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的反彈

Share Button

由於思維、人格和自我概念發展的過渡性,青春期學生可以說正處於自我意識高漲、反抗父母和權威的“叛逆期”,他們渴望得到家長以及重要他人的認可,十分強調個人的自由和自主,在這種願望遭到阻撓 或無法得到滿足時,很容易產生逆反心理,通常會表現出反抗、不順從、與成人作對、偏執、莽撞行事等行為。……大量研究已經證明父母的養育方式對青少年人格的影響,發現父母給予的情感溫暖越多,青少年的外傾性、宜人性、情緒穩定性越明顯,適應環境和社會交往的能力越強。

    【摘自:〈初中生逆反心理與父母養育方式的關係:人格的中介作用〉,作者:韓梅、谷傳華、王慧、薛雨康,《中国特殊教育》,二○一六年第五期】

“棒下出孝子,慈母多敗兒。”是中國傳統的育兒觀念,然而,嚴格要求卻不一定得到好結果,特別在青春期,因為有叛逆心理,壓力越大反彈力越大。然而,反彈力也是心智發展的一部分——沒有足夠能力的孩子是彈不起來的,這句話,正好印證了中國有句奇特的育兒格言:“寧生敗家子,莫生蠢鈍兒。”

如何讓孩子的生命有充足的彈力,又不至彈到遍體鱗傷?大概需要以適當的力度去接着孩子的反彈。我拿出一座模擬乒乓波的玩具,用均匀而溫和的力度向前推,只見球向前彈了出去,不久又輕輕地反彈回來,來回幾次後,始能停在中央。青春期育兒大概就是這樣子吧,我們不是不教,而是如乒乓波一樣,用輕柔的力度,持之以恆地推出去,直至孩子自己找到平衡點。

“借開一點!我們要發球了,請問呆着在幹什麼呢?”兒子的發問把站在模擬球具前發呆的我拉回現實,我退出了他們的球賽範圍,看場上的乒乓球輕快地飛舞,如同看着健壯的男子在生命中揮灑自己的幹勁和熱情。

文章刊於澳門日報:http://www.macaodaily.com/html/2021-12/03/content_1560968.htm

Share Button

Facebook 留言

發佈回覆

你的電郵地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