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婆井前地(Largo do Lilao)是葡人在澳門最早的聚居點之一……葡文名稱“Lilao”便是“山泉”的意思,而中文名稱“亞婆”則來源於粵語“阿婆”,與一位明朝老婆婆在此地築水池貯山泉方便居民汲取飲用的傳說有關。
【摘自:〈亞婆井前地〉,澳門世界遺產網】
在澳門,與亞婆井相關的詩文很多,它是城市集體記憶的重要載體。與其說,亞婆井是關於土生葡人的故事,不如說那是個關於尋找心靈故鄉的傳說。
飲水思源——在心理學上,故鄉是心靈的泉源。故鄉的人事物給我們回憶,故鄉的地緣文化給我們歸宿,所以過去的華人無論在他鄉創立的事業如何輝煌,死後也要回歸故土,落葉歸根。
隨着社會發展,人們為了生存遷移,原來視為故鄉的祖籍,已經成為文件上一個陌生的地名,取而代之的,可能是出生地。但民眾因工作南漂北流,出生地歸屬感又模糊了,我們催生了“無根”的世代:我是誰?我來自哪兒?我要去哪兒?對很多孩子來說是迷茫的。例如我,從未在祖籍地生活過,在廣州出生,八歲移居澳門,後來又隨家人去過溫哥華生活。除了成年後決定回來澳門,整個遷移過程都是被動和無助的。
為此,我在作品中不停討論身份認同,重複尋找心靈故鄉。寫大熊貓“開開”、“心心”離開四川,移居澳門那一集《別離是為了想念》時,我含淚地給孩子寫下了“別離的不捨與美好”。也因為對別離的想像,我特別喜歡“亞婆井”傳說,葡人因着人生際遇來到澳門,是什麼讓他們依戀?是故鄉的味道。那不僅僅因為“泉水”本身,而是當中濃濃的人情味,讓遠在他鄉的遊子的心顫動,並泛起愛的漣漪。願這故事能夠告訴孩子:我們留戀的不是一個硬生生的地名,而是需要品味愛的能力。
文章刊於澳門日報:http://www.macaodaily.com/html/2024-06/07/content_176037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