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成為一個作家或者研究者,需要的是無畏的勇敢。無知者無畏,我根本不知道投稿意味着什麼,就把自己的讀後感放入信封投到了《光明日報》……如果沒有這次不知深淺的衝動,今天我跟科幻理論和批評的關係可能完全是另一副樣子。
【摘自:《我的學術生涯》,吳岩,中國作家網,二○二一年三月二十六日】
從來沒有見過一個作家談起自己的創作經歷時,眼中有如此閃耀的光芒。也許是因為演講廳太小,而且我們又坐得太近!然而,聽着聽着,卻發現了光的源頭。
和無數科幻故事的主角一樣,吳岩是個異想天開的孩子,當他迷上了科普作家葉永烈時,會衝動地寄信去出版社“點讚”。“還竟然有人回信,並叫我親自去表揚葉永烈,結果我真的去了!”說着這故事的時候,吳岩臉上劃過一陣流星雨,引文的作品中,他用了“無知者無畏”,去概括自己把“讀後感”〈別具一格——讀葉永烈的科學文藝作品〉寄給《光明日報》時的衝動。但我覺得那無畏不是建基於無知,每個人都曾經無知,卻不是所有孩子都敢夢敢想,也許是科幻文學給了他滋養,讓他擁有異想天開的能力。
“高考時我差十三分沒有考上大學……也許我可以自學成才!”吳岩談起自己高考落榜的人生挫折,再一次展示了他“異想天開”的能力,雖然他最後還是重考大學,但在挫折中,他展露出頑強的生命力。我覺得,吳岩也真是“自學成才”的,他沒有放棄理想,並在大學“看似和創作無關”的學系中,選修有利於自己創作的學科,可見推動他走向理想的,並不是大學,而是他自己的堅持。
吳岩的講座並沒有高談闊論,但他為我展示了“異想天開”的力量,那充滿童真和想像力的星空一直揮之不去。
文章刊於澳門日報:http://www.macaodaily.com/html/2023-09/15/content_170124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