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相送──給也斯

寫一首小詩,回應也斯的舊作〈送別友人,和一本書〉
感謝相送──給也斯

揮揮手
感謝你的送別
我帶著你筆下的海洋
遠行……
或飄流隨水
或零落沾塵
用不著擔心了
也不要再點煙
莫待餘煙飄散時
只要,我擦亮鏡片
就能看到你的微笑
夜色中,霓虹依舊在海上飄搖
我就是那根空自擺盪的木棒
總是夢想可以湧起敲中碼頭的木柱
無力時,望著山上的燈
又聽見你的話語

我終於明白
鬆開抓住鐵欄的手
不會失掉什麼
因為字語是放任飛翔的手
我從碼頭拾級而下
在小販和釣魚人的眼中重遇你
我確定,這才是文字的豐收

起行了
我將隨波濤遠去
總會遇上苔遮和泥污
你是那個不會改變的陳舊碼頭
立在原地,等待
風,帶來更悠久的鹽味
與更多補綴的帆

原文:當是也斯留給閱者的吧!
〈送別友人,和一本書〉也斯

海從你的臉頰開始

伸延往一個我不熟悉的世界

你帶着這麼一本書離去

裏面有幾年的悲歡憂喜

高興你帶着它輾轉途中

不曉得會遇上什麼

飄流隨水還是零落沾塵

你們已不是我可擔心的了

沒有醉別 也不是登臨

有些話無謂再說

把煙蒂撳熄,還有餘煙飄散

站在欄杆前看初臨的夜色

霓虹的巍峨在海浪上動搖

一根木棒隨波濤起伏

偶然湧起敲中碼頭的木柱

然後又空自擺盪

山的黑影上燈光盡是言語

看這樣的風光

我也禁不住再說起話了

鬆開抓住鐵欄的手

又彷彿失掉什麼

字語浮離不定

放任飛翔的手

也許會觸着更多

人羣從碼頭的階級走下來

一個賣零食的小販

軋响手中的剪刀

那邊一個釣魚的人還耐心坐着

等日落後更豐富的收穫

當你起行

我也將如此跌坐

你將隨波濤遠去

不管苔遮抑或泥污

我是這陳舊的碼頭

送一切離去的

且沒有傷感的話

風帶來更悠久的鹽味

與更多補綴的帆

1973年8月10日 刊於《中國學生周報》 第1099期

<貓尾草>

2013年2月13日,旅途中與20年前的貓尾草相遇,寫下此詩懷勉之:
祝各位情人節快樂!

<貓尾草>
在成為情人的那一年
在屬於情人的那一天
我們約定在城市的邊緣相愛
我說我要駕起單車放大生命的圓
他偷偷在後座幫著我平衝
然後,我們就起飛了

飛到天邊,摘不到虹
雲撒下種子
雨在漫山遍野瘋長
栽成貓尾模樣的草
裝點如貓一樣捉摸不定的世界
他有看透世界的眼睛
我有永遠迷路的本領
我們不停.從愛的高地往下跳
終究沒有死掉,卻迷失於不同的落點

一路走來
生活本是一場躲貓貓遊戲
人們用各自的方法,追捕愛
如貓在追逐自己的尾巴

在結束情人關係那一年
在失去情人感覺的那一天
我們找到了停住的點
汽車的輪子和公路間有一種沉重的和諧
車廂大了
進人多了
竟走不出生活的小圈

沒有玫瑰的芬芳
沒有星花的閃亮
貓尾草只能呆在公路旁被遺忘

就在早已遺忘的那一天
他用借來的破單車熟練前行
沿著既定的路徑
我是後座唯一的負重
在風中重遇久違的貓尾草
"看!我們那束是粉紅色的!"他高興地說
我凝神細看—
捉住了不一樣的光

記憶中的花和海

世界詩歌日當天想起海子的"面朝大海 春暖花開"有感而作

花一直在開
在長滿雜草的心房
想念著海……
昨天,我在夢中踏著你的腳印
走到今天
卻找不到明天的幸福

世界太大了
再多的糧也餵不飽馬
再多的柴也點不亮夜
孩子的食糧如天上的雲
走進花海找不到房
殺戮如閃電般割斷親情
山河有了名,卻失去了姓

你的大海到底在哪?
故國的春從未暖,花何以開?
回來吧,海子!
你的昨天喚不醒未來

<面朝大海, 春暖花開>海子

從明天起, 做一個幸福的人

喂馬, 劈柴, 周遊世界

從明天起, 關心糧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 面朝大海, 春暖花開

從明天起, 和每一個親人通信

告訴他們我的幸福

那幸福的閃電告訴我的

我將告訴每一個人

給每一條河每一座山取一個溫暖的名字

陌生人, 我也為你祝福

願你有一個燦爛的前程

願你有情人終成眷屬

願你在塵世獲得幸福

而我只願面朝大海, 春暖花開

一個人不要怕 ——給來遲(紀念與年輕作家來遲短暫的相遇)

   
你來遲了

又先走了

我在暗室懷念你的微笑

我們都是很隨便的,你說

輕盈的淺笑在發光

我如一個倔強的小孩

坐着無語

眼睛開始有了溫度

我們在相同的路上相遇

你挽着你的小人兒

我挽着我的小人兒

用一種特有的母親的身體語言問好

陽光下,你朗朗的笑聲中有一重持重的年輕

在春暖花開的二月

你約我一起談情

而我卻先約了兒子

還有機會的,你說

是的,我一直在等待——

一個人不要怕

因為還有你

我一直忘了吿訴你

我比你年長的

你來遲了

卻比我先走了

其實,在文字的路上

你沒有來遲了

也沒有先走了

因為思想讓生命永恆

你來遲了

又先走了

慶幸仍能相遇

一個人不要怕

因為還有我們

後記:“一個人不要怕”是來遲未完成的讀書會的主題,希望此詩能完成她的心願——吿知讀者“一個人不要怕”的訊息。

本詩2012 3月13日刋於《澳門日報》鏡海版

大和小

  

愛的世界很大

愛的世界很小

大得,可以裝着你的世界

小得,容不下一個眼光

我要放大心胸去承載你和你眼中每一道風景

我要合上眼睛去逃避你和你眼眶閃動的淚光

我不能離開

也不想離開

因為你的世界大得包容了我的世界

我不能靠近

也不想靠近

因為我的眼眶小得容不下你一滴憂傷

愛的無限大+愛的無限小

=你和我

本詩2013
2月13日
刋於《澳門日報》鏡海版 "愛的專題"

食包包食飽?

     

   我們在幫助別人的過程中,常常不自覺地陷入一種誤區,即把自己抬高到“道德楷模”的位置,使原本出於善意的救助行為,變了味,成了強者憐憫弱者。

【《黃河口晩刋:愛心助人是本能,不是施捨》,作者:林微塵,二○一二年三月二十四日】

“吃得飽、吃得好”是每個人本能上的渴求。內地中產人士為了讓自己的孩子 “吃得好”,不惜放下金錢和尊嚴,掛着“強盜”的名號去各地搶奶粉,景況辛酸。而某些港澳人卻連保障本地嬰孩或是打擊 “水貨活動”的道理也不談,劈頭一句 “無恥強盜,給我滾回大陸去!”,盡顯人間無情。

有趣的是,那邊廂,某快餐店在早餐日舉行 “免費派包”活動,愛的涼風卻由台灣吹到港澳——我們都不缺錢,把漢堡留給窮人。網上支持者不下數萬,頓覺善心滿載,細心一看:每店限量漢堡一千個,早上六時開始派發,送完即止。依照網靑或學生的作息,他們凌晨還活躍在社交網站或發憤讀書,哪來動力一早去吃免費包?莫非為省十多元徹夜不休?作為上班族的我,自問也沒想過去“求包”,所謂“時間就是金錢”,誰願花這樣大的力氣去沾個小便宜?願意如此勞苦的,除了早起的長者,還會有誰呢?當然是社會上的清貧一族了。世上並無免費午餐,自然也不會有免費早餐,快餐店的營銷策略,成就了願意“為吃個包而努力”的宣傳工具,而我們呢?卻只是發個圖片,然後在高床軟枕上夢想自己成為一個“大善人”,最終為願意輪候的“窮人”貼上一個“施捨”的標籤,何其偉大!

一個免費漢堡吃不飽窮人,同樣地,一種自我感覺良好的善心也無助我們變成一個眞正有愛心的人。眞正的善良是願意體貼不同處境的人,儘管他們的作為顯得並不崇高;眞正的助人是給受助者以尊嚴,而不是“高調施捨”。快餐店表示, “國際早餐日”的目的是喚起消費者重視早餐,注意營養。其實,我很想說:活在港澳台的我們不缺食物,請把營養留給心靈。

本文2013年3月22日刋於《澳門日報》新園地 "斷章寫義"專欄

失敗者的標籤

    


成功的相反並非失敗,而是什麼都不做。

    【《跨越一步的勇氣》,作者:栗城史多,譯者:游韻馨,高寳出版社,二○一一年六月廿九日】

    澳
門地方小小,但也有很多世界之最,包括:人口密度最大、經濟增長最快、旅遊高峰期遊客密度最高……個人認為當中最有趣的世界之最是——留級率最高。為什麼
有趣呢?因為不同族群對此有不同的詮釋:對於學生,留級是浪費靑春;對於家長,留級是浪費金錢和心力;對於功利主義者,留級是浪費公帑……不滿歸不滿,遺
憾歸遺憾,實際上,留級率較高的學校在坊間往往是被認為 “敎學要求最嚴謹”的名校。在校內,容易導致留級的學科普遍較受重視(老師自我形象較高,學生和
家長也對該科更為重視);在校外,無論過去如何身受其苦,為人父母後,依然堅持讓自己子女回到名校的父母佔大多數。無他,因為留級率高很大程度建基於學校
要求高,而能夠通過高要求的學生普遍被認為 “更成功”,誰不想自己的兒女“成功”?結果是,這邊廂,我們一邊痛斥學校造就失敗者,那邊廂,市場繼續崇拜
名校敎出“成功者”——人們總是不介意 “一將功成萬骨枯”,因為在未成灰前,大家都以為自己會是“成功”的那位。

    當社會人士高呼
“留級率高”罪大惡極時,是否曾反思:留級率與敎學質量的關係——高要求造就更多失敗者,低要求不利保證敎學水平。得失之間,我們要如何取捨?高要求與低
要求學校之間,又將如何平衡?坊間一直抨擊,澳門評核學生升留級的標準多達一百二十種,但當學校間敎學內容、知識水平和學生素質差異極大時,統一升留級標
準又是否可行?其實“留級”只是反映學生未達學校要求的標準,情況如同跳高——一次跳不過,可以多跳幾次。好的學校制度不是拒絕失敗,而是鼓勵努力——只
要不放棄,總有機會跳過,把資源留給願意再接再厲的人,沒有所謂浪費。其實,失敗並不可恥,為失敗者貼上可惡標籤的,不是制度本身,而是歧視失敗的功利主
義者。

本文2013年3月15日刋於《澳門日報》新園地 "斷章寫義"專欄

後記

真理越"辨"越明,無論是辯論又或寫專欄,對我這種以"自娛自樂"為人生目標的師奶仔來說,最大的
意義是持續思考和學習,在思考"留級率"這個議題時,本人昨天留下了幾個想關注的問題,很開心真的得到一些"高人"指教,經本人整理(不知是否詮釋正
確,haha)在此送上有關資訊和個人思考點,供各人共享:
1.留級率的分佈如何?即哪些學校留級率最高?如何對症下藥?
意想不到的是,據統計,名校不是留級率最高的
(是否因為名校較容易勸退學生,留級生一早已去了其他學校?則沒有統計)

2. 現時留級問題的主因是什麼?評鑑標準太多?如果,我告訴你"一個名校留級生可以去一所普通學校考全級第一",你會覺得情況合理嗎?當學校間敎學內容、知識水平和學生素質差異極大時,統一升留級標 準從何談起?
各地皆有公平派位或就近入學的制度,又或者有分組學校(香港以前叫Band1-5而家叫I-III組別學校,但UNESCO近年已開始施壓取消。)所以各校學生能力差異不大。
(研究結果是這樣的,但這似乎與我們老師,以及各類比賽的成績結果是有差異的,大家又覺得怎樣呢?)

3.當留級率其實主要出於教學要求時,要求越來越低後,大家又如何平衡"學生一代不如一代"的心理不安?
一項國際研究發現,所謂的要求,多體現在"分數",而分數多少,往往取決於老師的擬題能力,包括是否全面檢測各層次的認知;以及老師對學生的觀感。亞洲地
區尤以考核"記億及覆述"為主,因此,呈現女孩比男孩成績好,初中比小學差的(初中已過強記學習階段)的狀況。

(同意評鑑方法在當中的影響,但其實現時留
級生的確也是各方面表現較遜的,並非單在分數上不好)

4.大家都想說,留級不代表好,但卻沒有人能證明"不留級更好",在各有其弊取其輕時,我們應如何取捨?
沒有任何研究證明留級好與不好,但OECD及UNESCO均先後倡議"取消"留級制度。注意他們是用"取消制度",更多的研究表明,留級與成績好壞沒有明顯的相關性。
(這個東西雖有研究表明,但老師們總是不信,基本上就是因為覺得與實際觀察不符,本人覺得,留級生學習表現差是個客觀事實,這類學生學習態度一般較差,閱
讀能力,總結和歸納能力也一般不好.當然,異數還是有,但我不認同留級生是沒有分別這說法,個人反而覺得,操行和品德是沒有關連的,很多沒犯校規,品學兼優的甲等生,其實品德不比犯小問題的差生好,但留級生學習表現較差,我覺得是顯注的.還未有時間看研究細項,故在此也無法質疑其結果)

5.當外國沒有留級,只有重修概念,當外國的高中畢業同樣可以去到很高齡時,不知所謂的"全世界之冠"是如何進行比較的?
"留級全世界之冠"的判斷是錯誤的,純粹是傳媒不理解之故,全世界之冠是指OECD PISA測試中,澳門15歲學生曾有留級經歷的比例是參與PISA國家地區中最高。
如以留級率計,UNESCO的統計澳門屬中游稍高。但其他國家地區大多數是高中高,初中小學低,澳門則是初中高,小學高中低。
(原來純粹誤解,看傳媒的炒作功力多大)

就留級的建議,OECD是這樣倡議的:

Eliminate grade repetition
Grade repetition is costly and ineffective in raising educational
outcomes, Alternative strategies include: preventing repetition by
addressing learning gaps during the school year; automatic promotion or
limiting repetition to subjects or modules failed when there is targeted
support; and raising awareness to change public support for repetition.

詳細可參閱此書http://www.oecd-ilibrary.org/education/education-today-2013_edu_today-2012-en

有了較深入的資訊,的確有助我們了解多一些,不過,如何真實地體現出"留班對學生學習沒有幫助"呢?個人還需要點時間觀察.當然,改變現行教學內容,模式和評鑑方法是有效減少留級率的,但當升大考試模式不變,名校導向不變,真正徹底的改革又從何談起?哪有學校不想當好學校?A校想趕B校,要求高一些,B校不想落後,要求又高一些,你高一些,我又再高一些,最後苦了學生……教育當局不嚴格執行學科難度和功課量上限,教育生態始終是好不起來.最後,研究
歸研究,始終無法落實到教學去,留級制度取消了,差生是最終得益者還是犧牲者?我還是想不清楚!想到這問題,我還堅持這話"成功的相反並非失敗,而是什麼
都不做。"最後,再次感謝願意給我詳細解說的各位教育界的朋友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