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兒童文學優劣的論戰

Share Button

有意為兒童創作的人幾乎會認為自己的作品是基於“兒童本位”的,但是不同的人對兒童心理和需要的理解又是存在差異的,也就是說每個人的 “兒童本位論”是不同的。例如很多人認為兒童喜歡純美的童話,不喜歡也不應接受知識和道德教育,讓兒童讀“無用之用”、“無意思之意思”的文本才是 “兒童本位”,但也有人認為實際情形是許多兒童很喜歡自然故事和寓言,讓其讀這類文本才是 “兒童本位”。

    【摘自:《也談兒童本位論與泛兒童文學觀》,作者:張心科,每日頭條,2016年11月26日】

“讀什麼對孩子更好?”這是人們長久以來的疑問,特別是在當兒童文學雜誌編輯的時候,我經常面對兩難。

“故事兒戲得很,沒有人生道理。”這是不少教育工作者的評價。然而,他們忽略了“兒戲”本身就具有“兒童遊戲”的意味。孩子在遊戲中可能沒學到什麼大道理,但他們為閱讀而感到愉悅,不就是快樂成長的動力嗎?

“這畫功太幼稚,這文字缺美感。”這是很多文藝工作者的評價。然而,成人與孩子的審美是不同的,而未有接觸過高層次藝術教育的孩子是很難以門道去評價優劣的。在過程中培養審美也許可行,但過早地給孩子灌輸固有的審美標準,會不會局限他一生的創意呢?

“這些名著與生活脫節,看了沒用!”這是部分實用型家長的評價。如果莎士比亞、安徒生、J·K·羅琳等作家有如此現實主義的家長,他們還會不會成為一位出色的作家呢?

辯論到了最後,我的確無法回答“讀什麼最好”,而幾年間透過兒童故事會和校園閱讀推廣走進孩子群體的經驗,也無法讓我總結出“孩子喜歡什麼?不喜歡什麼?”,因為不同性別、個性、愛好、特質的孩子,都有自己的愛好。所以,我只能說:“都讀一些吧,讓孩子的世界更廣闊;都寫一些吧,讓作品的種類更多樣。而最重要的,並不是你給孩子讀什麼,而是你是否願意去尊重和關心他的選擇。”

Share Button

Facebook 留言

發佈回覆

你的電郵地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