情況如同跳高——一次跳不過,可以多跳幾次。好的學校制度不是拒絕失敗,而是鼓勵努力——只
要不放棄,總有機會跳過,把資源留給願意再接再厲的人,沒有所謂浪費。其實,失敗並不可恥,為失敗者貼上可惡標籤的,不是制度本身,而是歧視失敗的功利主
義者。

本文2013年3月15日刋於《澳門日報》新園地 "斷章寫義"專欄

後記

真理越"辨"越明,無論是辯論又或寫專欄,對我這種以"自娛自樂"為人生目標的師奶仔來說,最大的
意義是持續思考和學習,在思考"留級率"這個議題時,本人昨天留下了幾個想關注的問題,很開心真的得到一些"高人"指教,經本人整理(不知是否詮釋正
確,haha)在此送上有關資訊和個人思考點,供各人共享:
1.留級率的分佈如何?即哪些學校留級率最高?如何對症下藥?
意想不到的是,據統計,名校不是留級率最高的
(是否因為名校較容易勸退學生,留級生一早已去了其他學校?則沒有統計)

2. 現時留級問題的主因是什麼?評鑑標準太多?如果,我告訴你"一個名校留級生可以去一所普通學校考全級第一",你會覺得情況合理嗎?當學校間敎學內容、知識水平和學生素質差異極大時,統一升留級標 準從何談起?
各地皆有公平派位或就近入學的制度,又或者有分組學校(香港以前叫Band1-5而家叫I-III組別學校,但UNESCO近年已開始施壓取消。)所以各校學生能力差異不大。
(研究結果是這樣的,但這似乎與我們老師,以及各類比賽的成績結果是有差異的,大家又覺得怎樣呢?)

3.當留級率其實主要出於教學要求時,要求越來越低後,大家又如何平衡"學生一代不如一代"的心理不安?
一項國際研究發現,所謂的要求,多體現在"分數",而分數多少,往往取決於老師的擬題能力,包括是否全面檢測各層次的認知;以及老師對學生的觀感。亞洲地
區尤以考核"記億及覆述"為主,因此,呈現女孩比男孩成績好,初中比小學差的(初中已過強記學習階段)的狀況。

(同意評鑑方法在當中的影響,但其實現時留
級生的確也是各方面表現較遜的,並非單在分數上不好)

4.大家都想說,留級不代表好,但卻沒有人能證明"不留級更好",在各有其弊取其輕時,我們應如何取捨?
沒有任何研究證明留級好與不好,但OECD及UNESCO均先後倡議"取消"留級制度。注意他們是用"取消制度",更多的研究表明,留級與成績好壞沒有明顯的相關性。
(這個東西雖有研究表明,但老師們總是不信,基本上就是因為覺得與實際觀察不符,本人覺得,留級生學習表現差是個客觀事實,這類學生學習態度一般較差,閱
讀能力,總結和歸納能力也一般不好.當然,異數還是有,但我不認同留級生是沒有分別這說法,個人反而覺得,操行和品德是沒有關連的,很多沒犯校規,品學兼優的甲等生,其實品德不比犯小問題的差生好,但留級生學習表現較差,我覺得是顯注的.還未有時間看研究細項,故在此也無法質疑其結果)

5.當外國沒有留級,只有重修概念,當外國的高中畢業同樣可以去到很高齡時,不知所謂的"全世界之冠"是如何進行比較的?
"留級全世界之冠"的判斷是錯誤的,純粹是傳媒不理解之故,全世界之冠是指OECD PISA測試中,澳門15歲學生曾有留級經歷的比例是參與PISA國家地區中最高。
如以留級率計,UNESCO的統計澳門屬中游稍高。但其他國家地區大多數是高中高,初中小學低,澳門則是初中高,小學高中低。
(原來純粹誤解,看傳媒的炒作功力多大)

就留級的建議,OECD是這樣倡議的:

Eliminate grade repetition
Grade repetition is costly and ineffective in raising educational
outcomes, Alternative strategies include: preventing repetition by
addressing learning gaps during the school year; automatic promotion or
limiting repetition to subjects or modules failed when there is targeted
support; and raising awareness to change public support for repetition.

詳細可參閱此書http://www.oecd-ilibrary.org/education/education-today-2013_edu_today-2012-en

有了較深入的資訊,的確有助我們了解多一些,不過,如何真實地體現出"留班對學生學習沒有幫助"呢?個人還需要點時間觀察.當然,改變現行教學內容,模式和評鑑方法是有效減少留級率的,但當升大考試模式不變,名校導向不變,真正徹底的改革又從何談起?哪有學校不想當好學校?A校想趕B校,要求高一些,B校不想落後,要求又高一些,你高一些,我又再高一些,最後苦了學生……教育當局不嚴格執行學科難度和功課量上限,教育生態始終是好不起來.最後,研究
歸研究,始終無法落實到教學去,留級制度取消了,差生是最終得益者還是犧牲者?我還是想不清楚!想到這問題,我還堅持這話"成功的相反並非失敗,而是什麼
都不做。"最後,再次感謝願意給我詳細解說的各位教育界的朋友們 🙂

Share Button

Facebook 留言

發佈回覆

你的電郵地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