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女的覺悟

Share Button

 


我讓他成為全校最優秀的學生,他沒有謝謝我;我讓他成為當紅第一童星,他沒有謝謝我;我傾家蕩產去交贖金,他也沒有謝謝我。可就在落日大漠裏,靠在我懷裏的時候,他那麼由衷地感謝我。一句謝謝,頓時讓我覺得所有的榮耀,都無法與之相提並論。

    【《張艾嘉: 上帝把兒子還給我 我把自由還給兒子》摘自《中國敎育文摘》,二○一二年】

    張
艾嘉是港台著名的才女,由於得天獨厚的美貌與智慧,讓她在各方面都取得大成。成功令人自信,也目空一切,她一直認為可以把這份成功延伸至方方面面,包括她
的孩子,直至兒子小學四年級那年遭人綁架……她在結案後說:以前不管是婚姻還是兒子,都當作自身招牌的一點金漆,從未將自己從高處放下,好好審視一下生
活。直到兒子的生命受到威脅的時候,方才明瞭最珍貴的財富並非那個熠熠的金字招牌。

    從事中學敎師的年頭,筆者每年都當班主任,與孩
子和家長有較深層次的接觸,如果你問我怎樣的孩子最難敎,答案必然是“有家庭問題的孩子”。家暴、賭錢等病態家庭自然難解決,而高文化、高成就、家庭條件
好的族群也不好應付,因為“高文化、高成就”的家長比較有能力偏執,而萬千寵愛在一身的孩子往往不容易被感化。敎育這些孩子最困難的不是行為問題,而思想
空白——生活上的欠缺讓人找到奮發目標,因而得到追求的快感。當孩子被安排擁有最好的生活條件和才藝技能時,便失去了自覺進取的動力,無所依存。行為的問
題可以輕易察覺,而思想的空白卻不能,有時大家甚至名正言順地將之視為“沒有問題”,然後,家長花費大量資源,敎出一個十項全能,但本身不想成器的紳士,
一個沒有靈魂且不快樂的貴族。

    一代才女的覺悟啟發我們:優才父母不一定敎出優秀孩子。孩子不是父母的資產,不應以貼金為目的去建構其人生,只有把孩子的成長視為一個獨立個體,讓他分辨自己的需要,感受爭取的過程,學習知足和感恩,才能培育出一個眞實且幸福的人。

本文2013年1月25日刋於《澳門日報》新園地 "斷章寫義"專欄

Share Button

Facebook 留言

發佈回覆

你的電郵地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