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年代的家國情懷

Share Button

記者從中國國學研究中心獲悉,二十一日至二十三日,以“涵養家國情懷    堅持守正創新”為主題的中華民族家風家教傳承發展展覽會舉行。

    【摘自:中國新聞網,二○二三年七月二十三日】

“這年頭的孩子沒有家國觀念!”這是我經常聽到的抱怨。上周有幸參加由“家庭教育服務中心”承辦的“中華民族家風家教傳承發展展覽”,聽着前輩們賺人熱淚的家族故事,讓我有了新的思考。

愛和歸屬感是情感需求,需要生活經驗的支撐,而講故事能透過“他者生活經驗”中的“鏡像效應”形成信念和價值觀,飯桌上的家族故事分享就是類似的功能。我的家國情懷就是在飯桌上建立的,當祖父輩憶述“抗日之苦”,父輩談論“文革之亂”,我會更了解保衛國家,承傳文化的意義。

作為七○後,我幸運地逃過了前人的劫難,見證國家經濟起飛,民族富強。沒有苦難記憶的我們,很難重複前人悲壯的故事,特別是生於國際都會的港澳孩子,着實沒有什麼危機感,甚至基於歷史因由,對家國情懷的詮釋產生誤解。針對“年輕人不愛國”的情況,我們應嘗試理解他們的情況,並讓他們知道指出不足目的是求進,那也是基於愛。只要有好的表達方法,這種愛的初衷可以轉化為未來改革社會的動力,從而勉勵孩子們努力學習。

回歸和平年代的思考,於我熱愛家國是一種平實的相互支持,例如我身在澳門,卻有機會到內地學習,參與內地事務,也可以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和著作帶到內地,幫助更多同胞,各自發揮力量,維護我們的命運共同體。世上沒有完美的東西,認同的核心是“接納”:願意共同學習,相信自己可以變得更好。

文章刊於澳門日報:http://www.macaodaily.com/html/2023-07/28/content_1690759.htm

Share Button

Facebook 留言

發佈回覆

你的電郵地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