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連數天教了幾首秋天的詩詞,飽餐著杜甫「風急天高」的秋意;李清照「雁過也」的秋思;范仲淹「 碧雲天,黃葉地」的秋色…….幾天來,努力想像澳門的秋,沒有碧雲天,沒有黃葉地,沒有雁兒過,甚至連乍寒還暖的秋意也不見來,難怪我們的孩子很難描繪秋色,小學五年級的欣欣上週告訴我,老師要她寫一篇關於秋天的描寫文,她寫了滿眼的繁花綠草,老師的批語卻是「缺乏秋天的特色」,欣欣無奈地說「老師要我們觀察自然景物後動筆,但我家花園明明就是這樣子的,她卻說這不是秋天的特色!」
欣欣的無奈也是我們現代人的無奈,欣欣家的園甫有了人工的修飾,一年四季都是繁花綠草;現代人的生活有了科技的協助,一年四季都低於攝氏25度.孩子們總是一天到晚穿著毛衣叫熱,然後空調又是年年月月地照常開放,有些孩子喜歡說「關掉空調空氣就不流通」,殊不知空氣本來就會自然流動;某同學又說「我們交了學費,不用會吃虧的」,殊不知開空調污染環境,世界能源又面臨僅絕,將來子孫受罪又是誰吃的虧!課室內倒還人氣旺盛,寥寥幾人的教員室也是冷氣逼人來,豬的座位便是前一部空調,側一部空調,果真是風涼水冷.這天冷得忍無可忍,便跑到休息室看報紙,休息室仍是空調大開;跑到電腦室避避寒,電腦室卻又是雪上加霜,最後只能在操場一角透透氣,望著灰朦朦的一片天,看著那群嬉笑中的孩子,想著失去溫暖的將來,那種感覺比寒冬更冷。絕望中,我跑回長年如冬的電腦室,誓要寫完這篇控訴。
鄰埠香港去年被喻為冷凍之都,作為兄弟的澳門也不甘示弱.有一回,我向專做中央空調的父親投訴「都是你們空調業界不好,硬把溫暖的城市變成冷凍之都。」他無奈地道:「港澳的人喜歡冷感,氣溫低代表技術好。」無他!有供有求也,沒有喜歡冷感的現代人就沒有冷感的城市。
天賜人間四季變化,讓我們感受生命,我們卻寧願陶醉在繁花綠草的圖畫中,天賜港澳四季如春的好氣候,現代港澳人的生命卻只能在冷凍中存活,以求保鮮。
想起愛上「冷感」的現代人,豬心中又是一陣寒冷……
2006年11月13日,在長年如冬的教員電腦室裏忽發牢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