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擇困難症──一個庸俗母親的內心獨白

 

        小兒子的入學試抽獎遊戲終於塵埃落定,值得慶幸的是,羊羊運氣不差,考了三所學校,一所後補兩所正選.當中最失落的時刻是,任教該校的友人,和外公外婆(即羊豬爸媽)親自駕車到"西瓜學校"門前看放榜,然後幾乎是同步打電話告訴我"沒有取錄"的一刻;最興奮的是那天凌晨12時便上"香橙學校"的網查結果,一直等到明早九時,電腦系統顯示"正取生"的一刻,雖然我老公知道後只表示"食之無味,棄之可惜",而兩天之後,"香橙學校"已經成為"正選"的過去式,但這學校可算是在全無人事和加分的情況下被取錄,心理上還是沾沾自喜,而且當天因為不想"浪費同事的名額",我便放棄了"蘋果學校的推薦權",大家都在嚇唬我"到時就欠個幾分,就欠個人情,個仔兩頭唔到岸,你知死!"作為母親,那種沒有盡力的自責感的確難捱,看到了"正取生"三字,有如在大海漂浮的落難者看到了"岸",那種喜悅是無法言語的!

         朋友笑說"去完面試唔係得個桔,而係得個蘋果!"於是有了"水果學校"的有趣比喻,我在facebook中說笑"拾唔到西瓜拾蘋果,拾唔到蘋果拾香橙,拾唔到香橙就……得個桔!"於是有朋友祝我"拾到個水果籃",最後,羊豬的確是滿載而歸,很感謝"蘋果學校"不記前嫌,沒有真如某人所言"black list左一個不識時務,毀約離開既員工"."蘋果學校"是大家夢寐以求之地,羊豬千方百計在離島搬回來,就是以為要在那裡"做過世",讓孩子方便上學,今天離開了,又想方設法逃出傳統學制,回到老遠的離島區國際學校,我老公便常說"你這個人真是犯賤!"原來以為國際學校學費貴,學位便理所當然少人爭奪,原來如意算盤是打錯了,一樣的人山人海,父母一樣苦心地讓孩子參加"play group"操練英語,訓練應考能力,結果比較傳統的羊豬便落後了……不中也有不中的好,天命不可違,既然人人夢寐以求的學校也給羊羊考上,可以順理成章和哥哥結伴上學,不是完美至極嗎?非也,因為還有後補,還有落力的友人幫我的大兒子排waiting list,按大家的說法是"還有一線生機!"但對我來說卻是沒完沒了的選擇遊戲.

       "魚與熊熊"傳統與非傳統的優劣比拼,幾個月來未分高下,恐怕可以開題打場辯論賽呢,在羊豬家便可以分成兩派,無論誰勝誰負,可以肯定的是"各有優劣,兩不兼得".那天和中學同學吃飯,某人的質疑便一矢中的"你猜當年父母讓我們讀那所鬼屋學校的時候,有沒有你現在的煩惱呢?"我可以肯定地答"沒有!",因為當年我們的家庭不會選擇,或沒條件選擇.年少的時候,每當我走過宏偉的教堂學校,我會望門輕嘆"只是幾步之隔,媽媽為什麼偏選鬼屋學校呢?大概媽初來此地,還不知道學校可以如此華麗吧!"不過如果歷史可以改寫,我還是願意留在鬼屋學校的,haha!但我會讓孩子讀嗎?肯定不會,當年我在母校任教的時候,一早想好將來要讓孩子去讀"蘋果學校"的!"現在想試新校,多多少少有點"賣花之人插竹葉"的愚昧心態.但如果你叫我丟掉那張後補收條,收回那份waiting list申請,我又不願意,好像總要選到最後一秒為止.

       人生最大的玩笑不是"無知",而是明知"無知"也想堅持,因為我們總是不懂選擇,或是害怕選錯……我開始明白,為什麼都市人有"選擇困難症",大概是因為生活中有太多的選擇吧,如果世上只有蘋果,我們就會開開心心地吃蘋果,偏偏世上還有西瓜、香橙、雪梨……於是人們就陷入了選擇的迷思.拖得太久了,我也希望早日了結,某一刻,我情願其中一方沒有抽上!如果都抽上,就讓孩子們玩"公字"遊戲去決定吧!說到底,人生也就是鬧著玩的七彩水果籃而已!

愛‧回家──特此祝願"犀利哥"重拾家的感覺

題記:

        兩個星期了,一直都不想動筆去寫這篇比賽的講稿,本來準備今天晚上草草了事就好.不過這幾天網上閱讀,看到了"犀利哥回家"的故事,一時感觸,便翻出了送過給弟弟的舊文,湊拼了以下文稿,好像不太有誠意的樣子,但練習的時候,還是熱淚盈腔,期望也能感動到願意抽空細看的你,然後大家都會好好珍惜家的感覺!

        回家”你們愛回家嗎?如果要你用一個動作去表示這種家”的感覺你怎樣設計呢?好!給大家5秒鐘時間想54321……停!

       大家的設計真有趣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家可惜今天沒太多時間去認識你的的感覺現在就先由我帶大家去感受 “我的家”吧!

       我的家有爸爸有媽媽還有妹妹和弟弟是一個完美的組合

        可是在我年少的心中家卻不是這樣一個完好的概念小時候爸媽被分配到外地工作很少回來我住在外婆的家.外婆家還住著因為失去家庭而患精神病的姨母發病的時候她就會瘋瘋癲癲地默念 “君女,媽回來了!等下煮飯給你吃!”……家好像只是活在心裏的幻象!

        四歲的時候媽媽好不容易調回廣州卻把我送進全托托兒所我每星期只回家住一天半媽媽說進全托托兒所是可以學會獨立……那時候家是一個獨立於生活以外的地方是一種每星期長久的盼望

       七歲的時候我終於告別了全托的生活回家去了而爸爸卻獨個移民到澳門來家裏剩下媽媽一個人那一年爸爸當擔保人出了亂子家裏便時常出現兇神惡殺的追債人我躲在門後媽媽挺住大肚子在門外阻擋風雨 “不知道!不知道!快走”……我們住的是媽媽學校分配的小房子我們會在廳堂一角煮飯在另一角睡覺在這一角看電視在那一角拉便便拉完還要上公厠到倒呢……這便是我的家一個除了廳堂還是廳堂的家……那時候家是一個很小很小的收容所

         這一段歷史爸爸常常談起那年他拿著五塊錢來澳住在營地大街的雞檔晚行早拆居無定所為的是讓我們來澳的時候有一個好居所,我們到澳以後租住房子的街道有個美麗的名字──美麗街.可惜那兒不怎美麗。那時候,妹妹剛出生媽媽來澳後人地生疏爸爸需要值班工作大家似乎都不在意我在家的時候我喜歡望著隔壁空置大宅的竹林發呆放學的時候我會一個人在街上遊蕩……那時候家是一個空洞的樓房回家的我總是往外張望

       後來我們買了房子,和叔叔兩家共八口人住在一個兩房小單位內小弟弟滿月後我們終於擁有較好的居所也是由那天起我們的房子一間比一間大一間比一間高級一間比一間漂亮由於家中環境改善,弟妹的生活便比我充裕得多他們可以讀名校衣食住行是應有盡有但我還是那樣寂寞當弟妹們醉心於他們心儀的超人和芭比娃娃時我已經是個初中生了我參加校內大大小小的課外活動一天到晚也不願意回家……那時候家是一所漂亮的旅館.

        大學三年級的時候澳門快回歸了而我的家卻因此而離散每一年春節我都會趕赴溫哥華吃團年飯我由澳門團年飯時間上機,到了另一半球正好又趕及他們團年飯的時間時候等待回家團年的感覺變得很遠很漫長……過年後會一個人回澳門當我一個人回到三千多尺的豪宅竟然第一次想念那除了廳堂還是廳堂的小房子第一次懷念為我阻擋風雨的媽媽多少年了,我一直埋怨爸媽沒有給我很好的童年卻忘記了他們一直努力地為我們建構著幸福的家──是離別讓我感受到家的意義是離別讓我學會了珍惜!

        今天我終於擁有了自己的家而我的家人又一個一個由美麗的樂土回歸了!今天孤獨成行的人不再是我而是我家的小弟弟每次看著他在閘口黯然消失的身影我是滿懷歉疚如果我當年不是堅拒到溫哥華和他們團聚大家會不會都願意在加國落地生根?如果我不是生了小孩子媽媽大概也捨不得丟下孤獨的小兒子……但如果沒有離別的苦可能大家都不會感受到家賦予的甜。

        大家最近有沒有留意世紀帥男“犀利哥”的新聞?十年滄桑歲月,包含著流浪者的苦和家庭巨變的難,但家人知道他的存在,還是第一時間送上溫暖的雙手。踏進家門的“犀利哥”換了衣服,剪了頭髮,失去了那讓人迷戀的“王子”造形,卻浮現罕見的笑臉,那就是家的感覺──愛回家,家沒有固有的模式家不分地域沒有距離是一種情感的信賴與精神的承傳家使我們即使相距很遠心卻仍是很近!

 

 

不滿聲中的反思

       

        科技發展改變了生活,其中重要的一項是──改變了學生溫習的模式,他們努力的形式再不是懸梁刺股,而是"facebook訴苦",羊豬是親民派的老師,每到考試前必定要去給他們加油打氣,然後每到考中文的那天,定會吹著最強"怨氣"──累人累物陶淵明,害人害己范仲淹,瘋人瘋語柳宗元……彷彿那批古人加害了他們祖宗十八代的樣子,最要害的還是"上語文課生不如死"、"學語文等於學垃圾"……我明白,當中很多晦氣話只為平衡心理,但我會反思"學那些東西真的有意義嗎?成績好的同學語文能力真的較強嗎?"作為語文老師,我們大概也很難回答自己!因為對於教材,我們沒有選擇的餘地,質疑教材等於自取滅亡,但又無法給自己充份的申訴理據。

        今天,我由當局者變成旁觀者,終於可以承認──是制度出了問題。不是說不學古文,但有必要學那樣艱深的文章?字詞有必要學得那樣透徹嗎?不是說不教語文知識,但有必要做那樣多公式化,無從解釋的題型嗎?不是說不強記,但一定要死記那樣多硬知識嗎?當我們在網上按一下搜尋器,便可以找到答案,甚至一本袋裝大小的電子書,就可以容納幾十萬本《詞源》的時候,我們還堅持記那些古老十八代的東西做什麼?我們應該堅持語言運用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吧!那一年,我在會議上力爭屬於學習態度的5分,有老師提出"有些人比較害羞,不擅表達而已,他們不答問題,就得失分,很不公平!",我質疑"語文不學表達能力學什麼?連話都說不好的,語文就應份高分嗎?每次考試或測驗,默書可以佔10分以上,對記憶力不強的人來說又公平嗎?";我參加教學設計比賽,由最初的優異獎跌到不入圍,不入圍的主因是"認為錯字是小六的學習素材;認為金庸小說不應作為正規教材……"我質疑"什麼叫有意義的素材?高一的學生仍然錯字連篇,卻因為那是小六的內容而不可作為素材;閱讀的篇章就只能用於閱讀,不是教科書的範文就是沒有意義的素材……"我每次設計的格式都是相同的,都是以優異獎那份作範本,然後換湯不換藥地把內容加進去,而我不能入選的主因是──我走得越來越遠,遠得開始偏離了正統的學習內容。其實我也不會介意獎項,反正那些東西不是純為參賽而做的,我只是反思──所謂正統的那些東西真的如此有意義嗎?

       想起教中文的年月,腦海裏就會浮現這兩幕。有一年,我教著全級最出色的理科班,因為大家對中文興趣不大,又忙著他務,很少人投入課堂,我於是生氣地在人前投訴,大家的反應很冷淡,甚至有人表示"合格就行,誰中學的時候愛上語文課的!",我只得無奈地接受現實,反省自己;接著的一年,我教著全級最差的理科班,由於他們理科基礎不好,老師們便天天投訴,有一回,我安慰大家"不要這樣子,他們數理基礎差一點而已,人是很好學的,上語文課的時候,個個都很投入,額外的功課也爭著交,而且語文成績很好啦……"話音未落,某老師立刻說"語文好有什麼用?叫他們讀語文班吧!那班人簡直是不知所謂!"然後其他人爭相附和,那一刻,我覺得很可怕,十隻手指有長短,語文不好的可以理所當然,數理差點便呼天搶地.不用科學調查也可以得知,即使是一群理科班的孩子,將來應用語文的機會還是比數理高的(因為最後投身數理行業的人比例上較少),而且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都是把語言學習放在基礎教育首位的,當大家都沾沾自喜自己的數理學習內容已經是大學三年級的水平的時候,我質疑"每個人都要在大學修讀那個科目的嗎?為什麼不到大學三年級再學那個知識?為什麼基礎教育不去打好真正的基礎?"無奈的是人家一句話已經把你的理論打垮"國文科學的、背的將來能用多少?既然大家都學沒用的東西,能讀好數理科的至少比較聰明!"我心裏雖然不滿,但卻無從否認,因為讀中學的時候,自己也不愛上中文課,曾經學過和背過的東西也全然忘掉.這是什麼問題?歸根結底,是教學制度的問題,老師跟隨學校的指引,學校跟隨考試制度……一個惡性循環後,只有承認"學國文的學生很悲哀,教國文的老師更悲哀!"

       我千方百計讓孩子逃出主流學制,不是認為母語的學習不重要,而是覺得傳統學校母語的學習沒成效.回想讀書時期,遇過幾個有啟發的語文老師呢?只有兩個,一個在小四,一個在高三,但其實他們的作用不算很大,由於我不擅記憶,語文成績一直不算很好,而我中文能力強,全是母親的功勞,她教過我什麼呢?其實沒有!她只是從小培養我閱讀習慣,以及經常大刀寬斧地給我修改作文,其他的就靠我自己日常的實踐和鍛鍊了.如何可以讓母語的學習更具效果?不需要學習艱深的課文,背誦大量的硬知識,而是實踐和磨練的機會.有天朋友和我理論"從來沒有教學研究證明小班教學更有效果!",個人以為"那根本就無需證明,五十幾人的班如何實作?個人表達的機會肯定不足,還有寫作?你以為中文老師是超人嗎?需要教三班,每班50多人,什麼課外活動都得參與,還有每段連考試6篇大小作文怎麼改?要不老師累死,要不教得粗糙極.其實增加教學成效(我指的成效不是擁有多少好學生,而是能把多少學生教好),首先須評量班級人數和教師的工作量,因為這樣才有條件追求教學的精細度."多而不精"是傳統教學的問題癥結。

        如果有機會親自教育小孩,我會緊記這點,也希望傳統學制有天能作出反省.在客觀環境不許可的情況下,希望埋怨的孩子們要多體諒中文老師的處境──給吃力不討好,努力在教學制度中掙扎求存的老師們加油!

       

期待"中獎"的心情

題記:

         答應了會長,明天要完成第六次作業演講,但寫什麼好呢?這個星期,一直心緒不寧,腦海裏除了這個主題,仿佛沒有別的東西……     

        "3511232831"特別號碼……"6",中了嗎?我沒中!你呢?大家明明知道不會中獎,都想去買機會;大家明明知道中了也不可能改變命運,都會一廂情願,無論是頭獎、二獎、三獎……都是充滿期待.羊豬中獎運一般,所以少買彩票.但這個星期卻準備投入大量金錢去做這個玩意.

        迎接3月到來之時,我便四處打聽彩票的種類和購買方法,彩票的價錢由坊間名氣而定,聲譽不好的,無論中獎率多高都沒人買;聲譽好的則無論價錢多貴,中獎率多低,"大排長龍",遇到限量入場的,千方百計找人幫助,也不過是想拿個入場抽獎資格.政府法定31 日是彩票發行日,但供應商早已籌謀,抽獎者卻仍誠惶誠恐手中的數張彩票無法抽上.31日早上9:00,我老媽9:00登錄某公司網站下載獎券表格;31日下午,我千辛萬苦拿著$350澳門幣下注,看著離我而去的鈔票,彷彿被拋進大海,一去不回……

        大家知道我買的是什麼彩票嗎?……那就是幼稚園入學申請表呀!考入的機會比中獎還少!彩票可以不買,但幼稚園不能不報!很少人會因為不中獎痛哭,但我卻曾見證幾個父母在名校的報告板前流淚;很少人會因為不中獎而和配偶不和,我卻曾目睹一對夫婦為女兒面試表現不佳而吵架;很少人會因為不中獎而發難,但卻有人為了考不上學校賴死不走、失聲控訴”後悔當了三代校友”.好像沒聽過有人會因為不中獎而輕生,但早陣子,鄰埠的傻母親卻因為女兒沒考入理想學校而斷送一生……

        中獎何價?讀什麼學校真的可以讓學生贏在起跑線嗎?肯定不會!當了十多年教師,閱學生無數,可以肯定地說"學校教育、家庭教育與學生成才沒有必然關係",但我們還是很想考入心儀的學校,大概只是基於"想得獎"的心態,無論幾千元的大獎還是幾十元的小獎,反正能中就高興、能中就代表幸運!有人會說,這是制度的問題,如果分區派位,不讓家長選擇,問題不就解決了嗎?還是解決不了,因為有這種制度的地區的人們還是千方百計搬到名校附近或是租借地址登記派位!我想歸根究底,那是心態的問題.別誤會,我不是要斥責別人,因為我自己也是千方百計去報考心儀學校的人!只是想告訴自己要輕輕鬆鬆地面對結果.抽不中也沒有什麼大不了,沒抽上也不代表不幸!

        其實我也有自己的教育追求,我不要孩子成龍成鳳,只想他們可以隨意而行,或急或緩,或遠或近,只要走得光明磊落就行;我希望我的孩子學習是為了興趣和生活,而不是天天誠惶誠恐地在分數線邊緣掙扎,把時間花在一生都不會用上,考完試便會忘記的硬知識上;我希望我的孩子可以隨意在課堂內發表感受,並勇於質疑老師”我不同意你的假設!,而不是混在大群鴨子中,等待餵食的小乖乖;我希望我的孩子衣著合宜是因為學會審美,而不是維護某些沒有實質意義的規條,花時間去認識頭髮和襪子的長度、穿那件校服讓整體看起來更好;我希望我的孩子學會尊重和愛護不同種族的人群,即使那些種族的社會地位比較低微,而不是崇尚愛校愛澳愛國的狹隘觀念……

        我也有心儀的學校,可惜那些種類的彩票太少了,有些買不起,有些怕人家看不起!我其實很堅持自己的信念,寧願選擇名聲下三流的平民國際學校,與菲律賓孩子為伍,也不回到主流學制,可是最後還是放棄初衷,那並不是因為我不相信自己,而是覺得承擔不起,因為那不是我的人生,那是孩子的人生,而兒子的人生絕不是屬於他母親.如果有天他覺得主流學校不好,我可以說"社會生態就是這樣子,主流學校就是這樣子的!又不是我當媽媽的錯!",但如果我選了自己的喜好,我怕孩子有天會埋怨我"為什麼媽媽要我們去讀一所別人看不起的學校!"

         由我放棄初衷,不介意報讀傳統學校那天起,我舒了口氣,我知道抽中哪個傳統學校分別不會太大!但我還是期等一線生機,這個星期六,羊羊會去唯一報讀的國際學校面試,我暗暗盤算著當中的機率──會不會哭鬧?會不會講話?會不會分享?會不會微笑?會不會給人好印象?……像是猜測六合彩號碼那樣,我質疑,二歲孩子一刻"撞彩"的表現是不是他的全部?如果那只是命數,這樣的面試到底有什麼意義?現實歸現實,名額有限,學校總得有個了結,就像新年晚會的獎品不可能人人有份那樣,大家都需要一個抽獎儀式,因為中了就是高興、中了代表幸運!作為一個庸俗的媽媽,我希望幸運,也希望中獎,希望大家能夠祝福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