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開心心的日子二: 離別是為了……(連載兒童故事系列)

Share Button

<!–[if gte mso 10]>

table.MsoNormalTable
{
font-size:10.0pt;
font-family:”Times New Roman”;
}

–>

 

前言

我都做得到()──和孩子一起感受別離

(此作曾刋於本地親子雜誌《百分百家長》)

 

    上回談到,凡學過語文,擁有基本語言能力的人,都有創作的能力,包括家長和孩子。上集主要是筆者的個人創作,我在孩子喜歡的本土動物中,選了熊貓作為素材,然後到網上找了些背景資料──熊貓“舞林高手”蜀慶誕下雙胞胎,剛巧當時有奧運火炬傳遞活動,大家希望大熊貓家族能像“祥雲火炬”一樣熊熊燃燒、永不熄滅,於是為兩隻熊貓取名為蜀祥和蜀雲,後來澳門人又給蜀祥一個新的名字開開...,我覺得命名是個有趣的素材,於是以開開心心的命名和意義寫了個故事。由於兒子聽過第一集,覺得很感興趣,經常會問我媽媽,開開心心的故事怎樣了?他們什麼時候來澳門啦?,構思這一集的時候,我剛巧要去北京培訓學習,於是我就哄他們 等媽媽回來再想!,大兒子說熊貓來了澳門,他們的媽媽有沒有來?如果媽媽不來,他們會不會不開心的?好像我們見不到你會不開心一樣...兒子的話,給我很大的啓發──原來孩子認識到別離是苦的,於是,我便去安撫一下幼小的心靈熊貓的媽媽沒有來澳門,雖然他們分開了,但還可以掛住對方的,所以不會不開心。,怎樣告訴歲大的孩子當中的抽象感覺呢?我覺得很困難,於是,我就請教了他們。小兒子陽陽說我知!我知!掛住就係我愛你囉!大兒子羲B不同意唔係呀!掛住係你係好遠,又或者唔得閒個時,我會想住你,想你快D返來...,我突然發現原來孩子對抽象概念的感覺很不一樣,而且他們都能從生活的語境中感受到相關語義。我把他們的爭論寫在情節裏,既豐富了故事的內容,又可藉故事給他們總結出此語更豐富的內涵。別離是苦的,正如我離開澳門的時候,會捨不得自己的兒子一樣,但是當我想起兒子說會想念我,又覺得很幸福,於是便有了第二集的構思。

 

    大家都說,陪伴孩子成長很重要,但當教師的年頭,筆者親眼到很多母親為子女放棄一切,包括:朋友、愛好、學習、理想、事業等,最後卻落得被孩子嫌棄的下場。是不是每分每秒陪在身邊就等於了解?是不是事事親力親為就等同關懷?別人的經驗告訴我:不是!心靈的關愛往往比沒有質量的相處更有效。因為工作關係,我很少能到學校接兒子放學,兒子曾經為此感到不開心。現實不能改變,但心態可以,我會關心兒子對“媽媽接放學的心理需求”,解釋未能天天接送的原因,並盡可能抽空接送;因為工作關係,我每年都會到外地學習或工作數天,在別離前後,我會做好思想工作,在離開的數天,會用盡一切方法和孩子交流,並花心思做些特別的事,力求讓別離變得溫馨有趣,例如:我在北京買了一個火箭小手信給他們,當天晚上,我以此隨口創作了一個“火箭上太空”的故事。同行的同事見我花幾百元的長途電話費去講故事,非常驚訝,而我卻覺得那是物超所值。我買的“火箭小手信”不過10元,但因為有了故事,那玩具不僅僅只是一個玩具,而是一個真實有趣的童年回憶,感覺一定比買個幾百元的模型要深刻得多。回家重聚的一刻,我已經忘掉手信的事,但兒子還牢牢記著──媽咪,我想睇下angry bird造個個火箭呀(當天的故事就是圍繞這個內容的)。親子間的相處是一種藝術,也許,媽媽隨口創作的故事永遠不及作家,但那份心意是不可以被取代的,利用故事的藝術效果進行溝通,會讓情感變得具體生動,易於接受。筆者從來沒有想過為兒子放棄理想,但我會靈活調整自己的追求,以求在當中取得平衡。我相信兩者是可以和諧並存,且相互促進的。我很少寫論述如何成功育兒的文章,因為我不能確定自己會是一個成功的媽媽,心得分享只是一種自我學習,鞭策自己經常總結和反思的過程。也許,我不是一個成功的媽媽,但我會做個努力的媽媽,因為只有努力學習,才可以有好的育兒技巧,只有用正確的方法愛孩子,所有的犧牲和付出才會變得有意義。

開開心心的日子之二

離別是為了….

    開開成為澳門回歸的禮物,大家都很為他高興,爸爸給他畫了一本功夫熊貓,教他記住一些保護自己的功夫;媽媽為他寫了一本完全照顧手冊,提醒他竹葉不能吃太多,要盡量早睡早起,有空要多做運動等;弟弟蜀祥也特意把最愛的零食窩窩頭”(用五穀造成的,好像麵包的食糧)留給開開,而開開呢?不知道可以給家人留點什麼?開開想起早上沒有爸爸叫他起床,下午沒有弟弟一起玩耍,晚上沒有媽媽給他講故事,心裏覺得很難過。有一天訓練的時候,開開跟心心說
還有一個月,我們就要離開四川了,就不可以每天見到爸爸、媽媽了,你覺得難過嗎?,心心一出生就離開爸媽了,根本就沒想到難過這問題保育員阿姨說,澳門什麼都有,有吃有喝,還有新的叔叔阿姨照顧我們,為什麼要難過呢?心心覺得很奇怪。爸爸媽媽不在身邊,你不想念他們的嗎?開開不滿地質問心心。

    想念、想念、想念……”自從那天和開開爭論後,心心就一直思考這兩個字。什麼是想念呢?,於是她去問好朋友美麗和英雄:

美麗說想念就是很愛一個人!

英雄不對!不對!想念就記起一個離自己很遠的人!

想念是很愛一個人想念是記起一個很遠的人”……美麗和英雄爭論不休,小朋友們,你覺得他們誰說得對呢?

心心不知道他們誰說得對,於是就去請教四川大熊貓保育中心裏最聰明的熊貓貓

博士。

博士說英雄說得對,想念就是記起一個很遠的人;但美麗也說得對,什麼人才會想念呢?就是我們很愛的人呀,如果不愛,就不會想念了,對不對!心心,你離開四川以後,我也會很想念你的,因為熊貓貓博士很愛你!

心心聽了,覺得內心很溫暖,臉兒也紅起來了熊貓貓博士,您經常為我解答問題,又和我聊天,我也很愛您,很想念您……”

心心終於明白了想念的滋味,於是她為自己列出一份愛的名單:美麗、英雄、豆豆、熊貓貓博士、保育員芳姨、醫生陳叔……,然後,心心為他們每人都寫了一張竹葉書籤,上面寫著我愛你,我會想念你!。寫著寫著,心心發現自己越寫越多──原來一直關心和愛護自己的人可真多!有為有了想念,讓心心覺得別離變得很幸福。

    開開就不一樣了,他一直想著以後無法和家人一起生活,非常沮喪。他想為爸爸造雙草鞋,因為爸爸很喜歡走路,於是他到河邊摘了很多蘆葦,曬乾後便開始編織,幾天過後,終於完工了,卻發現草鞋左右大小不一;他想為媽媽造個花環作飾物,因為媽媽最愛打扮,好不容易完工了,花沒多久就謝了;他想為弟弟做個飛機,因為弟弟最喜歡和他一起玩飛機遊戲,如果有了飛機,弟弟就可以飛到澳門找他玩,可是無論怎樣努力,開開坐上去,飛機便飛不起……有一天,開開見到自己失敗的作品,失望得哭起來。小朋友,開開真可憐,你願意幫助他嗎?你會用什麼方法幫助他呢?

這時,心心剛巧來找開開,於是她問明情況。

心心說不要哭啦,雖然你們離別了,但還可以想念嘛!

開開答你沒有爸爸、媽媽和弟弟,你離開的感覺當然比我好!

心心說那你就錯了,熊貓貓博士說,因為有愛的人,才會有想念的感覺,你愛的人比我多,證明對你好,令你感到愛的人比我多,你才是真正的幸福!

這時剛巧路過的熊貓醫生陳叔也聽到了他們的對話,並和應道說得對,別離是為了想念,有人想念是一件幸福的事!

陳叔,你也有想念的人嗎?開開心心異口同聲地問。

當然有啦!長大了,很多人都會離開家人,去其他地方工作和生活。好像我家在河南,中學畢業後獨個去北京讀大學,後來又被調到四川工作。現在,我爸媽在老家河南,我妹妹去了廣州,而我就在四川,雖然我與家人相隔異地,但我們都會想念著對方,因為有了愛,生活就不會寂寞!陳叔回答道。

但爸媽不在身邊,就沒有人會照顧你啦,像我,早上沒有爸爸叫起床,下午沒有弟弟一起玩耍,晚上沒有媽媽講故事……”開開難過地說。

沒關係,我已經長大了,為了讓爸媽放心,我會學習照顧自己。我有了學問,有了工作,將來還可以回去照顧他們呢!陳叔不厭其煩地解釋著。

陳叔,謝謝您!聽您說了以後,我就沒那麼難過了。爸爸、媽媽、弟弟都給我留下了禮物,但我卻沒有把送他們的禮物做好,怎辦呢?我真沒用!開開說著拿出那些失敗的作品給陳叔看。

陳叔看了安慰心心道傻孩子,不要緊的,他們知道你用心做就好!就好像心心送我的書籤,雖然沒有很多漂亮的圖畫,但我還是很喜歡,因為那裡有愛!

陳叔拿出心心的書籤,上面寫著陳叔,我愛您,我會想念您!

離別,讓開開心心學會了想念──因為愛,所以想念,離別是為了想念,想念讓我們知道要好好照顧自己,想念讓我們和所愛的人更好地活著。小朋友,你有沒有試過別離?你有沒有想念的人呢?如果有,你可是個很幸福的人呵!

Share Button

開開心心的日子一: 開開心心最重要(連載兒童故事系列)

Share Button

前言
<!–[if gte mso 10]>table.MsoNormalTable
{
font-size:10.0pt;font-family:”Times New Roman”;
}

–>

我都做得到──由讀者到作者的心路歷程

(此作曾刋於本地育兒雜誌《百分百家長》)

    自從生了小孩,我立志──“要做好媽媽呢份工”,由閱讀育兒書籍到探訪名家,從不疏懶。我知道,閱讀是孩子智慧的啟蒙,於是努力遍尋閱讀的渠道:

    我必須承認,學校提供的網上閱讀平台很便利,但內容比較局限,千遍一律的短文和選擇題,標準化的朗誦風格,加上一台冷冰冰的機器,很有一種完成作業的格局。孩子平日花在正規學習的時間已經不少,把閱讀變成一種壓力會失了趣味。

    我必須承認,名家繪本無論是思想、語言和圖像都充滿精髓,但篇幅很短,當孩子四歲後,讀到精神開始進入狀態故事已到了結局,比較直線的思維模式,除了讓孩子覺得不夠味,還局限了想像空間,而且繪本“圖像多,文字少”的特別,效果有點像看電視,圖像謀體或多或少會影響孩子培養抽象思維。

    回望自己的童年,我還是懷念伏在桌上聽老師講“愛麗絲夢遊仙境”和呆在收音機前聽說書人講“西遊記”的感覺。於是,小兒子四歲以後,我開始鼓勵他們自己閱讀繪本,在媽媽的故事時段,我改為講文字性強,情節較豐富的故事,由短小童話故事到中篇小說,收效很大。很多家長會擔心,文學作品中具有較多藝術性的文字,孩子沒有共鳴。事實並非如此,孩子基本都能聽懂,就算不懂,只要容許提問,或是說書人(即家長)有意詮釋一下,問題迎刃而解。想當年,我們年紀小小便捧著古典味很重的白話小說“西遊記”看的時候,多數只沉醉於精彩的情節,很少會因為文字高深讀不懂,反之,因為接觸多了,詞彙量便更豐富。

    有一次,我們一家外遊,小兒暈船不適,我想說個故事逗他高興,但手中無書,只好隨意堆砌,由於書讀多了,構思故事的能力也相對強,我問兒子想要什麼人物呢?,結果大兒子選了麥坤賽車,小兒子選了憤怒鳥,我便隨口說了麥坤參加澳門大賽車遇見憤怒鳥的故事,發覺他們聽得很起勁,興奮的程度媲美名家名篇,無他,貼近生活的題材更容易得到共鳴。提起貼近生活的題材,我不禁想起了小城的孩子歷來缺乏本土概念的問題,我們的孩子吃進口的食物,讀進口的教科書,看外地的電視台,連玩樂也必須去外地的樂園……有一次,香港某電視台來澳拍了個報導奇趣事物的節目,兒子看到他經常去的公園興奮無比,而節目中,卻把我們那區唯一綠洲,小孩子周末的天堂說成了靜蠅蠅公園

    無可否認,澳門的孩子是幸福的,他們衣食無憂,有足夠的醫療福利和教育資源,但精神層面的食糧卻相對不足,特別是具有本地色彩的。我們需要有一些貼近生活的,能給孩子文化共鳴的作品,可惜從事這方面創作的人不多,因為對於作家,大概覺得寫兒童文學是大材小用,而對於一般家長,又覺得文學這名目太深奧。其實,創作兒童故事難嗎?筆者覺得具備基本寫作能力已足,正如台灣兒童文學家林良在其著作《林良談兒童文學:純真的境界》中所言:“愛文學”、“愛兒童”便有條件寫兒童文學。也許不是每個人都能成為社會供應的作家,但我們總是能成為自己孩子心目中的作家媽媽!學無止境,筆者以摸著石頭過河的心態去學習,翻了很多書籍,由認識理論、和兒子一起讀別人的作品,到自己嘗試創作,最大的回報是──幾歲大的兒子偶然也能隨口說個小故事。筆者在此大膽地推介自己的愚作,只想證明──我都做得到!期望我的心路歷程能激勵更多家長嘗試創作,為自己的孩子,以至全澳門的孩子留下一些具有本土特色和文化認同的故事。

正文


開開心心的日子一

開開心心最重要

200984日,一個平凡的夜晚,成都大熊貓基地太陽產房傳來令人振奮的消息:有“舞林高手”之稱的蜀慶誕下一對雙胞胎。對於剛剛經歷了汶川大地震的四川來說,這實在是個天大的喜訊,在取名字的時候,工作人員不約而同的想到了即將在成都舉行的奧運火炬傳遞活動,同時大家都希望大熊貓家族能像“祥雲火炬”一樣熊熊燃燒、永不熄滅,故把兩隻熊貓取名為蜀祥和蜀雲,蜀是四川的簡稱,他們的名字喻意為四川的“祥雲”。蜀祥是大哥,生長情況比較好,長得健康活潑,充滿朝氣。正巧大熊貓繁育基地這時接到一項重要任務──要挑出一雙最出色的大熊貓送給澳門特別行政區作為回歸十周年的禮物,蜀祥便順理成章地成為候選熊貓之一,除他以外候選的還有富貴、勇氣、奇妙、美麗和聰明。

有一天,保育員陳阿姨把六隻熊貓請來,非常隆重地跟他們說“各位小朋友,我準備在你們當中選出一男一女送給澳門的特別行政區作為回歸十周年的禮物,那是個很有意義的任務,就好像我給你們送竹筍當新年禮物那樣,只有送出最好的,才能給收禮物的人帶來歡樂!……”

想到要給澳門同胞送禮物和帶來歡樂,小熊貓們都覺得無上光榮,可是,什麼才叫最好呢?每個人都在心裏盤算著……

富貴覺得最好就是有閃閃發亮的毛,像名貴的珠寶那樣!

勇氣覺得從小山坡滾下來而不哭就是最有勇氣,有勇氣的熊貓便是最好的!

美麗覺得長得漂亮就是最好!

聰明覺得非常聰明,會動腦筋的孩子最好!

唯有蜀祥和奇妙不知道什麼叫最好?因為蜀祥不明白什麼是吉祥,奇妙也不懂得什麼叫奇妙

於是蜀祥就問奇妙:你覺得自己是最好嗎?

……其實呢,我是不知道什麼叫最好!但是,我覺得我們六隻小熊貓都挺好的!奇妙傻氣地說

對呀,那怎樣選好呢?蜀祥帶著疑惑回家和弟弟蜀雲討論:

他問蜀雲,你覺得什麼食物味道最好?

春天的竹葉味道最好!蜀雲答

不會吧!竹筍味道應該比竹葉好!蜀雲又疑惑了。

竹葉好!竹荀好!竹葉好!竹荀好!他們爭論起來,剛巧餵養熊貓的王叔叔經過,他知道事情爭論的始末後說其實世上並沒有最好的食物,因為大家的口味都不一樣,所以,世上也沒有最好的禮物,只要關懷收禮物的人,把最真誠的祝福送出去就是最好的!蜀祥聽後同意地點頭。

選拔澳門回歸十周年禮物的日子終於到了。保育員阿姨又把六隻熊貓請來已經想了一星期,你們覺得誰是當中最出色的大熊貓呢?富貴、英雄、美麗和聰明都爭相舉手。

我有閃閃發光的毛,像名貴的珠寶那樣!所以我是最出色的!富貴拍著自己的皮毛驕傲地說;

有勇氣的熊貓才是最出色的!勇氣還沒說完,就敏捷地從山坡上滾下來。

像我!長得漂亮就是最出色!美麗說著拋出一個迷人的眼神和甜美的笑容。

 “什麼都學習,會動腦筋的孩子最聰明,而我聰明就是最出色的!”聰明堅定地說。

正當大家都爭相展露自己的優點,認定自己是最出色的時候,只有奇妙和蜀祥沒說話,保育員陳阿姨於是問他們那你們又覺得怎樣?

我覺得大家都各有優點,我們都是最出色的!奇妙紅著臉回答。

對呀!王叔叔告訴我,世上沒有最好的禮物,只要關心別人的喜好,真心地給人家祝福,就是最好的!蜀祥補充道。

保育員陳阿姨聽了很感動,她說奇妙和蜀祥說得很對,其實你們都是中心最出色的,無論健康或樣貌都是最好的,所以我們都挑不出來,但除了外在的東西,奇妙和蜀祥的內心是最美的,因為他們還能欣賞和關懷別人!澳門是個很遠很遠的地方,作為回歸十周年的禮物,責任非常重大,我覺得奇妙和蜀祥能夠關懷別人的特性,最能代表祖國的心意!

所有熊貓聽了以後都高興地鼓掌表示認同。於是蜀祥和奇妙就成了祖國送給澳門同胞作為回歸十周年的禮物,全澳市民還一起為他們想了新的名字叫開開和心心,雖然富貴、勇氣、美麗、聰明……都很重要,但澳門市民覺得回歸祖國以後,國泰民安──人民生活開開心心最重要!

延伸閱讀:http://tieba.baidu.com/f?kz=954551519

Share Button

什麼是愛?

Share Button

  

    

       溺愛算不算愛?過度保護算不算愛?……讓小孩養成只看重自己的利益無視他人的權利和感覺算不算愛?愛這個東西,某個程度來說,是和理性對立的,這是愛最了不起的地方,但是一個母親不能讓她的愛為所欲為,這又是一個當母親的難處,母親必須為小孩的未來負責。

    【《愛與其他不可能的追求》(引文摘自成英姝寫成之中文序言),作者:伊黎·華德曼,商周出版,二○一一年五月二十日】

    二
月是談情說愛的季節,當每個人都熱衷於向愛人表達愛意的時候,鮮有人認眞想過“愛的涵義”,情人節前夕,外國有一組專業人士向廿多名四至八歲的小朋友提出
問題:什麼是愛?小孩子的答案竟然五花八門,如:愛是當一個女孩灑上香水,一個男孩塗古龍水,然後互相嗅着;愛就是當你出去吃東西時,你把大部分的薯條給
他們,而沒有叫他們把他們的給你;愛是當我媽媽為爸爸煮咖啡時,她在給他之前先嘗一口,以確保味道是好的;當你愛一個人時,你的睫毛會上下躍動,小星星從
裡面蹦出來……

    因為覺得有趣,我也來個東施效顰,向家中七歲和五歲的兒子問了相同的問題,大兒子主要談了愛的重要性,如:人皆有需
要、很珍貴、令人幸福等,因為年紀稍長,他開始有了戀愛和婚姻的概念,談的時候有點靦腆;小兒則答得乾脆:“愛就係好鍾意一個人,你會同佢玩,又會幫助
佢!”且坦言“愛和鍾意冇咩唔同”。

    顯然,小孩子對愛都沒有固定的概念,其觀念的確立建基於後天。同日,我在網上看到一個內地“排
解感情糾紛”的電視節目,女主角是個 “超級公主病患者”,在家人敎路的 “完美男人訓練計劃”下,男朋卑微如犬。評論人感慨道:“最應被責的人是她家媽
媽,生得貌若天仙的女兒,卻毫不懂愛!”的確,孩子對愛的理解最初源自家庭,為人家長的,除了懂得愛孩子,還應該讓孩子懂得愛,特別在愛情價格化和功利化
的年頭,你不敎,媒體自會代你敎。朋友聽了暗笑,“其實我也不太懂愛”。說的也是,那麼,我們應該和孩子一起去找答案了。

後記:

        因為覺得小孩子對愛的詮釋這概念很有趣,本人在 "親子悅讀加油站"發動朋友和子女開心談愛,結果如下:


Kitty Yueng 紫晴好搞笑:開始她想了幾分钟,說:“愛是生命“(我吃了一驚,太成熟了吧),然后她唱了起来:
如果你想知道愛在哪裏,愛在父母的心里
…… ……
(全家爆笑,這是學校教的親子歌曲:-D)
Linda Liiao 我家小妞今年四歲,昨天跟今天的回答都一樣。

我:請問你,愛是甚麼?
妞:甚麼?!你說甚麼?
我:你怎麼知道爸爸媽媽愛你?
妞:一直親親就是愛了咩。

小妞的理論真是簡潔有力,笑倒。


Lila Lao 四歲小男孩:
你緊緊地抱著我,就係愛…
和朋友玩,就係愛…

然後他用手拍拍我背,比個眼神…我們會心微笑了。
愛 就在這。

大長今 前晚我女女(就黎3歲)在床上等睡覺時話:"我愛爺爺奶奶!我愛公公婆婆!我愛爸爸媽媽!我愛烏龜笨笨(爺爺家的寵物)!"

於是我乘機問她:"愛是什麼呢?"
她說:"我不知道啊!你話我知 ar ~~"
我停了一陣,想呀想...真的不知用什麼話去表達給她知,最後講了一些想法,但不全面,她每聽完我講一句就繼續問我還有沒有?

等她睡了後,我才想起我應該跟她說:"愛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我相信只有聖經這段經文可以將愛表達得最淋漓盡致!也使我萌生一個想法,我要教曉她唸這段經文。

本文2013年2月20日刋於《澳門日報》新園地 "斷章寫義"專欄


Share Button

中學生參與校務討論(“乖孩子”的反抗·三)

Share Button

 

       點解要咁早返學?

    點解學校無locker??

    點解唔俾放書喺櫃筒?!

    點解雞翼愈來愈細隻,愈來愈貴??!!

    大膽·創新·眞民主

    校長約定你!

    【“與校長有約”宣傳海報,本澳某中學學生會 ,二○一三年二月六日】

    每
年幼稚園招生,家長們都會熱衷於比較學校高下,一些外顯的東西往往成為指標,卻忽略了很多內在因素,如:哪所學校學生最乖,其實不外乎就是學生外在形象較
好;哪所學校學生成就最高,卻沒有人關心其勸退生的數目;哪所學校知識水平最高,沒有人質疑小一學小三的知識是否合適?在芸芸考慮因素中,很少家長關心哪
所學校最民主、最尊重學生?因為澳門幾乎沒有提倡民主和尊重學生的學校。可喜的是,在熱議社運低齡化的一周,我在面書看到了這張海報 ,而這也是繼某校讓
學生設計校服後,第一次看到中學生有權參與校務討論的範例。

    海報貼出以後,迴響不絕,有人認為 “遲上課、留書在校等要求太放任自
由”,但有人又指出,根據《GO!來去芬蘭上課》記載,全球第一的敎育大國芬蘭每天十時才上課,學校沒有任何校規……本人無意在此分辨誰是誰非,但肯定的
是:通過彼此對話,甚至全校師生表決通過的過程本身就是一種價値判斷的學習。對話活動的內在意義,比規則眞實存在的意義大得多。有人又說:“其實有些校長
走親民路線,平日經常和學生聊天,就用不着另闢蹊徑,製造對立局面了!”為甚麼公衆對話一定是對立的呢?不可以是協商嗎?光明正大的討論,不是比私下拉攏
更符合民主社會“公平、公正、公開”的理念嗎?其實,學習公開發言、據理力爭;認識尊重異己、尋求共識等議會文化,就是社會走向民主化的種子。

    回
應我在第一篇中提到的假設——學生不滿學校,可以罷課嗎?學生不滿老師,可以扔鞋子嗎?朋友只扔 下一句“那是不一樣的!”——其實,那是一樣的,學校就
是社會的縮影。當社會由下而上地具備尊重與包容,人們才懂得透過合情合理的手法爭取訴求,如果在上者願意尊重不同的聲音,下面的人就用不着激進的抗爭行為
了!

本文2013年2月15日刋於《澳門日報》新園地 "斷章寫義"專欄

Share Button

有樣學樣使用霸氣 (“乖孩子”的反抗·二)

Share Button

 

    大家很努力在趨向兩極化,建制的和反建制的,正義化的妖魔的……無論多少新媒體跑出來,結果也只是大量地灌輸:你聽我講!這是對的!那是錯的!

    【《不算讀後感》,作者:店員丁,澳門日報,二○一三年一月二十五日】

    引
文活現了近年港澳非黑即白的政治生態:大家不停相互指駡,不是“左膠”就是 “賣國賊”,動不動就叫人“住口”!看着文中那句 “脫離了學校,還是繼續有
無數的人嘈吵着要來吿訴你甚麼對甚麼錯,敎訓你做人應該如何合乎他們的標準。”我會心一笑,為什麼脫離了學校,人們還會用這種方式去壓倒對方?皆因“有樣
學樣”也——社會價値影響學校,而學校價値又從畢業生回流社會 。

    在我們的敎育制度裏,校規是神聖不可侵犯的,無論是否合理,只要
你不遵守,就叫“沒紀律”。如果你質疑,校方可以堂而皇之地說 “你認為不合理可以轉校”,情況如同我們指出澳門社會的不合理,政府吿訴你 “你不喜歡的
話可以移民”;除了制度,還有老師,在整個文化氛圍裏,大家往往更認同能以霸氣壓倒學生的老師。不止一次,好心的同事敎我如何建立威信,甚至有學生說:
“你看人家某老師用三分鐘就把學生鎭住了。”言下之意是 “你要花三小時眞失敗”。其實,我不會不明白,只要對學生狠心一點,便能為自己建立聞風喪膽的形
象,但這眞是“成功”的敎育嗎?我一直不明白,為什麼不可以是——經常受質疑,是因為比較願意接納不同的聲音;願意花更長時間,是因為更尊重學生的感受。

    上
星期,我們剛完成“社運低齡化”的辯論,其中一個申論讓我不寒而慄—— 只有參加社運,才可以把民主的思維帶回學校,反抗無理要求……從反國敎事件開始,
社運低齡化似乎勢在必行,那是否意味着文革的舊路必須重複?還是,我們可以從基礎敎育開始改革,培養具有健全民主思維的新一代?只有觀念的徹底改變,人民
才可以擁有美國總統奧巴馬的偉量:“我要謝謝所有投票的人民,儘管你的一票沒有支持我……你們每一個人的聲音我都會用心聆聽!”

本文2013年2月8日刋於《澳門日報》新園地 "斷章寫義"專欄

Share Button

“乖孩子”的反抗一

Share Button

 

若孩子沒有獨立思考和做決定的空間,她怎能學會釐清“問題——答案”間的邏輯因果,從而長大成為一個有主見的獨立個體呢?

    【《為甚麼我要聽你的話?》,作者:李爾,摘自《澳門日報》,二○一三年一月十七日】

    讀到上文時,學生剛好在辯論 “社運低齡化”問題,不禁讓我憶起幾個片段:

    那
些年,我在內地讀小學,老師讓乖孩子分批進少先隊,為此,同學們都報吿了不同程度的好事,因為內向,我沒有主動報吿,結果成不了乖孩子……不久,我放棄了
那個評鑑標準來到澳門,作為新移民,我成績優良,沒有犯錯紀錄,卻只得乙下操行,和從小品學兼優的媽媽相比,我顯得丢人。其實,我一直覺得自己是個乖孩
子,至少在同學聯手作弊的時候,我沒有參與,可是,誰可以為我抗爭呢?在班上打小報吿的同學是被排斥的。

    那些年,我當班主任,每天
都在執行細如芝麻的校規,最要命的是管校服,由頭髮到襪子,由校服的狀態到合時度(運動衣、長褲、短褲、裙子,不同場合穿不同校服),老師天天為形式化的
規則拼命,為的就是校譽——沒有好形象就不是好學生,敎不出好學生就不是好學校……面對學校的生存,我們必須妥協。很遺憾,我當班主任的第一個被勸退的學
生是因為“儀容問題”。作為老師,我做了最無力的反抗,我私下給她寫了封信:“你是個好孩子……要努力吿訴全世界,失去了你是這所學校的損失!”結果,學
生去了美國,完成了大學課程。同一時期,我想在校報內刋登一篇學生的詩作,內容大意是 “老師要求我們樸實守舊,自己卻要把靑絲挽留……”,最後稿子被抽
掉,我和學生同時受了批評。

    曾經,我跟支持社運的朋友辯論 “學生不滿學校,可以罷課嗎?學生不滿老師,可以扔鞋子嗎?”,他只扔
下一句“那是不一樣的!”。我不想做 “乖孩子”,可能生存嗎?社會價値直接評價學校,而學校價値又從畢業生回流社會。當整個社會由上而下都缺乏質疑容量
的時候,孩子是否有智慧一下子挑戰體制?是個値得思考的議題。

本文2013年2月1日刋於《澳門日報》新園地 "斷章寫義"專欄

Share Button

登山者的幸福

Share Button


四十歲前,我從未見過高山;四十歲後,我遇到了人生的第一座高山,那不是一個人,而是生活!

    【《一代宗師》王家衛導演,二○一三年一月】

    看
罷《一代宗師》,此語一直在我心中纏繞。所謂“一山還有一山高”,戲中沒有一個人是眞正無敵的,難倒葉問的是生活,而難倒宮二的是情感。面對父親“天意難
違”的遺言,宮二堅持造就天意,結果親手給自己寫下悲歌,她說“我選擇留在我自己的歲月裏”,結果習武之人的三個境界:她看到了自己,看到了天地,卻看不
到衆生……如果生命可以重寫,未知她是否願意放下榮譽和仇恨,甘為後世留一點血脈?

    同為武林高手,宮二要奪回自己的東西,馬三要悟
透決戰的奧義,丁連山永遠祇能點火點燈,一線天則在亂世洪流裡旁觀……最後只有葉問留名千古。這到底是時勢造就了一代宗師,還是一代宗師就造了時勢?作為
小人物的我實在無法分辨,卻想到了一代宗師們身不由己的宿命。引文的一席話,讓我頓感身為小人物的幸福,我在面書留言:四十歲前,我身邊充滿了不同形態的
高山;我想四十歲後,會繼續遇到更多的高山,但我並不害怕,因為我已經學會了爬山和走山路,而且享受途中風光無限!“活在澳門的你,可以見到甚麼高山
呢?”學生質疑。我對曰:“當人長得矮小,看甚麼山都覺高!也因如此,普通人比較能夠克服渺小的無力感!”

    “每個人都會經歷這個階
段,見到一座山,就想知道山的後面是甚麼。我很想吿訴他,可能翻過山後面,你會發現沒甚麼特別!”(引自王家衛《東邪西毒》)沒錯!每當我翻過一座高山,
總是覺得山的後面不外如是,但山路的風景卻每次都不一樣。登山者的幸福在於不需固定在世俗的高地上,可以隨遇而安,改變姿態。一生無敗績的宮二,最終敗給
了自己,也只因無法在高地上走下來。與之形成強烈對比的乃葉妻,因為身段輕盈,她可以在自己仰望的高山上走過,且留下綠茵處處——這也是一代宗師偉人無法
享有的幸福!

本文2013年1月18日刋於《澳門日報》新園地 "斷章寫義"專欄

Share Button

母子首次合作的小詩<我的小兵>

Share Button

羲少爺今夜詩興大作,睡前講下大作,還第一次謙虛求教,拜本人為師,批准修改,孺子可教!值得嘉許!補充一點:羲少爺之所以願意拜我為師傅,批准我修改其偉大詩作,絕非因為我具有優秀的文化素養,而是…媽咪,我要叫你做師傅先得啦!因為你咁叻…識得教我同羊羊…摺比卡超!暈!

<我的小兵>

一早起來
五個小兵睡醒了
拿著牙刷擦擦擦

午間唱遊
老師同學展歌喉
十個小兵抬起頭
碰在一起拍拍拍

深夜睡覺了
十個小兵低下頭
伏在被窩好溫暖
蚊子嗡嗡飛來了
小兵跳起來
拍!拍!拍!
蚊子快快走

徐鳴羲七歲時作(經師傅修改)

Share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