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上「冷感」的現代人

一連數天教了幾首秋天的詩詞,飽餐著杜甫「風急天高」的秋意;李清照「雁過也」的秋思;范仲淹「 碧雲天,黃葉地」的秋色…….幾天來,努力想像澳門的秋,沒有碧雲天,沒有黃葉地,沒有雁兒過,甚至連乍寒還暖的秋意也不見來,難怪我們的孩子很難描繪秋色,小學五年級的欣欣上週告訴我,老師要她寫一篇關於秋天的描寫文,她寫了滿眼的繁花綠草,老師的批語卻是「缺乏秋天的特色」,欣欣無奈地說「老師要我們觀察自然景物後動筆,但我家花園明明就是這樣子的,她卻說這不是秋天的特色!」

欣欣的無奈也是我們現代人的無奈,欣欣家的園甫有了人工的修飾,一年四季都是繁花綠草;現代人的生活有了科技的協助,一年四季都低於攝氏25度.孩子們總是一天到晚穿著毛衣叫熱,然後空調又是年年月月地照常開放,有些孩子喜歡說「關掉空調空氣就不流通」,殊不知空氣本來就會自然流動;某同學又說「我們交了學費,不用會吃虧的」,殊不知開空調污染環境,世界能源又面臨僅絕,將來子孫受罪又是誰吃的虧!課室內倒還人氣旺盛,寥寥幾人的教員室也是冷氣逼人來,豬的座位便是前一部空調,側一部空調,果真是風涼水冷.這天冷得忍無可忍,便跑到休息室看報紙,休息室仍是空調大開;跑到電腦室避避寒,電腦室卻又是雪上加霜,最後只能在操場一角透透氣,望著灰朦朦的一片天,看著那群嬉笑中的孩子,想著失去溫暖的將來,那種感覺比寒冬更冷。絕望中,我跑回長年如冬的電腦室,誓要寫完這篇控訴。

鄰埠香港去年被喻為冷凍之都,作為兄弟的澳門也不甘示弱.有一回,我向專做中央空調的父親投訴「都是你們空調業界不好,硬把溫暖的城市變成冷凍之都。」他無奈地道:「港澳的人喜歡冷感,氣溫低代表技術好。」無他!有供有求也,沒有喜歡冷感的現代人就沒有冷感的城市。

天賜人間四季變化,讓我們感受生命,我們卻寧願陶醉在繁花綠草的圖畫中,天賜港澳四季如春的好氣候,現代港澳人的生命卻只能在冷凍中存活,以求保鮮。

想起愛上「冷感」的現代人,豬心中又是一陣寒冷……

2006年11月13日,在長年如冬的教員電腦室裏忽發牢騷

雙十的悲哀

       最近指導學生寫信給孫中山,提到國父的遺訓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想到經歷了超過半世紀的磨難,中國人終究沒有走上了民主之路而感到心痛。看著那擁有相同血脈的台灣,一個我曾經以為是中華民族社會型態走在最前方的地方,每天紅紅綠綠、吵吵鬧鬧的畫面,看著那堆圍在電視機前看鬧劇的中國人,也許就像魯迅當年看到中國人被日軍槍殺一樣痛心。

        第一次聽到好友說要去台灣倒扁,並把之視為與六四齊名的神聖活動時感到很震驚,因為他一直被我視為最有政治智慧的人,這幾天我一直在想是不是我變冷血了?對這場政治活動竟然沒有一分感動?回想十多歲時,坐在電視機前流淚的熱血女孩哪去了?好些年,總會走到白色燭光前默哀的愛國情懷哪去了?

       請別誤會,我並不挺扁,在我心中,扁一直是個喜劇人物,政治笑話,我最討厭扁,討厭的程度與那前總統李某人、前日本首相小人一郎和美國薯仔等三大衰人齊名。世上有很多醜惡的人,唯獨內心醜惡又能影響千百萬人命運的人最可怕、最罪大惡極。為了這樣一個不知所謂的人,犧牲全台灣以至整個民族的利益與名譽,太不值得。

       如果我的孩子懂事,我絕不會帶他去嘉年華會倒扁,因為他要認識的不是紅與綠,而是黑與白。透過遊行表達訴求是必要的,但請告訴人民,在爭取公義的場合要保持莊重,大型抗爭超過三次也沒見效果則意味著方法行不通”,經過這一夜,繼續下去除了人民的鮮血不知道還可造就什麼?扁也許貪了很多,但目前他仍存在的負面影響一定不及那位置諸死地而後生,滿口仁義的施先生來得大。別論他好與壞,不是滿腔熱情的叫口號就能解決問題,風雨不改的人民確是”精誠所至”,我那思想先進,在文革中燒毀所有家財的母親何嘗不是滿腔熱血?歷史告訴我們熱情不是靈丹妙藥。即使是我這樣一個政治冷感的無知婦孺,也不想看見寶島四分五裂,將來還是去旅行的嘛,當然,在有生之年看見和平統一是我的心願。

        不知前哪一天才可達成國父的遺願?告別啦—雙十節!希望在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