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遇過冷暴力嗎?無論是家庭關係或人際關係,冷暴力常猝不及防的出現,有時讓人一頭霧水。
【摘自:〈讓人摸不着頭緒,卻又受盡折磨的冷暴力〉,莎拉媽媽,《親子天下》,二○二二年四月八日】
“冷暴力”一般是指強者給弱者的冷漠、無視,進而讓對方感到痛苦無助的“懲處”方式。然而,你萬萬想不到,在進行研究訪談的過程中,很多青少年的家長都有被孩子“冷暴力”的感受——也不知做錯了什麼,孩子無緣無故不發一言,當我“透明”的樣子!於是家長急了,要不還以暴力的行動或語言,要不就胡思亂想,不知所措。
“會不會是孩子此刻不想表達?”在急速成長的過程中,青少年要面對的問題很多,孩子不回應,也許是他們當下有其他焦慮。家長先不要對號入座,可以禮貌地表達自己的感受和需求:“你這樣子會讓媽媽覺得無助……等你情緒好了,我們再談吧!”
“會不會是孩子不懂得表達?”有時家長的語言太多太複雜,孩子不一定能夠招架。我們盡可能簡化語言,引導孩子“你明白我的問題嗎?”,或者嘗試猜度孩子的想法,去幫助他們表達感受。
“會不會是孩子害怕表達?”如果每次表達都不被接納,甚至受到斥責,你還會自找麻煩嗎?歸根結柢影響溝通意慾的還是親子關係,調整溝通模式也許才能根治問題。
“只是冷處理吧?”有朋友回答。——對呀!那只是“冷處理”,差異在於聆聽者自身的感受。“冷暴力”的目的是“懲處”,而“冷處理”可能只是處理問題的一種方法,家長可透過自我表達去緩解關係,如:“我覺得好難受!我希望你能注意。”一隻手掌拍不響的,放下敵對心理,才能從容面對別人的“冷處理”。
文章刊於澳門日報:http://www.macaodaily.com/html/2022-08/19/content_161597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