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閱讀”的阻力

xin_1230805261019921216911

孩子本已經全天在學校跟着老師聽課、做題,晚上還要加班完成大量的作業,這樣的時間和精力投入,如同入海撈針,實在得不償失。不如“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遍讀名著如同滿山種樹,最後收穫的是一片森林,其效果遠高於入海撈針,即便撈到了也只是一根針。

    【摘自:《小學的重點不在成績,在於閱讀》,作者:佚名,責任編輯:羅濤,湘潭傳媒網,2015年12月23日】

自孩子出生後,筆者開始努力學習:由看書自學,到組織讀書會;由發掘不同的兒童故事,到自己動筆創作。我還參與了很多育兒的義務工作:訪專家、寫書評、參與論壇等。一轉眼,大兒子十一歲了,而我也開始由記者變成受訪者,朋友笑說:你變成專家了!的確,知識和經驗的長久積累令我思考更透徹,生活本就是個大學堂,而所謂的專家,不是一紙證書,不過就是專門從事某方面學習和實踐的人。

近年,筆者做得最多的莫過於“親子閱讀講座”,由胎教開始伴讀,到兒子能以伶牙俐齒爭辯,都沒有難倒我,而讓我們親子閱讀之路無法前行的,竟然是學校──沒錯!是學校!縱然學校天天在叫家長重視閱讀,但排山倒海的教學內容,令孩子應接不暇;沒完沒了的功課測驗,讓孩子身心疲憊。打從某天開始,歡聲笑語的睡前故事,變成了針鋒相對的功課大戰,溫柔體貼的媽媽變身嘮叨的怪獸。

“整理筆記和背誦是家長的職責,如果沒有空,只能去補習中心!”身邊不乏慷慨分享經驗的親朋,教我掌握海底撈針的技能,然而,為什麼要為撈一根針而放棄整個森林呢?為什麼花時間在有限的課本知識中折騰,會比讓孩子在知識的森林中奔馳更有利成長呢?我懷疑,也只能懷疑,因為功課還得做,書還得背,懸樑刺股是學習必經之路。“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在我們的教育制度內,只是句可供背誦的名言,如同推廣“親子閱讀”不過是家校合作中不可或缺的裝飾品那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