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IPM的第一場辯論賽

        今早打開電腦,在FACEBOOK收到隊長SEND來的照片,這是我在IMP辯論隊的第一張照片,想起離開PC辯論隊時的難堪境況,有種重生的喜悅……

        到IPM面試的時候,考官們問過我"是否願意協助辯論隊?"其實我想說,那是求之不得,只是在大專辯論的台階上,我不過是辯論員水平,我最高的資歷只是"隊長",我憑什麼認為自己有能力呢?幸運地,我還是來到了這個小家庭.IPM辯論隊人丁很少,只有十來個人,卻少有人齊,你很難想像三個導師的訓練只有五個學生來,朋友問我會不會氣餒?我說不會,老師的意義是"教好學生,不是教好的學生"──多有多教,少有少教,只要有一個學生肯學,就可以教!何況,我還有兩位熱誠十足的拍檔!"

        第一次備戰的那場模擬賽,幾個正選的同學都沒來,我真有點心寒,幸好有新同學"撐場",看著TERRY很吃力地讀著主辯稿,我覺得感動!想起N年前那個白白胖胖的小男孩,想起今天不可思議的重遇,我覺得世上其實並沒有什麼是"不可能"!三個人也可以做一次腦力激盪,二個人也可以組個反方培練,甚至一個人也可以做個讀稿訓練,只要有心人,沒有不可能!果然,我們由拉牛上樹到和波完場,甚至得到最佳辯員獎!作為教練,我為你們感到驕傲,但卻必須告訴大家"要真正贏別人的路還很漫長!",要贏人先要贏自己,你知道自己來這裡的目的嗎?你知道自己下一個目標嗎?我知道!我來這裡是要繼續我辯論的路,我的目標不是獎牌,而是給你們成長的動力,你們必定像我,像我教過的無數的學生那樣,從這一項活動中脫胎換骨,成為一個更會學習、更懂思考和更有自信的人!

        昨天,PC辯論隊的同學還在FACEBOOK內留言談到"五二五事變"一周年(去年為辯論隊發展方向的一次大規模爭論).往事已矣──賢的是他,愚的是我,爭什麼?辯論不就是求同存異的學習嗎?讓我們記取當中真摯的友誼吧!相對而言,IPM的隊長Wes更接近我理想的辯論員素質,雖然他暫時沒有PC同學出色,雖然他來自曾經的賽場死敵的學校──他沒有一點點的名校架子,而且對辯論的熱愛不源自比賽的光環,什麼時事問題,他都熱心關注,有沒有機會出場的賽事,他都會興奮莫名地參與.他說今年要重考澳大,我們覺得婉惜,卻沒有反對,因為尊重他的選擇.如果他真的走了,我唯一期望的是,有天能在辯論台上相遇.多少年了,攪中學賽,攪大專賽,協助不同學校做辯論培訓的,還不是我們那群對辯論"死纏爛打"的愛好者?大家都問"怕不怕我來了理工,澳大的隊友會不高興?"我肯定地說"不怕!",無敵是最寂寞,我永遠無法忘記當年如何努力到鄰埠求賽的過程,作為澳大辯論隊的校友,應該覺得光榮,因為那一點血脈是我們延續下去的!

        一下子說遠了!最後,我用自己最喜歡的辯詞作結"路漫漫其修遠兮",感謝以上提到的所有人願意和我風雨同路,祝願大家共同努力,共同進步!

"良心教師"種 "善果"?─對於雙重標準的思考

        鄰埠一名中學老師無懼權貴說出香港人的心底話,博得全校以至全港的掌聲,"一問成名"。在一片不解的歡乎聲中,本人覺得港人文化的確有趣!什麼是他們的文化?盲目政治化也!先不論吳老師為人如何,針對此舉,我覺得作為通識教師,她並不高名,也不配得到掌聲!當我從電視看到她的壯舉,第一反應是 "嘩!咁勁既,好攪笑!"當中的讚美,和給阿姐在"荃加福祿壽"的大膽演出無異。

       本人沒有譴責吳老師的意思,因為作為一個公民,她有言論自由,而且其觀點正確,但談到表現手法,我只能說"OK啦!佢可以咁做既,但好無禮貌,好唔理性!"於是我在FACEBOOK內發起討論,支持與反對參半,證明澳門人還是比較理性。支持者一般論調有三:1.她理念好;2.政府抵死;3.宣傳正確的政治立場是教師的職責。

      首先,本人肯定自己和她理念相同──希望有權選特首,但不能下定論這是絕對正確,當天支持極具煸動天份的"台灣之子"的國民,曾幾何時不是仰慕他不畏強權,當他有天成了強權,有沒有良心又另當別論!所以我認為,作為一位通識教師,宣揚的不是勇,而是智。如果宣揚正確的政治立場是教師的職責,我質疑,什麼是 "正確"?攪愛國主義教育的人認為他那套正確,主張公投的人認為他們那套也正確,納粹黨、軍國主義、恐怖主義都認為他們自己的追求是正確!老師沒有能力,也沒有權利認為自己的政治立場是絕對正確!高名的通識老師會給學生引入不同的道德價值觀,讓學生知道當中的利弊,學會獨立思考,作出個人化的選擇;平庸的通識老師硬說書面知識,草草了事;低下的通識老師利用自己的個人魅力和語言感染力,給學生貫輸單一價值。所以,在昨天的公民教育週會中,唐先生比吳老師高名!

      學生質疑我 "你一時幫政府,一時又幫民主派,你有冇立場GA?" ──  我的立場是理性思考,拒絕雙重標準!我覺得衝量一件事的好壞,是對事,而非對黨派,更非對個人!當我讀到"中華民族為舉辦奧運而驕傲"的時候會偷笑,然後告訴學生"那份報紙是這樣寫的,你驕傲嗎?可以驕傲的!但我自己不特別驕傲!";但如果吳老師在集會上宣稱"你們不投票是壞榜樣,我們全校師生都希望有權選特首"其實當中有很多學生都不知道事情始末,不知白選特首的意義,那和誇張吹噓的愛國份子有什麼分別?集會的時候,每個講者都有自己想法,不管你認同與否,你會在發問時群起而攻,落別人面子嗎?應該不會吧!如果你是老師,你會帶頭做這些事嗎?我不會!我會教學生表達意見的基本禮貌。其實她當天的問題可以演繹得體些 ""你們不去投票,會不會給學生不好的榜樣呢?怕不怕有負面影響呢?""有好多市民都想選,我也想選特首,你認為什麼時候政府才可以做到?"

      對人對事,無論你認同與否,都不能持雙重標準。昨天我問了友人一個問題"作為學生的如果不滿校長,是不是可以在集會上公開質疑他"你這樣那樣,怎麼做人校長?怎樣給人樹立榜樣?"我只想告訴你一句,我們全校同學都要"自己選校長"然後舉牌,發動大家一起鼓掌,HAHA!可不可以?是不是很正義?"友人說,那情況不同,唐先生的身份不是校長,我們不須要"尊師重道"。校長就要尊重,政客就不須尊重,那就是雙重標準!個人認為尊重別人是基本修養,無論今天講者是誰,那怕是一個劣生,也不應受到這種對待,人家給你介紹一個理念而已,你可以不認同,無須一副挑釁的架勢。作為老師的不講禮貌,又可以給學生好榜樣嗎?

       無論如何,我覺得吳老師是勇氣可嘉,她應該把勇氣用在民主抗爭中,而地點不應是中學校園!如果吳老師立志業餘當司徒華,我舉腳贊成。但請不要把您的政治講台帶進課堂,否則您只會為校園帶來不正之風,您的良心必不能栽出善果!

後記:

       這幾天來,不停有同學和我辯論此問題,老實說,我很享受,但卻不想繼續辯下去.我以"賢的是她,愚的是我,爭什麼?"作為句號.這是一句互文,意思是"聰明的是他還是我,愚蠢的是我還是他,有什麼可爭論?"我說自己的意見,並沒有一定要說服大家的意思,雖然我有足夠的能力和大家辯下去,但這不是一場辯論賽,我想談談自己的看法而已,不想為辯而辯.每個人都可以有自己的看法,沒有統一的必要!如果我硬要大家認同我,就和那老師一樣主觀,那我就是雙重標準!其實和我不同意見的人,也不一必要說服我的!對一件事的討論,不是為了爭勝,而是在破與立的過程中思考,對於老師們,如果遇上同樣問題,我給大家的建議是:

1.對於 “投票問題”,我認為老師應該讓學生了解事情始末,讓學生知道這次選舉是怎樣的,有多少人沒投票,他們不投票是什麼原因,有多少有投了票,他們為什麼要投?她自己投了,那是為什麼,學生會不會投呢?那是他自己的選擇,他們可以問問家長有沒有投?為什麼?…….而不是 “你們帶頭不投是反面教材".

2.對於 “有權選特首”問題,我覺得她自己提出就好,不必用這種方式煸動學生.在那種情況,沒有落別人面子的必要性.

3.每個人在不同的角色,有其不同的權利和義務.我認為吳老師是優秀的民主人士,是勇敢的市民,是不得體的老師,是不及格的通識老師.作為通識老師,最重要的不是令學生認同你,而是如何帶領他們思考,讓他們建立自己的價值觀.


 

羲B has a “secret”

         學校運動日已經過了一星期,羲B某天睡醒的時候突然談起一件瑣事,他擦擦眼睛,認真地說 媽媽,I have a secret!(這陣子我們經常看一本叫Thomos has a secret的書,自此,他便經常說關於secret的事,很好笑!)我告訴你呵!那天運動日,我們小組不是拿第三嗎?那是因為我們是最多人的一組!我們有15人呀!拿第一的組只有13人,拿第二的14人,我們15人,所以我們拿第三了!我聽著聽著,一下子答不上來,他又繼續說你知道嗎?那時輪到我,為什麼我不跑呢?因為我數得很累,所以忘記跑了!但我數過的,我們15人啦!……”他認真得有點嚇人,而且內容 獨特,我有點質疑他在說夢話。  

      他繼續喋喋不休,我卻想著回應的方法,我設想了以下答法:

  1. 孩子,你造夢吧!
  2. 真的嗎?會不會是你數錯了?
  3. 會不會人是少了,但老師已經作出了其他安排,例如安排同學多跑一次?
  4. 算了吧!都過去了!大家都有獎品的,是不是?  

       我一下子不知道自己應該相信他,指責安排失當,還是質疑他的想法,站在權威的一方去教育他?……想著想著,不知什麼時候,他說完了,眼睛直釘著我,仿佛催逼我回應的樣子,我不好意思地隨便回了一句 你很生氣嗎?” “不是呀!我只是告訴你,那天我數了,我真的數了……我怎麼會生氣,媽媽你不是說過嗎?輸是沒有所謂的,只要我跑得快,下次可以再跑,還會贏回來的!我記得的,我三歲的時候,你告訴我的!……”他話真多,好像總是停不下來!

       三歲的時候?我想起來了!那一年辯論比賽,學生每天在我家留得很晚,羲B有天問 媽媽,為什麼大家都不睡覺?我說 我們要去比賽,所以一定要很努力、很努力!” “為什麼要很努力、很努力?他不解。我說 因為我們都想贏呀!只有很努力才有機會贏!決賽完結那天,我很晚回家,羲B從床上爬起來問 你們贏了嗎!” “輸了呀!我淡淡地說,他聽了竟然紅了眼圈。 傻仔,輸是不要緊的!我們已經很努力、很努力了!比賽就是這樣子的,很努力就可以讓自己更叻,如果我們 叻左,下次就會贏回來!好像你和同學跑步,跑多了就快,快了就有機會贏!……”那天我反過來安慰他的情景實在有點逗笑,只是也沒想過,這樣隨意的對話他是記住了。  

        小孩子是一張白紙,他是鮮艷的黃,還是失落的灰,在於我們怎樣去塗。如果不相信他,要他深信權威的判斷,他就失了獨立思考的能力;如果我們隨意附和,讓他無視權威,他便會偏激自大,而且現實世界中,不是任何東西都絕對公平的,很多時候只是失之交臂吧,好像風之子因傷退出奧運,國人傷心落淚,隔天國內報章頭條極盡悲痛,什麼"風之子折翼""十三憶人夢碎""舉國傷痛"……但說到底,奧運會(Olympic Games)只是個遊戲,需要那樣執著結果嗎?我覺得根本沒那個必要,人生的競技均源自 遊戲,與其教孩子計較結果,不如讓他明白道理!

      B再三強調,那之所以是個 “secret,並非因為不可告人,而是 沒有人會相信我的!,但他堅持我真的數了!",作為媽媽,我很高興他願意相信我,而且把我說過的話牢牢記住。我作文以記之,是期望他長大後回看文時可記住 媽媽會以你的努力為榮,我們不需要計較跑第幾,因為媽媽也跑得很慢──肯跑就好,盡力就好,只要不停下腳步,我們就能走得很遠很遠……”

 

一首讓人流淚的歌

        我常常批評學生為了一點得失就抱頭痛哭,大家一定覺得我對流淚很有偏見吧!其實不然,我只是不喜歡他們當中包含的動機,例如"失的痛苦"與"得的狂喜"顯示出來的好勝欲望.

       科學界對眼淚的評價不一。達爾文認為,對於人體來說,眼淚是沒有實質意義的"副產品";人類學家阿希萊·蒙塔戈認為,流眼淚對人體具有益處,眼淚中含有少量殺菌物質,起潤滑及殺菌作用,流淚的時候腦下垂體會分泌一種腦內啡,有止痛的效果,所以流眼淚有安撫心靈的作用。其實流淚本身應該是正面的吧!

        儘管我努力讓自己活得開朗,我本質還是一個比較內斂的人,從小到大,我很少在人前痛哭的經歷。小時候不哭是因為倔強,長大了不哭是因為習慣。去年辯論隊告別會,大家都哭了,子謙同學說"老師你不必太壓抑!"其實我也沒有刻意壓抑,只是也不覺得有那個需要──還可以再見的嘛!歷史上,我只有一次在班上飲泣不止的經歷,就是離開母校那個"沉默的初三C",我和同學們唱到"直到知道快樂無法取之不盡,才學會珍惜第一塊!"便失聲哭了……他們今年剛好大學畢業,好些同學在facebook中給我留言都提到當年的眼淚,原來老師的眼淚也挺值錢的,早知每年都刻意在人前流一些吧!能夠離開PC,有更好的發展是我目前為止最大的運氣,除了得到新的學習機會,最慶幸的是避過很多別離的場面.我一直都沒有痛哭,直到凌晨三時去小保保家送畢業禮物的那天,我很想很想很想大哭一場,卻是哭不出來!到底哭什麼呢?我自己答不出來,只是想痛痛快快地哭一場。

       雖然在PC的六年很美好,但對這個校園,說真的,一定沒有同學們那種深情,情況就等同巴黎很美卻不會讓你為她流淚一樣,我留戀的不是那個地方,而是年輕忘我的情懷。今天,聽著這首歌,我終於哭了……

     “在幻變的生命裏,歲月,原來是最大的小偷"我們心甘情願地讓歲月偷走了一些無形的東西,慶幸還有淚水作滋潤,我哭了!那是多麼美好的一種感受!

http://www.youtube.com/watch?v=leYMV0heOrM&feature=related

歌曲:歲月輕狂

歌手:李治廷

:羅啟銳 曲:盧冠廷 編曲:Henry Lai

電影<歲月輕狂>主題曲

曲長:04'20"

水一般的少年

風一般的歌

夢一般的遐想

從前的你和我

 

手一揮就再見

嘴一翹就笑

腳一動就踏前

從前的少年

 

~ 漫天的回響

放眼看 歲月輕狂

~ 歲月輕狂

 

起風的日子流灑奔放

細雨飄飄 心晴朗

云上去 云上看

云上走一趟

青春的黑夜挑燈流浪

青春的愛情不回望

不回想 不回答

不回憶 不回眸

反正也不回頭

 

~ 漫天的回響

放眼看 歲月輕狂

~ 歲月輕狂

 

起風的日子流灑奔放

細雨飄飄 心晴朗

云上去 云上看

云上走一趟

青春的黑夜挑燈流浪

青春的愛情不回望

不回想 不回答

不回憶 不回眸

回不了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