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天我們睡前聊天

Share Button

那一天我們睡前聊天──是我們親子之間近來少有的難忘事。聊天也要難忘?不是吧。讀著文章的你也許不解。是的!聊天在我們14年母子關係中的確不罕有,因為十歲以前,我們幾乎天天睡前都在一起聊天,不是一起閱讀,就是一起拉筋按摩做體操。但自從升上高小,我們就少了睡前聊天,因為他們想和我一起入睡的意欲少了,升初中後則近乎絕跡,因為孩子家課比我的工作還多,等我進入夢鄉之時,他仍在無事或有事忙。丈夫起初會為此團團轉,但屢屢成效不彰,只得放棄收場。所以我們母子好久沒有睡前聊天了。

不料在那一天,他說累了,我以「𦧲飯應」的姿態上前為他按摩。起初他一直閉目養神,而我也不好打擾,良久,他扭過頭來問「媽媽,你會選擇做自己喜歡的工作,還是比較容易的工作?」我聽後有點茫然,因為從沒想過平日吊兒郎當的他竟也會想如此深層次的問題,我說「看甚麼是喜歡吧?如果你喜歡的不過是事情成功給你的喜悅,那你不是喜歡做這件事情,你只是喜歡得到成果的感覺,那你就選容易一點的事情吧,因為容易一點的事情相對容易取得成果。但如果你真的喜歡那份工作,就會廢寢忘食,不論成敗你都一樣努力,因為你享受的是完成這份工作本身給你的喜悅,那你當然是要選自己喜歡的工作了。」兒子聽後點頭不語,沒有讓我細問究竟。但是,看著他開心入睡的一刻,我確信自己無悔成為媽媽,因為我真的享受和孩子一起成長的感覺。

 

後記:

#寫文章是我喜歡的工作
#當媽媽也是
《新生代》是我最喜歡的澳門雜誌(沒有之一)。開心可以應邀去寫專欄,但因為沒有時間去取雜誌,所以我一直也不知可以如何分享,今天無意中竟然給我發現了它是有電子版的……

「媽媽,你會選擇做自己喜歡的工作,還是比較容易的工作?」我聽後有點茫然,因為從沒想過平日吊兒郎當的他竟也會想如此深層次的問題,我說「看甚麼是喜歡吧?如果你喜歡的不過是事情成功給你的喜悅,那你不是喜歡做這件事情,你只是喜歡得到成果的感覺,那你就選容易一點的事情吧,因為容易一點的事情相對容易取得成果。但如果你真的喜歡那份工作,就會廢寢忘食,不論成敗你都一樣努力,因為你享受的是完成這份工作本身給你的喜悅,那你當然是要選自己喜歡的工作了。」兒子聽後點頭不語,沒有讓我細問究竟。但是,看著他開心入睡的一刻,我確信自己無悔成為媽媽,因為我真的享受和孩子一起成長的感覺。

PS:朋友說,你有事沒事也寫一堆,不累嗎? 為什麼不留著投稿?寫只是為了想寫,我是喜歡思考,喜歡寫作,喜歡交流,而不只是喜歡刋登和收稿費,所以我有事沒事,開心和不開心也會寫出來,我喜歡把想到的點子和朋友交流,而這些討論經過思考可能會再寫成文章,甚至有些爭論情節變成了我的小說素材呢。

Share Button

別當疫症看客

Share Button

孔乙己被打趣時,看客們哈哈一笑;夏瑜被殺時,看客們伸長了脖子;祥林嫂訴苦時,看客們厭煩了冷笑而去;阿Q被閒來無事的看客們按着磕頭打趣……

    看客們冷漠、麻木、愚鈍、歹毒、幸災樂禍。

    這世上如果有什麼比魯迅筆下的看客更讓人不寒而慄的,便是今日的看客。

    【摘自:〈成年人最大的悲哀,就是突然讀懂了魯迅〉,作者:趣史錄,國學文化,二○二○年二月七日】

疫症當前,人的力量顯得非常微小,所以我們更需要正能量的支撐。什麼是正能量呢?我覺得正能量不是要把自己變成超人,而是能夠做好壓力管理——“能做的動手,不能做的放手”。

危急存亡之秋,我不同意朋友說“真相比加油重要”。我不是認為真相不重要,長遠來說批判社會,反思改進很重要,但那都不是我們當下就能解決的問題。我無法想像一個消防員站在火場前,不打算去救火,而是研究政府的消防條例哪裏出錯?這家人的生活習慣如何不好?一個教師或社工不就眼前的問題學生對症下藥,而是在抱怨教育制度的失敗和學生家庭的失責;一個醫護人員有病人不去救助,而去考究什麼國籍的人值得救援。能做的不動手,不能做的不放手,只會一事無成。我認為知道事情的輕重緩急,才可在自己可控的範圍內全力以赴。為此,我嘗試在據說受政府關注的討論區建言;又發動了兒童文學作者為停課不停學的孩子寫故事;並協助某教會送口罩給香港弱勢社群。也許力量微不足道,但如果人人都肯放下看客的心態,貢獻自己的力量,必能形成強大的助力。

正能量不是要求你做一個超人,而是縱然承認客觀環境和自身能力上的不足,仍然選擇善良:能做的動手,不能做的放手!

 

後記:

不得不承認,落筆寫這篇文章之時,我是有情緒的。對於一個辯論人,我和人家討論時很少有情緒,即使文章被引到討論區侮辱,也不會覺得怎樣,你喜歡叫我豬就豬,狗就狗,畜就畜,沒有所謂的,反正羊豬老師本來就是豬,做豬有什麼問題?起碼不傷天害理,且捨身為人。但這段日子我是挺有情緒,因為忽然發覺身邊很多貼著良知的高級知識份子很可怕,天天在發放「人禍比天災更可怕」,然後大條道理說「驅逐災民有理」,歌誦某割蓆工作成功出色,令自己的「國家」平安無事(我不是批評人家的政策,ok!保護自己人民也是有理,祝賀你們工作認真出色)可怕的是,這些「良知高級知識份子」同時會不停發文叫人「支持中國政府抗疫沒有用」、「正能量沒有用」呀!天呀⋯⋯這是多麼「高尚」的情操,一個聲稱公義的「國家」,一邊自保一邊還向人家災區人民潑冷水,我生氣地留下一句:請問現在中國人不支持中央抗疫,是靠哪個國家?請問中國要死多少平民,你才安心高興?請論證死多少人才能給這個民族帶來覺悟?在這些高級知識份子眼中,平民只是一個數字和說辭,從來都不是具血肉的生靈,我留下一堆問題和無限唏噓:厲害了,「充滿良知的民主國家」的高級知識份子,慶幸我不是!

再來是關於去公園和玩樂的爭論,我其實不介意你喜歡上街逛逛,太陽和新鮮空氣誰不渴求,我也不會強烈批判這種需求,選個安全人少的時段出外走走不為過,但無須大張旗鼓地以此作為政府要求復工的反抗手段吧。天有不測之風雲,當下做什麼決定都難兩全的,返工本就是應份的,又不是沒收人工,試問這段日子,誰上班沒有風險?別說醫護、消防搵命博,單是超市員工不就比你博企密封、密集、衛生情况差嗎?人家的孩子就不是孩子?人家的妻兒就不是妻兒?不行!既然賭場重開,公園也得重開!請問那是什麼邏輯:博彩從業員返工不去行公園精神分裂嗎?天天在網上呼籲大家上街攬炒,因為反正都可以開工了,星期二高士德滿街是人,茶餐廳幾乎都滿座,排古早味蛋糕店的人龍比買口罩還多⋯⋯我生氣至極,還被人罵我自覺留家發神經(因為都可以復工啦)。我開始覺得香港人返工做正事比澳門人上街遊玩安全,澳門現在至少有八萬人覺得自己應份停工有人工,還要天天出外找娛樂?澳門太少了,容不下那麼多喜歡吃喝玩樂行公園的人群的,你們還是回到金碧輝煌的娛樂場打座好了。只要少了這批人,我坐辦公室也覺得空氣清新。每天打開新聞,看到的死亡數字不只是一堆數字,全部人都是有名有姓的,當讀到一些「滅門慘劇」時,我覺得人間實在太不公平,有人有邊緣求生不果,有人卻在安逸中玩命,如果蒼天有眼,死的應是那些醉生夢死的人群。走吧!天堂有很多清新空氣在等你們。

好人一世平安,我們自我隔離的人的努力不會白費,因為做好防疫,不聚會耍樂就是自保,正因為身邊有太多玩命之人,我們更應該堅持到最後!無論災情如何,給社會正能量的我們都會問心無愧!澳門加油💪

上周專欄:http://www.macaodaily.com/html/2020-02/…/content_1415299.htm

正能量不是要求你做一個超人,而是縱然承認客觀環境和自身能力上的不足,仍然選擇善良:能做的動手,不能做的放手!

Share Button

永州採風見聞一:盤王節的味道

Share Button

盤王節是瑤族人民祭祀祖先盤瓠的重大節日,是傳承中華瑤族文化與瑤族禮儀的重要活動,定於每年農曆十月十六日舉行,是瑤族群眾暢敘民族團結、共話傳統友誼的盛大慶典活動。

【摘自:〈湖南江華歡慶瑤族盤王節〉,新華網,二○一九年十一月十一日】

豔陽下、樂聲中,瑤族男女穿上特色的民族服裝,用吟唱、祭酒、舞蹈、上香等形式來祭祀先祖……

這便是聞名已久的盤王節。據聞兩廣、湖南一帶每年均有慶祝活動。筆者今年有幸參與澳門筆會的湖南採風團,得以親身見證。除觀賞湖南省江華瑤族自治縣二○一九瑤族盤王節開幕及瑤族民俗情景劇《客姑妹》首演,更參與了正日當天的祭禮,目睹慶典的盛大場面。

瑤族盤王節又名盤王還願,是瑤族人民紀念其始祖盤王的盛大節日,迄今已有一千七百多年歷史。根據湖南江華瑤族地區流傳的民間傳說《十月十六調盤王》:相傳古代有瑤胞乘船飄洋過海,途中遇上狂風大浪,船在海中飄了七七四十九天不能靠岸,眼看就要船毀人亡。這時,有人在船頭祈求始祖盤王保佑子孫平安,船馬上就靠岸了,眾人因而得救。這天正是農曆十月十六日——盤王的生日。於是,上岸民眾砍樹挖成木碓,把糯米蒸熟舂成糍粑,唱歌跳舞,歡慶新生。

和漢族很多敬拜聖人的節慶一樣,盤王節都是在感恩主人公的賜福,不同的是,盤王節還包含了種族自強和民族融和的色彩。典禮上,不同的致辭者均提到瑤族曾在歷史上遭受歧視。筆者以為,政府重視其節慶,既是一種文化保育,更是對瑤族人民的權益的尊重。

典禮過後,我在盛宴中吃到了盤王節的節慶食品糍粑,一種甜甜的、軟軟的、黏黏的記憶揮之不去,想起當天臉書上洗版的“烽火連天”,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

 

本文刋於澳門日報http://www.macaodaily.com/html/2019-11/15/content_1395644.htm

 

 

Share Button

論師德與言論自由

Share Button

雖然州對公立教育的影響是有界限的,但教師在公立教育系統自由表達自己的意見和想法,受到憲法保護……法院在平衡教師的言論自由利益與學區利益的過程中,傾向於保護教師課堂外的言論自由。

【摘自:〈論美國公立中小學教師言論自由的保障〉,作者:皮蓮蓮(湘潭大學),中國知網,二○○九年】

在自媒體世代,人們都喜歡在社交媒體表達政見或釋放因政治事件所產生之壓力,教師也不例外。然而,因為背負育人責任,教師的言論特別容易觸犯不同政見者的不滿,致使其工作以外,作為公民的言論自由受到打壓,例如:某校家長因教師在其社交媒體中表達政見而投訴,某校校友因教師“涼薄仇恨言論”聯署舉報等。

人生於群體社會,言論自然不能完全自由,特別是當言論損害他人利益時,理應受法律制裁。然而,當中很多措辭卻存有灰色地帶,並出現多重標準,例如:把某族群比喻為黑幫或豬狗是理所當然的,但被指為昆蟲則具侮辱成份。因為昆蟲特別低下吧?又例如:大叫“天打雷劈、不得好死”的是同仇敵愾,但口癢癢說“咁叻,不如買支AK47去掃射”的,卻是煽動暴力。

當然,為人師表者,謹言慎行是應當的,師德肯定存有不少討論空間,教師言論被評價無可避免,公眾覺得不滿去投訴和聯署等同樣受法律保障,但學校和教育當局是否有權以專業失德去責難或處罰老師,則在於其規章是否有明確的指示,如果沒有,那代表教師工作時間以外,作為公民的言論自由應受尊重。師德固然重要,但在毫無準則的情況下,以學校名譽和教師形象去扼殺教師的公民權利則於理不合。

Share Button

和孩子談社運兩篇──此水不同彼水

Share Button

和孩子談社運(一)

父母可以分享自己的價值觀,但不需與孩子爭論政治立場,以身教展示給他們何謂尊重不同立場……你可以告訴他:“我哋好難一下子分到誰對誰錯,每個人價值觀不一樣,但我哋都需要互相尊重。所以我哋同他人討論時,要保持理性及獨立思考。”

    【摘自:〈社會紛亂間,如何跟孩子溝通?(青少年篇)〉,POPA CHANNEL,二○一九年六月十七日】

鄰埠正鬧得沸沸揚揚,電視和社交網站充斥大量暴力和謾罵的影片,澳門人耳濡目染,很難不受感染。所以即使冒着“旁觀者請閉口!”的指責,自命為教育工作者的我堅持就議題發聲,希望給社會帶來不同的聲音,並提醒眾人,關心時事從來不是只關心自己城市的事。大人可以透過了解不同媒體的信息自行判斷,但心智尚未成熟的孩子卻需要師長的引導,決不能等到出現彼此重大分歧或是孩子以身犯險時,才把責任推給社會。

從心智發展的角度來說,年幼的孩子未必能了解複雜的社會議題,家長可以簡單地說明雙方的訴求,告訴孩子是非對錯需要通過長久的了解和思考去判斷,以鼓勵孩子持續關心時事。青少年開始有自己的是非觀念,家長可以引導他們說出想法,並以開明的態度表達和接受不同意見,避免相互指責,更不應以強硬手段禁制孩子。

而無論持什麼立場,師長都應給孩子一個重要的信念:改變社會從來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事,生活是一種爭取和妥協並存的藝術,實不應以兩敗俱傷為目的。一如部分人提BE WATER的概念——沒猜錯的話,此語出自《老子》“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水的力量在於其純淨、輕盈和持續不斷,推動社會變革的歷程也一樣。

http://www.macaodaily.com/html/2019-08/02/content_1371422.htm

和孩子談社運(二)──此水不同彼水

 Be water源自於香港已故武打明星李小龍,意思是武者不被形式所拘,要像水一樣流動,既柔軟又剛強;既能適應萬物,又能匯聚為強大的力量。……“敵進我退,敵駐我擾,敵疲我打,敵退我追”(此句引自專欄作家曾志豪)。

    【奉行李小龍be water哲學,中央通訊社,二○一八年八月廿二日】

早陣子,本人在專欄引用香港中文大學講師蔡子強對潮語“Be water”的解釋——語出自老子“上善若水”的哲學觀,但有讀者閱後卻提醒我:其實香港人口中的Be water出自李小龍。

觀其狀態,老子和李小龍所指出的水的形態和特質類似,李小龍的Be water的靈感很可能源自老子,但筆者認為兩者核心精神有異。李小龍的Be water強調對立,無論拳腳如何柔性,目的均是克制別人,以取得勝利;但老子的上善若水則不然——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強調的卻是與人為善,而非相互對立。兩者的不同引申到社會的思考,則不禁讓我想起村上春樹的名句:“以卵擊石,在高大堅硬的牆和雞蛋之間,我永遠站在雞蛋那方。無論高牆是多麼正確,雞蛋是多麼地錯誤,我永遠站在雞蛋這邊。”毫無疑問,此話把人民和體制對立起來,因此,雞蛋面對高牆才會產生強烈的無力感,以致於除了絕望和對抗,沒有他路可選。

而上善若水的哲學觀則讓我看見另一種價值取向,那就是無論人的力量如何微小,也不應妄自菲薄,我們要像老子的水,不與人為敵,雖然水往下流,居處低下,但心意喜好沉靜,交往喜好仁人,言論喜好誠信,為政喜好安定,辦事喜好才能,行動喜好時運。當人放下敵對的意識,才能溝通和協商,達至互利共贏。

http://www.macaodaily.com/html/2019-08/23/content_1376346.htm

 

Share Button

死水中的蛙鳴

Share Button

這是一溝絕望的死水,清風吹不起半點漪淪。

……如果青蛙耐不住寂寞,又算死水叫出了歌聲。

這是一溝絕望的死水,這裡斷不是美的所在,

不如讓給醜惡來開墾,看他造出個什麼世界。

【摘自:〈死水〉,作者:聞一多,《聞一多詩集》,一九二五年】

每年六月,我家的那株茉莉就開始盛放,因去年習得扦插法,我成功把植株一分為二。大兒子說,今年不一樣了,因為家中有了兩株茉莉花,但小兒子堅持說,那是一樣的,因為兩株茉莉花枝葉的大小和形狀沒變,花的形態也一樣。

兄弟倆爭論的過程,讓我想起了三十年前,老師給我們朗讀的新詩《死水》。老師說,詩成於五四運動後六年,曾經是五四運動中堅份子的聞一多由美國歸來,目睹國家情狀,悲憤書此。讀到“如果青蛙耐不住寂寞,又算死水叫出了歌聲”,老師忽然問“那死水的蛙聲代表什麼?”有同學認為那是人民絕望的悲鳴,而我則覺得蛙是作者在死水中看到的生機。……老師沒有給出標準答案,他只告訴我們,當年他與同學也曾經為此爭論過。

世上很多的爭論都沒有結論,因為你站的位置不一樣,判斷的標準不一樣,所得的結論也就不一樣。重要的不是結論,而是客觀現象的呈現,哪怕每個人看到的景象都不一樣。兄弟倆不會忘記的是“媽媽喜歡在陽台種茉莉花的事實,並在當中得到了經驗”,而《死水》的蛙聲則告訴世人,“五四運動並未為當時的社會帶來起色”。

一百年過去了,三十年過去了,也許每一場成敗都無法給出一個標準答案,重要的是客觀事實的記錄。記憶是死水中的蛙聲,不管是悲鳴或是求生,都足以讓後人辨別是非、反思求進。

Share Button

TO:“The Butterfly That Wasn’t Painted Red.”

Share Button

 

 

TO:“The Butterfly That Wasnt Painted Red.

(Lydia Ieong,24/04/2019)

PPT2

Good morning everyone,

This is my class from the Macau I Can Too Association. The students there have special needs. They call me Miss Lydia and I feel very honored to represent Macao in this special education forum.

我在澳門展現真我協會擔任義務工作,我的學生是一群有特殊需要的孩子,在課堂中,他們叫我Miss Lydia.今天,我很榮幸能在此和大家分享我的工作體驗。

 

PPT3

Before we begin, I have a question for the audience:  “What makes you qualified to be here today?” Perhaps you have an educational degree. Or maybe education is your job. Or did you…enter the wrong room?Just kidding!

I asked this question because it’s a concern I’ve heard on many parent-child education forums: “What makes me qualified to share anything? My children are not successful. They have no chance to be the next Harvard genius or Stanford star student. What I say isn’t important.”

在分享前,我要給大家一個思考題:你認為自己有資格代表你的單位或是你的孩子來這裡嗎?有!為什麼?……因為我們是來學習的。非常好的答案!我也時常面對相類質疑,近年,我經常代表澳門參加親子教育論壇,我身邊的朋友會問:

“如果我們的孩子無法成才,如:無法成為一個哈佛女孩或是史丹福男孩,那我們憑什麼去分享?”

 

PPT4

This kind of self-doubt stems from the traditional ways we define success. What does it mean to be successful? Are we only successful if our children attend the most famous universities? Should we adopt other people’s successful parenting methods? What are we really trying to learn in parent-child education?

I am an author. Therefore, I MUST be an expert in parent-child education. But I have something to share: I didn’t bring up “successful children” as defined by traditional standards. However, that doesn’t mean that I am unsuccessful and unqualified.

朋友的疑惑中包含了以下一些思考點:何謂成才?成為哈佛女孩或是史丹福男孩才叫成才嗎?每位入讀名校的孩子的父母,都用同一種教養方法嗎?如果不是,那如何論證某人的方法適合你和你的孩子?而如果成功的經驗無法複製,那麼我們在親子教育中要學習的又是什麼?

 

毫無疑問地,筆者作為經常從事親子教育工作的“專家”,並未有培育出世人所認定的“成才”孩子,甚至仍在中、小學求學階段的他們不能稱為模範生。然而,那不代表我不成功和不具備資格。

 

PPT5

Let me tell you something: parent-child education “experts” are nothing more than people who want to learn and share in this field. And when we share our knowledge with our unique voice, a magical thing happens: we accept new thoughts, we rethink the knowledge we have, we connect and learn from each other, and we go through a process of self-improvement. Like a little caterpillar shedding a cocoon, we go through change and come out of knowledge sharing, a beautiful butterfly.

In the field of special education, you face even more challenges and questions. The society has placed labels on children with special needs. These labels make it so hard for us to see our own values. My students are all unique and beautiful in their own way, and as educators, we need to remove the labels that society has put on them. They are not difficult, challenging, and troublesome. They are unique, authentic, and beautiful. They deserve to learn and feel important. And they deserve to have a voice in this world.

因為親子教育“專家”不外乎就是經常在這方面學習和分享的人,當我把自己十多年所見所聞所學所思所想和其他人分享時,無疑就是一個反覆思考、相互學習、自我完善的過程。在親子教育路上,人人情況不同,關鍵不在於誰比誰更好,而是如何定義成功,並實踐自己的信念。就像一條毛毛蟲必先要經歷結成蛹的階段才能破蛹而出,變成一個美麗的蝴蝶。

在特殊教育的路上,在座各位也許面對著比我更多的質疑,因為你們的孩子比較 “特殊”,社會以至他們自己都會以一種“特殊的目光”去看待成長,以致他們無法正視自己的價值。作為師長,我們不能單從某一個標準去定義他們是否成功,而是要教他們如何看待成敗,在面對困難時以怎樣的信念、想法或價值觀去面對挑戰。

 

PPT6

Here, I want to share a real experience with you. I have been volunteering in Macau I Can Too Association ,Through reading, storytelling, and learning communication skills, our goal is to allow students with special needs to find their own voice in this world today.Before my first class, I was warned: teaching these students are difficult, it’ll be challenging, they won’t listen to you. So when I walked into the classroom on my first day, I was a little hesitant and worried that I wouldn’t be a good teacher. But what I found, surprised me.

Not only were the students very easy to get along with, every one of them has their own strengths. One of them has a powerful memory and can tell me facts that I don’t even know. One of them really enjoys folding origami and likes to give them to me as presents.

在此,我想和你們分享一個真實的故事:在我和展現真我協會的學生上課,期望透過閲讀、說故事和演講訓練,教智障人士表達自己。在上課之前,我有過很多憂慮,因為之前在聖若瑟大學做現職教師培訓的時候,教師告訴我融合教育非常困難,因為有特殊問題的孩子很難應付,而展現真我協會的義工又請我要有心理準備,因為孩子可能不聽話。但課程開始已經有三個月,學員們的表現竟然比我想像中要好得多,他們不僅熱情友善,還具有不同的潛能,如:有一個記憶力特別好,可以告訴我很多意想不到的事情;有一個很喜歡摺紙,經常送我漂亮的作品。

 

PPT7

Social workers there were surprised because the students weren’t always friendly to everyone but the students seem to really like me. They said it was because I encouraged the students all the time and I showed appreciation for their work.

I want to share a funny story with you about my time with them. For one of the classes, we decided to create a pen name for ourselves. My personal pen name was Teacher Sheep-Pig, so I encouraged them to choose something that they liked. So we have, Pig, Cat, Baby. Next, I asked them if they were big or small. We ended up with Big Pig, Big Cat, Big Baby.

我和協會的社工分享時,他們的回應卻是 “他們不是對所有人都友善的。他們對我友善的原因是:我懂得欣賞和發掘他們的好。”。這經驗告訴我們,只要放下固有的標籤,任何人都可以得到改善,學習從來都不需要 “有資格”。

在讀書會中,我會鼓勵學員們一起創作故事。我的個人筆名是羊豬老師,所以我鼓勵他們選擇他們喜歡的東西。 所以我們有,豬,貓,寶貝。為了啟發其想像,我會進一步問:你覺得自己是大的還是小的?有趣的是,他們都覺得自己是大的,如:大豬、大貓、大寶等。

 

PPT8

Wow! They are confident! Between big and small, they were confident that they were big! We can see that they have a positive sense of self-worth. Psychology told us that our self-identity is important. People who know their self-identity are more authentic, happier, and content. They have more self confidence and have the right mindset to tackle adversity.

As an educator, I want to prove people’s abilities, because even someone who can only speak one word at a time can tell a story. If I can encourage them to be even a little better, then this is worth it for me. My success as a teacher is to help these students find their voice to share their feelings, share their own stories, and keep improving.

看! 他們很自信! 無論大小,他們都相信自己很大! 我們可以看到他們有積極的自我價值感。 心理學告訴我們,我們的自我認同很重要。 瞭解自我認同的人更真實,更快樂,更滿足。 他們有更多的自信,並有正確的心態去應對逆境。

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以自己的親身經驗去證實了他們是可以做好的,我只要給他們一個單詞,他們就能說自己的故事。 我相信在自己的幫助下,這些學生能分享自己的感受和故事,並不斷改進。

 

PPT9

Success. Everyone wants a piece of it. Even the child has special needs.But what does success mean? Is there a path to success? To delve deeper into this topic, I’ve written a novella that touches on the problems with special education. In the story picture book called “The Butterfly That Wasn’t Painted Red”, we explore this question with the readers and I would like to share this story today.

每個人都渴望成功,特殊人士也一樣。然而,成功是什麼呢?邁向成功有什麼路徑呢?為了思考這個問題,我去年寫了一個中篇小說,裏邊談到有關特殊教育的問題。故事中,女主角以這樣一個繪本故事回答了關於成功這個問題:

 

PPT10

“The Butterfly That Wasn’t Painted Red.”

《那一隻沒有被染成紅色的蝴蝶》

 

PPT11

Once upon a time, there were many little butterflies, each with wings splashed with different colors of the rainbow. The colorful butterflies loved to fly amongst flower fields of different colors.

從前,世界上有很多不同顏色的小蝴蝶,也有很多不同顏色的花。小蝴蝶都在自己喜歡的顏色的花叢中起舞。

 

PPT12

One evening, the beautiful Red-Sunset Fairy beckoned to the butterflies.

有一天傍晚,美麗的紅霞仙子在向蝴蝶招手。

 

PPT13

She said, “Out of all the colors, red is the most beautiful. Red represents light. It is the color of the sun.”

紅霞仙子說“在所有的顏色中,紅色是最美麗的,紅色代表光明,她是太陽的主色調。”

 

PPT14

One of the butterflies exclaimed in glee, “I love the sun!”

“I want to be red too!” Another added

Finally, a large butterfly decided, “We should all fly towards the Red-Sunset Fairy to paint ourselves red.”

其中一隻小蝴蝶說“我喜歡太陽!”;另外一隻小蝴蝶說“我希望變成紅色!”;最後一隻大蝴蝶說 “我們要飛到紅霞仙子那裡,努力把自己染成紅色!”

 

PPT15

As such, all butterflies decided to fly to the ends of the earth to find Red-Sunset Fairy in order to paint themselves into the color of the sun. “If my wings turn red, my fate will surely change!”

所有的蝴蝶都被命令出發去天邊找紅霞仙子,把自己染成太陽的紅色,他們都相信“染成紅色可以改變命運”。

 

PPT16

So they flew and flew. It started raining and the raindrops splashed against the smallest butterflies in the pack. Unable to keep their balance, they fell to the ground and never got up again.

飛著飛著,天空就下雨了,有的小蝴蝶被雨水沾濕,無法繼續飛行,一不小心就摔死了!

 

PPT17

A thunderstorm loomed near. Another group of small butterflies were hit by lightning. Their beautiful wings turned into ashes and they too, fell to the ground and never got up again.

雷雨來了,有的小蝴蝶被閃電擊中了,美麗的翅膀一下子給火燒焦了,又被摔下去了!

 

PPT18

The butterflies flew closer and closer to the sun, some of them couldn’t stand the heat. These butterflies fainted and their bodies sank towards the ground and never got up again.

終於接近太陽了,但太陽太熱了,小蝴蝶耐不住烈日,昏倒在途中,疲憊的身體一直往下沉。

 

PPT19

After all the challenges, only a few strong butterflies succeeded in changing their wings to be the color of the sun. “Great job!” The Red-Sunset Fairy exclaimed as she decorated the butterflies with red ribbons. However, the number of butterflies had diminished a lot. Their friends’ bodies and broken wings scattered the ground.

經過雨淋日曬、雨打風吹,有幾隻強大的蝴蝶終於染成了太陽的紅色。 “太捧了!”紅霞仙子用紅色的彩帶為他們加冕。但朝太陽飛來的蝴蝶和之前相比少了很多,更多的是在天空中墮落的零散的翅膀和不完整的軀體。

 

PPT20

One small butterfly was left behind while the others flew towards the Red-Sunset Fairy. Against the dark of the night.

地上所有的蝴蝶都起飛了,只遺下色彩特別鮮豔的小蝴蝶在黑夜中孤單地飛。

 

PPT21

a little star shined alone. “Why don’t you fly?” the Star asked the little butterfly.

在黑夜的盡頭有一顆小小的明星,裡邊鑽出可愛的星星天使。 “你為什麼不起飛?”星星天使問道。

 

PPT22

“It’s too far! Unlike the other butterflies, I cannot fly. I will never turn into the beautiful red color of the sun. I don’t want to live in this world, please ask the darkness to eat me up,” cried the little butterfly.

“太遠了!我和其他小蝴蝶不一樣,我飛不起來,我永遠不會變成太陽的紅色。我不想活了,求你叫黑夜把我吃掉吧!”

 

PPT23

“Your colorful wings are already as beautiful as they are. You don’t need red wings to be beautiful. You can stay and tell the other butterflies that they too, are beautiful just as they are. They can use their beautiful wings to fly wherever they want.”

你七彩繽紛的翅膀本來就好漂亮,不一定要變成太陽的紅色。你留在地面飛翅吧,要告訴其他蝴蝶,每只蝴蝶都可以有自己顏色,每只蝴蝶都可以有自己飛翅的方向。

 

PPT24

There are many different colored little butterflies in the world, just like there are many different color flowers in the world. The colorful butterflies loved to fly amongst flower fields of different colors.

世界上有很多不同顏色的小蝴蝶,也有很多不同顏色的花。小蝴蝶都在自己喜歡的顏色的花叢中起舞。

 

PPT25

Look! The little butterfly in the story is your special child. Their wings might not be red like the sun, but that doesn’t mean they are failures and useless. They are all stars. Their existence reminds the world that every butterfly can flourish with their unique colors and every butterfly can fly wherever they want.

There’s a famous quote: “if you judge a fish by its ability to climb a tree, it will live its whole life believing that it is stupid.” As a teacher, we need to remember we can’t define a student’s success from just one standard. Big pig, big cat, and big baby have their own personal stories to tell and our job is to help them find their own voice to succeed in their own unique way.

看!故事中的小蝴蝶就是你們那特殊的孩子。他們也許不是紅霞仙子口中所倡導最美麗的紅色,但那不代表他們是失敗和沒有用處。他們都是星星天使,他們的存在正好告訴世上人:每只蝴蝶都可以有自己顏色,每只蝴蝶都可以有自己飛翅的方向。

 

PPT26

Thank you for letting me share my little story here. I am honored to tell you that this story won the Encouragement Award in the Nouvella category of the “Twelfth annual Macao Literature Award” last year. It will be published by Taiwan ShowWe Publisher. I want to bring this book back to Macau to let more people understand the importance of special education, the needs of special children, and to raise funds for their community. I also hope to give them some inspiration after reading this story.

好開心可以在此分享我的小故事,同時,我希望這個故事能夠讓大家重新思考 “成功”,以及讓特殊的孩子因而重建自己的價值。很榮幸地告訴大家,這個故事在去年奪得了 “第十二屆澳門文學獎”中篇小說的鼓勵獎,而這個小說稍後會在台灣秀威出版社出版,也希望此書可以回到澳門,讓更多人了解特殊教育和特殊兒童。也讓讀到故事的特殊人士和其家長在閱讀後得到啟發。

 

PPT27

What does success mean to you? Everyone in this world has their own unique set of wings. Once you find yours, you too, will fly beautifully amongst the flower blossoms. Thank you.

最後,再次感謝你們願意聆聽我的故事,讓我們相互打氣,共同努力,尋找屬於自己的成功路。謝謝!

 

 

 

Special thanks

Macau I Can Too Association

Macau I Am Speaker Association

English translation and speech tutor: Sandy Leong

Illustrator: Angel Lao

 

特別感謝

展現真我協會

澳門我是演講家協會

英文翻譯及演講導師:梁嘉怡

插畫師:劉安琪

 

後記: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要進步就不怕跌倒
終於,完成了這個演講的功課,很開心可以與來自世界各地的朋友分享自己對特殊教育的淺見,以及即將出版的中篇小說中的其中一個小故事《那一隻沒有染成紅色的蝴蝶》。感激仗義扶持的各人,特別是幫我的講稿改了又改,讀了又讀的星級演講老師Sandy Leong。

對我個人而言,這個演講效果應該算不堪入目,其一是我真的無法脫稿,因為太多英文我記不住,而且平日太少接觸英文了,發音和語調既奇趣又不流暢。但回家後,我還是雞手鴨腳地把它錄了下來,又因為系統剪接功能失靈,我無法刪去讀錯的重來,只能一TAKE過……然而,我最後還是決定要公開這個演講,因為演講最終的目的是改變世界,當中最重要是思想而非形式。誠如文中所言,每個人都可以為自己發聲,學習從來不需要講求資格,放下身段,接受不完美的自己是成功的第一步。誠邀大家閱讀中英文講稿,不介意收聽羊豬老師那不動人的英語,也可以聽聽演講。
http://xima.tv/OAPA3C

Finally, after completing the homework of this speech, I am very happy to share my views on special education with friends from all over the world, and one of the short stories in the upcoming novella, “The Butterfly That Is Not Dyed Red.” . I am grateful to everyone for their help, especially Sandy Leong, a renowned public speaking coach, who helped me to modify the content and guide my presentation preparation.

I am not satisfied with this speech. First of all, I can’t remember too much English, and I rarely use it . The pronunciation and intonation are both boring and not smooth. But I still recorded it at home, and because I couldn’t get the system editing function to work, I could not delete the pronunciation mistakes … However, I finally decided to make this speech public, because the ultimate goal of the speech is to change the world.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is content rather than form. As the article says, everyone can speak for themselves. Learning never needs any qualification, letting go of your ego and accepting imperfect self is the first step to success. I invite you to read the Chinese and English scripts,or, if you don’t mind the boring English of the sheep pig teacher, listen to the speech.

Share Button

第三十六個筆名

Share Button

 

圖片引自澳門日報

文章摘自澳門日報http://www.macaodaily.com/html/2019-02/22/content_1333380.htm

在偌大的會場內,黃曉彤經歷了一次人生中光輝的時刻,她奪得了濠江青年文學獎的小說組冠軍。

“恭喜你!你叫什麼名字?”一位身形瘦削,滿臉書卷氣的文藝青年向曉彤伸出祝賀的手。

“嗯!我……我叫黃曉彤。”曉彤不知所措地伸出冰冷的手。兩手觸碰的一刻,曉彤覺得心跳加速、雙目暈眩。

“這名字好眼熟。你有經常投稿吧?”男子充滿溫度的嗓音打破了彼此尷尬的氣氛。

“嗯……也不經常,但寫作組的老師會幫我們投稿的。”

“呵!對!學校每月都有一些推薦稿。其實你自己也可以投稿過來的,因為學校推薦稿有限。有好作品歡迎找我!”男子向曉彤遞上自己的名片。

“嗯!謝謝!”接過名片,曉彤心情異常複雜,既心如鹿撞,又像小貓被主人愛撫一樣溫心。

男子作了簡單禮貌的道別,曉彤目送他高大的身影遠去,而自己則一直呆立原地,重溫那抹不走的溫存,直至好友鳳兒迎面而來。

“嘩!那是評委李君朗啊!他看來很賞識你。你真是艷福不淺!”鳳兒做了個鬼臉。

“誰?你說……”曉彤下意識地舉起手上的名片。

“還有誰,剛才和你握手的帥哥呀。”

“李君朗……《樹雲文學雜誌》編輯。”曉彤這才看清名片上清秀的行書——字如其人,清秀而俊朗。

“嘩!還有他親筆寫的名片啊,好羨慕。李君朗可是小城著名的作家和書法家呢。不公平呀!不公平呀!為什麼他就只給你名片?為什麼他就只和你握手?拿冠軍就是與別不同。”鳳兒拋出羨慕妒嫉恨的表情。

“沒有啦!剛才所有得獎者也有和他握手的,好不好?只是你自己走開了。”

這時,鳳兒才發現每個人手上都有一張李君朗的名片,開始後悔自己“人有三急”。

“但我剛才從遠處看見他只是跟你一個人說話,還說了好一會兒。他說什麼啦?”

“他叫我多投稿,如果有好的稿子可以找他。”

“什麼?找他?他約你呀?黃曉彤,你發達了!噢,拿冠軍就是與別不同,我們這些得入選獎的真是可憐蟲!”

“杜鳳兒,你有完沒完!我再講一次,他只是叫我投稿。你也可以一起投的!”曉彤強裝鎮定。

“不!投稿這些機會還是留給你吧,你知道我本來就不喜歡寫作,只是呂sir逼我交功課……我畢業了,終於自由了。文學不適合我!文學不適合這世紀的正常人類,既老土又賺不了錢。哼!不過,如果有帥哥請我上門,我倒可以考慮一下。”

“杜鳳兒你這個死急色鬼!”曉彤沒好氣地搖頭。

“我真的喜歡文學嗎?”曉彤也經常這樣問自己。她覺得自己太平凡了,無論性格和才華都無法像文學巨匠那樣立志救贖世界。但她也離不開文學,因為生活太寂寞了,她需要一個和自己對話的空間,而文學正好可以給她建構一個屬於自己的天地。大家都說,成功的藝術家天生狂妄,而曉彤在這方面明顯地先天不足。文學培養了她早慧的內心,卻又給了她多愁善感的個性,讓她不由自主地沉溺於精神折磨。“對自己感到失望!”是黃曉彤的生活常態,所以她經常處於意志消沉。但李君朗手心的溫熱點亮了她,讓她漫無目的的創作之路添加了明確的里程碑。她開始廢寢忘餐、發奮圖強,用心寫了幾個作品去《樹雲文學雜誌》,而且每月都去買期刊,一直買了十二本都沒有盼到“黃曉彤”。《樹雲文學雜誌》是小城最優秀的文學雜誌,投稿的作者特別多,等候刊登也正常,可沒想到一等就是一年,曉彤不禁有點氣餒。

“沒登是正常,《樹雲》是澳門最大的文學雜誌,投稿的大作家可多呢。學生作品要老師推薦才行……人家不是叫你找他嗎,你還寄什麼信?”鳳兒知道後嘲笑她。

“我知道……但怎麼找?”

“打電話呀!名片上不是有辦公室直線電話嗎?”

“這樣會耽誤人家時間的……怎麼好意思?”

“是他叫你找的,不是嗎?你就說要送他一些稿子,哪能花上幾分鐘?”

在鳳兒的鼓勵下,曉彤終於鼓起勇氣去打電話。

“喂!你好,請問找誰?”曉彤認出那是李君朗的聲音,雖然只是閒聊數句,可這把聲音卻牢牢地鎖住了她的心。一年了,多少次午夜夢迴,他溫熱的手心仍舊是她拿起筆桿子唯一的力量。

“嗯……我想找編輯李先生。”曉彤吞吞吐吐地說。

“我就是。請問你是誰?”

“我是……黃曉彤。”

“黃曉彤?哪個黃曉彤……單作者就有好幾個黃曉彤,你筆名叫什麼?”

“阿朗,要開會啦!全世界都在等你!”電話後頭隱隱約約傳來一把粗獷的男聲。

“不好意思,我開會啦!你先跟秘書留下筆名,我稍後回你吧!”

電話傳來了短暫的音樂聲,接着揚起一把甜美的女聲。

“喂!請問誰找朗哥?你筆名是什麼?”

曉彤嚇得連忙掛線,一則她不知要和秘書說什麼,二則她根本就沒有筆名。

“不是吧,他不知道你是哪個黃曉彤?太搞笑了吧!”鳳兒覺得諷刺。

“都一年了,忘記有什麼稀奇。”曉彤非常懊惱。

“黃曉彤這名字也太普通啦,翻開電話簿就有一百多個。你乾脆趕快給自己起個筆名吧。不過……這樣他就不記得你是黃曉彤囉。”

雖然,曉彤為李君朗失去“黃曉彤的記憶”而痛心,但她心裡卻又清楚知道,在李君朗心中已經沒有黃曉彤這人了。於是她為自己起了一個新的筆名“日堯”,取其名字“曉”的組合,可惜“日堯”沒有盼到破曉。

“會不會我的筆法太陳舊了?要不換個新風格……”於是,曉彤開始進修:閱讀西方經典,模仿不同作家的風格,更特地為自己起了個充滿歐陸文化的筆名叫“瑪利安”;後來她又惡補東洋文學,起了一個日本化的名字叫“樹子”;再是美洲文學、印度文學……每一種文風她都給自己找個新的筆名。為了更接近李君朗的審美,她又會追看李君朗的專欄,發現李君朗寫的是古典文學,她又惡補了一陣古典文學。由先秦散文讀到五四雜文,由諾貝爾文學獎讀到茅盾文學獎,由時代胸懷寫到小資情調……不同的筆名還是沒法換來一次刊登的機會。在最無助的歲月,她想起寫作組的呂老師曾經說過,編輯特別喜歡手寫的文稿,而李君朗是個書法家,理應喜歡好的書法,所以她又特別認真地練習書法,由楷書、行書、隸書到草書,她都用心練習,每一篇文稿都起碼寫上十遍以上才挑出一篇最好的寄出,而且每一個筆名都嘗試用不同的書體……總希望有一個會幸運地被李君朗撈起。可事與願違,這些名字都隱沒於茫茫大海中,竟然沒有一個能浮起來。

“哎!作品一直沒登嗎?”中學畢業以後,每次從南京回來,鳳兒都會查問,而且鼓勵她親自去找李君朗送稿。可都三年了,要是寫得好,沒有理由一篇不登的,曉彤心裡再焦急也沒臉去求人家。

“還是算了吧!都畢業了。”生命中的每一個等待都是有限期的,就像每一件貨品都會有最佳使用日期那樣。曉彤花了三年時間,每月為自己定一個筆名,由剛開始的引經據典,到最後仿傚香港作家也斯的隨機抽樣(拿起字典隨便翻,翻到哪一個字便是筆名)。孫子兵法有三十六計,而曉彤也給自己三十六次重生的機會。寫着寫着,黃曉彤迷惑了,她曾經以為即使自己的能力無法救贖世界,也至少能救贖自己,但在不停奉迎外在審美的過程中,她甚至不知道自己是誰。

“曉彤你畢業後沒有寫作嗎?”校友聚會那天,呂老師殷切地問。

“有時候吧!”曉彤不想讓呂老師失望。

“但是怎麼我沒有在任何報刊上看見你的名字?”

“我……我覺得黃曉彤這名字太普通了,我要給自己找個筆名。”

“筆名,好呀!很多大作家都有筆名,那你的筆名叫什麼?老師可想追看你的作品呢。”

“呂老師!其實……我沒有再寫了。”

“為什麼不寫?”

“我寫不好,可能我沒有天分?”

“誰說的?在學校的時候,你得獎無數,怎麼會寫不好?”

“我投了,但沒有登。大概是編輯不喜歡我的風格。”

“怎麼會?拿過來,老師幫你投!”

“你的推薦名額有限,那應該留給在校的同學。我想靠自己,如果我有足夠好,那就用不着靠關係;如果我不夠好,那根本就不應該寫下去。”曉彤一意孤行。

“我明白。但老師想告訴你,除了你自己,這世界上沒有人能夠判斷你不好。你要是喜歡寫作,你就應該有勇氣去爭取,《樹雲文學雜誌》不登,還有《蓮花日報》,《蓮花日報》不登,還有《中華報》……如果都不登,你還可以創造屬於自己的媒體。都已經是自媒體年代了,你還怕什麼?”

“我怕自己沒寫好。我發誓我有努力,每一種文學風格的經典我都曾經學習,但我還是沒有寫好。我不知道自己還能寫什麼?”

“寫你自己喜歡的呀。你不需要變成別人,你做自己就好!老師明白,除了文學,寫作還可以有很多出路,例如:當老師、當編輯、當文案、當學者……老師不會擔心你沒有出路,也不會強逼你繼續創作,問題只是,我不能接受你給我的這個放棄的理由。我從小教你寫作是希望你在當中找到更好的自己,而不是嫌棄你自己。你明白嗎?”

“嗯!”一如既往,在老師面前,黃曉彤是個聽話的孩子,可什麼是“更好的自己”,活了廿多年的她卻不知道。面對世界數不盡的條條框框,並沒有一條叫“我覺得我很好”。所有的好都是外界賦予的:你能得獎才是好,老師覺得你好才是好,編輯覺得你好才是好,讀者覺得你好才是好……“而我覺得自己好”又有什麼用?對於即將為人師的她來說,“什麼才叫好”可能比作品沒能刊登更令人糾結。在還不知道如何評價自己的時候,曉彤就成為了一位語文老師,每天都得不停地評價別人。有時候她不免會問“什麼是好?”,教育制度到底是憑什麼去決定一個學生的好壞?社會制度到底又是憑什麼去決定一個人的好壞?

“黃老師,你好!我是《樹雲文學雜誌》的編輯陳雨心,希望你給我們推薦好作品。”徵文比賽後,一位溫柔亮麗的女士誠懇地向曉彤遞上名片。

“哦!好的。你們雜誌社換編輯了嗎?”

“是呀!我當編輯已經快一年了。”

“那李先生呢?”曉彤衝口而出。

“李先生?你說李君朗?他去廣州美院當老師了,在他之後已經換了三任編輯。”

“換了三任?”曉彤覺得不可思議。

“是呀!這年頭誰還愛看文學雜誌?因為銷量一年不如一年,我們的待遇也一年不如一年。現在,雜誌社只能請得起兼職編輯,我早上在家看孩子,下午有空才上班,平常也只是抽空在家寫作……現在寫純文學的作者越來越少了,所以呀,我們很需要你們老師的支持,拜託你多給我們推薦學生的好作品。”

“好的!也感謝雜誌給學生機會。”曉彤和陳雨心互相留了電話。

打那以後,曉彤每月都會推薦學生的作品去《樹雲》,而且稿子多數都能發表。她當然會為學生感到高興,但這事情多少也讓她感到錐心之痛,因為以她的自己的審美,覺得自己當年的作品比當下不少學生的作品要優秀,可她的待遇卻比不上學生。不!也不是,當她還掛着學生名號的時候,她的作品還是每篇都能刊登,可脫下學生的身份,評價標準就不一樣了。社會需要為不同的社群貼標籤,如:文化部門會專門設立一些青年作家的出版計劃,目的只是要給青年機會;全國比賽又會因為地區性而優惠某類作者,目的是增加活動的代表性……只要你遇到一個合適的時機,成為了一個被重視的族群就會擁有更多的發展機會。成功需要天時、地利、人和,也就是所謂的機遇,和你本身的好壞不絕對相關。

“喂!請問樹桐在嗎?”電話裡傳來一把似曾相識的女聲。

“什麼?你找誰?”忙於批改學生作文的曉彤一臉茫然。

“我們這邊是《樹雲文學雜誌》打來的,我是編輯陳雨心。怎麼說呢?請問你曾經叫樹桐、無弦、丁彤、日土、彤雲……嗎?”陳雨心在電話裡講了一堆陌生的名字,讓曉彤迷惑良久。

“哦!我想起來了,那都是我讀書時候用過的筆名,都十多年了。不好意思,我忘了!”

“是這樣的,嗯……我最近收到一批你的投稿,是隔壁已經移民的戶主送過來的,我們這邊是5號,他們那邊是8號,我想你當年大概是寫錯門牌了。他家移民已經十多年了,一直沒回來,最近回來賣房子,發現了這一批信件,因為日曬雨淋,而且有些好像還是用毛筆寫的,字都化了一半,沒能看清楚,但我們從一些沒脫色的信件中看到收件人是李君朗……”陳雨心一直說一直說,好像在說着一個離奇的故事,讓曉彤聽呆了。

曉彤回家後從陳封的抽屜中翻出李君朗的名片,因為是手寫印刷體,地址中的阿拉伯數字5明顯和8分不出來,而曉彤卻一直寫成8號,怪不得投稿石沉大海。

“這位女士,請問你貴姓名?”

“黃曉彤。”

“黃小姐,不如你找天來我們雜誌社聊聊。好嗎?順便認領一下你的大作。”

“好的!”

隔天傍晚,曉彤來到熟悉的街道,樹雲文學雜誌社的大樓在城市發展下,失去了從前的高大。十多年前,她不止一次目送李君朗背影的小公園已變成了大型超市,一切都無法回頭了。如果當時的她有足夠的勇氣跑過去質問他:“為什麼不登我的作品?為什麼忘了黃曉彤?”她的命運可能就不一樣,也許他們還能夠成為文友呢。

曉彤給自己一個大大的深呼吸,仿佛要把過去所有的污氣都排放出來。站在熟悉的大門前,她鼓起勇氣按下那曾經幻想去按一百萬次的門鈴。門終於打開了,可是開門的不是李君朗,而是陳雨心。

“黃老師,是你呀!你找我有事情?”

“呵!我……就是黃曉彤。你昨天……”

“哦!黃老師,你就是樹桐呀?你為什麼從來沒告訴我自己喜歡寫作?你每月都給我推薦學生,為什麼就不推薦一下自己?”

“那都是學生時代的愛好了……大概多數語文老師都曾經喜歡寫作的,不然怎麼會讀中文系。然而,機遇錯過了就是錯過了,當你錯過了寫作的黃金時期,當你已經成為一位老師,工作多得讓你只能夠是一部育人的機器,你根本沒有時間去寫作,也沒有人會期待你有好的作品,更沒有一個投稿機制鼓勵你繼續創作。所以,很多語文老師的作家夢都給生活磨滅了。”曉彤百感交集地答。

“怎會錯過呢,其實不同年紀起步的作家都可以寫出優秀的作品,當中大器晚成的肯定也不少。你現在起步還不算遲!好像我這種‘師奶仔’不也繼續做編輯和寫作嗎?我以前也覺得成為家長比登天還要難,當編輯後才發覺,跑道上沒多少人的,你一直堅持向前跑就對了!以後你有稿子就直接交給我,大家一起加油!”

“謝謝你,陳編輯!”

“叫我雨心就好了。你這堆親筆書寫的稿子也太花心思了吧,你很喜歡李君朗嗎?要不要我們代你送過去?”

“沒有啦!我只是喜歡寫書法。”看着那堆幼嫩的墨跡,曉彤覺得最無地自容,臉蛋唰地紅了一片。

“告訴你一個秘密,我也很喜歡學長,他人又帥,又有才華,在學校時,很多女生都仰慕過他!下周他要回來做新書發佈會,一起去吧!”陳雨心見她尷尬的神色,為自己的失言解圍。

“我……”

“別害羞!現在當文化人不簡單呀,因為肯買書的人不多。我們可以去當粉絲,支持一下君朗,又可以拿到簽名。到時候我還可以介紹你們認識,一石二鳥,多好!”

盛情難卻,曉彤只好勉為其難地答應。她懷着既興奮又糾結的心情,等待這天的到來。

新書發佈會當天,雨心沒來,聽說是因為孩子生病了。曉彤一個人坐在新書發佈會最偏遠的角落,看着她念念不忘的他——朗朗的說書聲,以及即席揮毫的英姿,有一種說不出的感觸。完場前,主持邀請有興趣買書的朋友上前簽名。曉彤拿起手上的書,一如第一次相見時的心如鹿撞。李君朗還是老樣子,有着文人的氣魄,又散發出淡雅的溫柔。她一邊排隊一邊認真地打量眼前人,過去所有的忿恨都給撫平了,終於輪到她簽名了,李君朗抬起頭向她微笑,說:

“你好!你叫什麼名字?”

“我……我叫黃曉彤。黃顏色的黃,破曉的曉,彤雲的彤。”

“這名字很眼熟,以前常投稿嗎?”

“嗯!投過。”

“謝謝支持!”李君朗伸出溫暖的手,他們再次用掌心進行了一次刻骨銘心的交合。

粵港澳大灣區文學聯盟交流會上,文化名人和作家如走馬燈一樣掠過黃曉彤的眼球,可是她卻沒記住誰。一個熟悉的身影忽然在她眼前晃動,在她猶豫着要不要上前的一刻,熱心的工作人員搶先跑了過來:

“兩位請坐這席,這是特別留給你們澳門作家的。你們互相認識嗎?”

“認識!李先生好!”曉彤拘謹地向李君朗問好。

“你好!這位是……樹桐女士吧?幸會!幸會!”李君朗例牌地和曉彤握手,他比前更瘦削了,臉上添了歲月的痕跡,但目光仍舊散發出舊日的溫柔。曉彤作為已經薄有名氣的新晉作家,在他面前卻仍然羞澀得像廿年前的小作者,覺得不知所措。可李君朗卻比想像中熱情,他會主動和曉彤談天說地,又和文友舉杯暢飲。散席之時,大家都有點酒意。

“樹是樹,桐也是樹,樹桐這名字到底是什麼意思?”

“沒有意思。我喜歡樹,然後隨便翻開字典,第一眼看到的就是桐。”

“沒有意思?”

“嗯!沒有。年輕的時候,經常用不同的筆名投稿,總希望編輯會喜歡上一個……”

“會這樣的嗎?我倒喜歡留意一些經常投稿的名字,感覺這作者比較努力。”

“原來如此!哈哈!”

“所以,最後你的編輯喜歡樹桐這個名字……對嗎?”也許是有點醉意,李君朗臉靠得有點近,四目交投之際,曉彤在他眼內竟看見了同樣微醉的自己的臉。

“沒有!他沒有發現我任何一個名字。但樹桐是我給自己的最後一個名字,她有幸活了下來。”

“那他可是太沒眼光了。我想我應該會喜歡你的作品。”

“謝謝!我也喜歡你的作品,我以前常看你寫的文章,而且很喜歡你的書法。”

“不可能吧!我不相信。我們這些老書哪有人看,不像你們年輕人那麼有趣。

“你都沒有看過,怎麼知道我的書有趣?”

“有呀!我就是有看過。就是那部關於精靈的短篇小說集,我和我女兒都挺喜歡。你可以在同一個小說集呈現那麼多不同的風格,真是奇景,我想像你腦袋中一定住着一個精靈。噢!我差點忘了這重要的任務……”李君朗轉身從背包中掏出一本書,那正是黃曉彤第一本短篇小說集《幽雨精靈》,裡邊收錄大量充滿淚水和汗水的作品,大多是當年投給李君朗的小說。

“你女兒?”還未有對象的黃曉彤語氣中帶着淒然,但李君朗沒有聽出來。

“對呀!我女兒十七歲啦,她最喜歡看你的小說。她知道我今天會見到你,特意託我要你的親筆簽名。”

“這書你真的看過?”

“看過呀!……女兒看的書我循例略看一下。”

“喜歡?”

“當然,不喜歡我不會讓女兒看!”

“謝謝!”曉彤眼中閃出異常複雜的神色。

“來來來……請樹桐女士給小讀者簽個大名!小女姓李名喬,喬木的喬。”

曉彤頷首,吃力地在書頁上寫:

李喬雅正!

在提筆簽名的一刻,她猛然抬頭:“李先生,你知道我叫什麼名字嗎?”

略帶醉意的李君朗不住地點頭:“當然知道!你……叫……樹桐。”

Share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