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選擇

20091585810504_2

孩子小的時候我很少會跟他們說:“我敎你。”只是在他做選擇的時候,陪着他去看,你是怎樣的人?有哪些優點?適合什麼?從他的個性中找出他適合的方 向,他會比較有自信,有自信的人比較不容易做出錯誤的決定。    

【《就算選錯,人生也不會毀了》,作者:小野,《親子天下雜誌》第三十八期,二○一二 年九月】

由學生至敎師,筆者基本上是在競賽中長大的,由徵文、朗誦、演講至辯論,可以說成敗無數,且開始慢慢看透賽果——勝利不過是途中美麗的鮮 花,過程中的鍛煉才是最重要的,我會勉勵學生——如果你只是沙灘中的一粒沙,那你不能苛求別人注意你,認可你。如果要別人認可你,那你就得想辦法先讓自己 變成一顆珍珠。有一次,我應邀去香港某大學和一群碩士學生講課,當中談到成敗:當老師的時候,我會想訓練自己的學生成為珍珠,因為比賽需要爭勝,但回歸到母親的立場,我又會覺得“平凡是福”,不想孩子活得太累。學生認為我思想上有矛盾:旣知“平凡是福”,為何還要訓練學生成為珍珠?我覺得所謂幸福是沒有絕 對標準的,有人享受成才,有人熱愛平凡,問題只是,他們是否走上自己喜歡的路?我家老爸是自由發展型家長,他對我“花錢花力花時間”找興趣班給孩子非常反 感。有一次,我問兒子“還要學畫畫嗎?”,我爸代答:“不學啦!一點天份都沒有,花錢又花時間。”我媽不滿道:“孩子還那麼小,怎知沒天份?”我口中雖認 同媽,因為不想打擊孩子的信心,但心裏某程度也不否認爸的假設“我和丈夫一點美術天份都沒有,怎可能生出一個畫家”?但我在意不是他能否成畫家,而是他是 否享受——他自己想學,會自發塗鴉,甚至創作故事。我們當家長的,如果有條件,為何因為功利理由抹殺孩子的選擇?

人各有志,即使是相同的父母,也會敎出不一樣的孩子,好像我家大少喜歡爭勝,願意努力;二少則我行我素,不愛競爭。為人父母的,不需要給孩子指定路徑,而是要協助他們了解自己,學會選擇——當魚與熊掌兩者不能兼得時,什麼才是他自己最想要的人生。

文/鏏  而

朗誦惡搞事件

1390112907_ae83

我卻能理解為甚麼網友覺得他(香港學校朗誦節優勝者梁逸峰)可笑,只要打個比喩就較易明白,那就像用了流行曲的標準去批評粵曲。

    【《梁逸峰的朗誦與 “狂舞派”的Rebecca》,作者:吳愛達,《評台》,二○一四年一月四日】

五度取得香港學校朗誦節冠軍的學生梁逸峰,其朗誦短片被網絡瘋傳,網友取笑其表情誇張做作,甚至進化為網上欺凌——風潮席捲港澳,進而橫掃內地。內地網友驚 異粵方言文化之 “奇異”,港澳朋友卻直指那是受“紅潮”(內地五四文化)之污染,各說各話,務求矮化別人,抬高自己。人們愛說 “如果我係孟浩然,聽到 都想死”,你若問他“孟浩然時代係點朗誦呢?”,他卻答不出來。

大家都努力擬造事件的趣味性,有人花時間“改圖配上粗俗字句”,有 人花精神錄製“奇趣短片”,有人甚至利用高科技製作混音版本,務求做到 “惡搞多樣化,嘲笑遍地開花”,就是沒有人願意用心了解古詩詞朗誦到底是何種文 化?其實古典詩詞的朗誦風格由來已久,因為粵語接近古韻,故當中又以粵方言朗誦最為正宗。 “風采中學中文科主任陳玉燕指出,朗誦本身是利用聲音、面部表 情及身體語言等建構詩詞篇章中的畫面,以幫助受衆感受作者希望帶出的情感及思想”(明報,二○一四),而梁同學重點被嘲笑的“望風景”,就是代入意境的表 現,而當中的所謂“誇張”,基本脫胎自粵劇神韻。根據本人對詩詞朗誦的基本認識,梁同學的表現屬正常,而門外人覺得“難頂”也屬常態,如同我當老師的年頭 硬着頭皮敎古詩詞朗誦,一樣覺得“難頂”。但我沒有排斥這種文化,親自去求敎高人,得多位名師指點,由腔調到句讀,由入聲到變調,終於慢慢地感受到深層的 意韻,對古典詩詞文化的領悟又有了進一步的升華。學戲劇的妹妹在戲曲藝術的訓練中,也有相同的體會。可見博大精深的表演藝術如陳年佳釀,要懂酒的人才能喝 出甘美。

“內行看門道,外行看熱鬧”,在古詩詞朗誦的修煉中,眞正的內行人不多,外行人是願意一窺眞貌,還是執意矮化別人?是文化良性發展的關鍵。

文/ 鏏  而

後記:

真理未必越辯越明,但肯定有助思考,和文友第一次不約而同的”同台辯論”,值得紀念:
話說朗誦(凌 谷,澳日)
http://www.macaodaily.com/html/2014-01/10/content_869210.htm
“我以為,只要深入感受並理解詩文,盡量把情感起伏曲折清晰明白地表現出來,就是很優秀的朗誦。可是,一旦變成競爭意識強烈的比賽,一切都可能開始變質。就以太極拳為例,無論作為養生練氣還是自衛搏擊的,太極拳都是一套沖和流逸的內功拳,但它變成一種表演和比賽後,就成為大開大闔的華麗套路了。因為太細膩內歛的美感,識之者寡,更難標準化,很難定下指標。很可能不小心落入外行人手上,定下了體育專業所特有的指標,以致張三豐重生,也難入評判法眼。詩文的朗誦也是一樣,那些細緻入微的情感表達,往往不如誇張矯情的來得突出。”

本人認同比賽文化的弱點,不過其不獨為朗誦比賽,諸如:辯論,文學,戲劇,所有比賽都是標準爭奪戰,大家對輸贏不必看得太重呢!

允許不滿的天堂

6003050_192535042791_2

技術骨幹小李要移民到美國,領導親切地問他:“你對你的工資不滿意嗎?”小李說:“滿意。”

    “對你的住房不滿意?” “滿意。”

    “那是上網環境不滿意?”“也滿意。”

    “對醫療,孩子上學都不滿意?”“都滿意!”

    “旣然你都滿意為甚麼還要移民?”

    ——“因為那裡允許有不滿意!”

    【《允許有不滿意》,作者:佚名,摘自《笑話多多》網站,二○一三年】

每 逢歲末,社會各界都忙於為自己準備一份亮麗的成績單,於是坊間自然湧現各式各樣的評價指標,大家都爭相炫耀令人滿意的部分,卻鮮有人在意,其實 “不滿” 對社群來說,有另一重進步的意義——有不滿代表有關注和反思,而由“不滿”到“滿意”的探索過程,則是社會求進的動力。在我們傳統的社會氛圍中,人們總是 強調達成“滿意”的結果,卻沒有重視培養“反映不滿”的能力,以及“接受不滿”的氣量,例如:學校和家長會奬勵乖孩子,卻從不嘉許願意坦白說出不滿的孩 子。為了得到榮譽,孩子從小學習虛偽——表現力求達標,說話避重就輕,久而久之,那些外顯的乖孩子並非沒有缺點,卻還變得虛假。這情況不僅僅表現在自我要 求方面,對朋友的態度也如此,人們寧可接受虛情假意的認同和讚美,也不願意與坦然說出反對意見的朋友為伍,最終吃虧和受挫的,往往不是因為被人欺騙,而是 自欺欺人。

“排灣族的傳統圖騰中,百步蛇是最具代表性的,為甚麼選百步蛇呢?那是因為百步蛇本來是我族的天敵,先祖希望族人不要害 怕敵人,要把自己的敵人視為朋友,奉為神明,嘗試接受和克服它,而這也是我們學校的敎育理念。”聖誕假期中,我探訪的一所台灣排灣族原住民學校,其敎學理 念正好回應了以上的討論,也敎我覺悟到傳統敎育觀念上的不足。

二○一三年已過去了,在總結收成的同時,請別忘了想想 “不滿”。如 果,“滿意”是我們最終的追求,那麼在過程中的“不滿”顯然更為珍貴,因為它代表了我們享有自由的發言權和眞實的生存權,眞正美滿的家園,不是一個只 有 “滿意”的地獄,而是一個 “允許不滿”的天堂。

文/鏏而

告別2013

放工時看到同事離職的文字,點起了我心中的一團火,決定寫完這段總結才回家……

對於2013的總結,大概和2009的相同,五年了,一切還是老樣子,覺得時間比之前任何一所工作了五年的學校都快,如果,不知時日過=快樂,我這五年無疑是快樂的!

相對於當教師,文職工作本不是我最擅長的,即使工作五年,自覺仍有很多不足,我不是那種能按部就班工作的人,粗枯大葉,思維跳脫的特性會讓我在教學工作中有一種另類的閃光,但安放在文職工作上就有一點點的粗疏,沒有安在自己最強的點上的這五年,對我個人來說算是另一種突破,雖然我能肯定自己在原來崗位上的發揮會比現在出色,但如果,時光可以倒流,讓我重新選擇,我依然會選擇離開自己的安全區域重新開始.離開前線教職令我失去了原來的價值,但又因為文職工作比較安定,讓我重拾了另一些價值,由從新創作--以文影響世界,到開展社區教育,探索親子教育…...我慶幸沒有真正離開過自己的專業,而且能在一個新的平台反思固有的價值,是前所未有的成長。2013對我來說,最有意義的事是開展兒童文學的工作,縱然此舉未能在當下見成效,但想起有機會為澳門兒童文學做嫁衣裳,讓後人可以風風光光地走下去,有一種成就夢想的喜悅,勝利就是沒有爛尾,但願後期工作順順利利,也感激願意同行的各位文友!

2014的大事是進入論文開題期,我本年最大的願望是”減少”二字:
1.減少交際(真正的友誼重質不重量,真心的關愛不在於吃喝玩樂,如果有需要交流,透過任何途徑皆可深入詳談,對不對!)
2.減少活動(各個深愛的社團,我還是堅持多做事,少娛樂,不外遊的作風,但這不代表我不投入和不想做事情呵!)
3.減少消費(少逛街,少旅遊,少玩樂,少飯局)除了省時省錢,更是節省資源,值得支持!
4.減少慾望(無論是造創作還是造學問,清心寡慾是首要條件,人心安靜了,才能專心致志)

當然,所有的活動都可減少,除了親子活動.我習慣不把自己看得太重要—呢個世界無話邊個無左邊個係唔得既,對世界來說,多我一個不多,少我一個不少,但我兒只有我一個媽—媽媽這份工一定要做好! 辯論隊是我的另一個家,來年,希望我的辯論隊不止我一個教練,但願這份辯論的熱情可以在我手上薪火相傳,我們要繼續成長的,不為拿到什麼名目和獎項,而為整個團隊的可持續發展,各位要加油呵!

家長的思考題

122348065_21n

A、男生:十八歲考入北京大學物理系,本科畢業後進入美國愛荷華大學物理與天文系攻讀硏究生。廿八歲通過答辯獲得博士學位……

    B、男生:貧寒農家子弟,以優異的成績考入省級重點高中,高中期間成績優異,被評為省級三好學生,全國物理奧數二等奬,後考入省屬重點大學攻讀生物技術專業……

    C、男生:初中體育成績優異,憑藉長跑特長,進入重點高中,高一時七門功課不及格,從學校退學……

    D、女生:七歲父母離異,隨母親生活,成績優異,組織能力強,順利升入省級重點高中,從初中起擔任班長,一直到高中畢業,高中學校辯論賽最佳辯手,省級優秀學生幹部,與同學老師關係融洽,考入澳門科技大學……

    E、男生:四歲選入申奧形象大使;四歲學習鋼琴,師從中央音樂學院著名鋼琴敎授韓劍明;八歲學習書法,師從清華大學方志文;獲奬無數,十歲加入國家冰球隊,讀人大附中並留學美國……

    【《80%家長都後悔太晩讀到此文》作者:我有話說,《今日女報》,二〇一三年十二月】

如果,兒女是上天送給父母的禮物,各位會希望選擇以上哪個孩子當自己的子女呢?大概誰都想要個年少有為的吧,誰會想到,風光背後,結局原是這樣:

A 是盧剛,在校內槍殺五人後自盡的博士生;B是殺害四名同學的苦學生馬加爵;D是高中畢業時媽媽曾評為優秀畢業生家長代表的一位自殺而亡的女學生;E是因強 姦入罪的名人之子李天一。在五個案例中,只有C是看似無為的,而那人卻是赤手空拳在互聯網寫出一片天的名作家韓寒。

雖然單憑幾個少 年得志的失敗例子去論證“少時了了,大未必佳”未免武斷,但懵懂少年的成功例子卻滿目皆是,故歷來有“千金難買少年窮”之佳話。而以上選擇題也正好給父母 很大的啟發:人生如漫長的旅途,成功不過是途上的鮮花,只有學會克服困境,欣賞生活的孩子,才能笑着走到終點。原文的結論是:家長別要求孩子學這學那。但 我的想法則相反:別要求孩子為追求成功學這學那,但可以為快樂而學,因為有愛好、有追求的人才能活出自我、活得愜意。

文/鏏  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