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者的飛翔

離開前線教職後的我有更多空間參與有關家庭教育、社區教育和教師培訓工作……而透過故事書寫,更可以進一步探索生命和生活的本質,如:透過兒童文學進行生命教育,透過小說和散文帶出社會反思。

    【摘自:〈燈海尋星 · 後記〉,文化公所,二○二一年】

剛好三十年了!在校學過的知識,很多都忘記了,仍然記得的是學生編號H-94-1875-2。三十年前入讀教育學院是幸福的,當時教師嚴重不足,為鼓勵入學,我們只需要交百分之十的學費,且一畢業即就業。我曾任兩所中學,沒有寫求職信,只寫過辭職信。離開前線教職的時候,很是不捨,因為學校很好,學生很好,工作很愜意。既然如此,為什麼還要離開?因為除了工作,人生還有其他追求。為了先陪伴孩子成長,也為了驗證自己的學習能力,我放下得心應手的教職,開展新的學習旅程。過程中,我又因不同追求,讀了兩個博士學位。為什麼是兩個?因為學習沒有所謂太遲。

我這樣憶述自己的生涯規劃,對今天想成為教師的朋友,似乎是在“曬命”。我有很多教育學院畢業的學生都沒有機會進入學校工作。“我和你一樣沒有教師證。”我安慰他。“那不一樣,你是自己放棄的!”學生不服氣。的確,在際遇上,我比較幸運,但實際上,教育無處不在,沒有所謂離開:媽媽、義工、作家、研究者,退休之後,我還打算做補習老師。

要成為一個怎樣的人,不需要由別人定義。畢業後,我無法記住自己學過的所有知識,沒有失去的是教育學院給我溫軟的內心。無論身處什麼位置,願我們都能成為自己和別人的星星天使,記得:你本來的顏色就很漂亮,不一定要變成太陽的金色!

文章刊於澳門日報:http://www.macaodaily.com/html/2024-09/13/content_1780777.htm

綠蔭下的清風

   本澳兒童文學發展較緩慢,但近年政府重視及推動兒童文學,包括製作有聲書、展開歸類工作,透過公共圖書館、校內應用及推廣,有效幫助宣傳本地作品。

    【摘自:〈首屆澳門國際兒童文學獎頒四十獎項〉,澳門廣播電視股份有限公司,二○二四年八月十六日】

比賽有四十個獎項,我作為唯一得奬的澳門人,有一種榮幸,更多的是感恩。快十五年了,記得我首次在本欄“呼喚澳門的兒童文學”,想不到真的收到回應,讓我得以發起首個本土兒童文學精選,期間還舉辦專題研習。由於經驗尚淺,一切並沒有想像之中的順利,然而收回的卻是鼓勵:萬事起頭難,願意嘗試就是成功的第一步,結果我們成功出版了《小城大世界》,及後又結集《小城小故事》,除了給孩子們閱讀素材,更有機會認識一群志同道合的兒童文學愛好者。

對於我來說,以上經驗是來自澳門筆會“童一枝筆”兒童文學平台,因為有了經驗,我贏得持續開發平台的機會。摸着石頭過河,青澀稚嫩的我們仍有很多不足,特別在宣傳推廣方面很吃力,這時有幸得到各方好友的支援,像澳門圖書館暨資訊管理協會中的學校閱讀推廣員們,把成果帶進校園,除了為兒童文學帶來更多讀者,也鼓勵了更多教育工作者投身創作,讓作品更加貼近孩子的心智發展,配合成長需要。及後各大圖書館開始有本土兒童文學的分類、錄製有聲書、設立專題展區等等,有效幫助本地兒童文學深入社群。

兒童文學屬於大眾文學,其最終的意義不是得奬,更不是落在文獻和博物館中,而是回歸生活,像烈日下的綠蔭守護孩子的成長。我們需要優秀的“樹蔭”,更需要默默無聞,像清風一樣給作者成長動力的推動者。

文章刊於澳門日報:http://www.macaodaily.com/html/2024-09/06/content_177930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