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走咗㗎喇,但係又返黎啊,條路係直嘅,我一直行一直行,無轉過彎,我又行返嚟啦,我走唔到啊。”……“原來呢度咁靚。”“係,之前一直冇細心欣賞,原來呢度係咁靚嘅。”
【摘自:《荔枝英雄傳》,陳小東編劇,友人創作(藝術)劇團,二○二三年六月】
“這種年紀呀,一定不能行錯路,我準備安排女兒在我任教的大學讀本科,再鞭策她努力考研!”在大學任職的朋友A說。
“這年紀哪有社會經驗?為了不讓兒子行錯方向,我們把他填報的志願改掉!”在中學任教的朋友B說。
為了不行差踏錯,高知父母各行其是,然而怎會想像得到:一條大直路也如此難行?那天我在看《荔枝英雄傳》的這個片段時,不禁想起朋友A和B的兒女。他們是幸運的,有從天而降的維生條件,但他們也是可憐的,因為無法選擇自己的路向,只能在父母安排好的“英雄形象”中折騰,守護着相傳神聖的任務,直至發現“鏢箱”承載的使命已經陳舊過時,悔不當初。而“英雄”人設背後,他們也只不過是無力的奴才,終此一生為自己的無能忿忿不平。
“眼前風光無限,食糧取之不盡,多好的福氣!為什麼兒女就不懂惜福?”因為生命不是一張定格的圖畫,而是一個尋覓的過程,有體驗才會覺醒。情況如同富豪最後退居山林,心理上會比沒有選擇餘地,而過着相同生活的農民卻感覺滿足,因為那是他自己選擇的結果,而非宿命。
“我不對他嚴格、不讓他吃苦,將來在社會上會吃苦的!”很多父母這樣想,以為提前受苦必然先苦後甜,但卻沒想過如此多變的世局:苦盡未必甘來。如果在外的風吹雨打不能避免,何不讓孩子先有個溫暖的港灣?一如劇中結局,經歷苦難以後,才會發現家的美好。
文章刊於澳門日報:http://www.macaodaily.com/html/2023-06/23/content_168300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