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溝通化解傷害

Share Button

阿德勒說:“幸運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癒,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癒童年。”讓我們靜下心來問自己,真正令你茫然或生氣的癥結點是什麼?情緒的緣由為何?你是否刻意逃避問題,忽視了原生家庭與內在小孩的影響?而我們的下一代是幸運的,正因他們的父母意識到了這個問題,面臨困境的我們選擇面對傷痛、療癒內在小孩……

    【摘自:〈放不下原生家庭的傷害?先了解這三個形成傷害的背景〉,靈魂擺渡人,二○二二年四月八日】

“你令媽媽覺得好羞恥!”這句話帶給誤入歧途入獄的少女一生無法忘懷的傷痛。其實,女孩是愛母親的,因為重視家人,才倍感悲憤。同樣地,媽媽也是重視女兒的,因為放不下責任才覺得屈辱。各有各的悲哀和無奈,奈何死結一直解不開。

多數人會站在媽媽的一方,因為做錯事的是孩子,親子教育導師則指責媽媽“只顧面子的做法是錯的!她應該先保護孩子的自尊心”。然而,我們真的可以不在乎面子嗎?回到真實場景中,似乎也無法如此坦然,家長背負了很多社會的期望和壓力:A說我不會教仔,B批評我其身不正。“面子工程”不是一天能形成的,把自身價值和孩子成敗捆綁在一起,甚至以孩子作為炫耀工具的文化代代相傳。

“先理解,而後放下!”不要糾結於是非判斷,嘗試先釋放自己的情緒,再換位思考,例如透過非暴力溝通的調停方式,讓大家都有機會表達觀察(當時對方說了或做了什麼)、感受、需要和請求。當大家都有機會聆聽彼此,才能夠易地而處,理解對方的難處,並嘗試幫助對方走出困境。解鈴還需繫鈴人,雖然傷害已經形成,且未必可以忘記,但至少能夠停止惡性循環,那是母女共同覺醒的過程。

文章刊於澳門日報:http://www.macaodaily.com/html/2022-07/15/content_1609770.htm

Share Button

Facebook 留言

發佈回覆

你的電郵地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