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底風光留不住。和暖和香,又上雕鞍去。欲倩煙絲遮別路,垂楊那是相思樹。
【《蝶戀花·眼底風光留不住》,作者:清代納蘭性德】
在風雨飄搖的一周,本人面書方格內浮現芳蹤處處的不是甚麼佳人,而是母校操場的照片——用地被徵作車道,本周動工拆卸,於是校友們紛紛發照片留念。校方不止一次重申,重建後會有更大的室內球場,可是校園唯一的綠洲對於校友們的意義,卻絕對不是空間可以代換的。
“和暖和香,又上雕鞍去”,趁此情調,不禁讓我憶起往事:母校的初小部位處文物建築,記憶中,那是充滿鬼氣的可怕大宅。好些年,我們春季旅行的地點是——中學部,那時候中學操場給我的感覺很大、很漂亮……不知是不是身材長大的關係,高小的時候正式踏足中學部,卻發覺那兒比想像中要小得多。初三的時候,老師着我們寫一篇描寫校園的散文,要求我們用一次誇張的修辭法,然後大家都不約而同地寫“我們的校園有籃球場、羽毛球場、排球場、足球場、集會廣場、生物苗圃、空中花園……”點評的時候,老師說:“誇張手法不是失實,我們的校園哪來這樣多功能的用地?全部重作!"老師是有所不知,我們的校園雖然沒有一個標準大籃球場,但同學們所說的功能她全有了!那些年,我是生物組的一員,在那丁方小地的一角開闢了 “生物苗甫”,種過很多不同的蔬菜和花草,更有來自太空的番茄。寒假時候,天太冷了,我們一伙人在寒風中努力修建防護網;春天的時候,又親自去養鴨場取糞施肥,結果太空番茄種得比上過太空的還美;還有一年,學生會的同學憑着赤手空拳,在操場搭建了巨型舞台,給全校同學組織華麗的嘉年華會……這就是我的校園,我們從來不曾有過最優質的資源和廣闊的空間,但一片丁方小地卻給我們同樣廣闊的藍天和志氣。
相對於全澳市民的福祉,小校園的集體回憶的確微不足道。影像拍下景色,只有文字能留住情——這是文學獨有的功能,也是我留住已逝風光的唯一方法。
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