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首哲理的詩

Cm8mGug75LUumF1FQLmpnw

老,終是無可抗拒的,只得多言老的優勝:有人生的歷練,是智慧的結晶,老是安祥、是優雅,是首哲理詩。

    【《頭上彩虹》,林中英,作家出版社,2014年8月】

“你皮膚很白皙,就是有點雀斑。”、“看!我們年紀大了,苦紋就明顯了,臉頰的肉垂下來,還有眉稍眼角的皺紋都長出來了,多顯老!”售賣化妝品的女士站在我身後,努力地指出我臉上的年輪。坐在鏡前的我,卻用同樣的仔細度打量着站在身後那張一絲不苟的臉:在沒有浮現任何斑紋的皮膚上,勾勒出的輪廓玲瓏有致,鼻尖和下巴甚至完美得有點不自然。我敢說,那是美麗的,一如芭比娃娃的精巧,但硬繃繃的臉面卻缺乏鮮活的人的氣息。

當世人都只留戀年輕緊緻的美,我卻愛上歲月的痕跡。很多學生笑我不老,其實不老的,只是氣質和心境。去除外在裝扮,我覺得自己臉上的改變還是明顯的:因為皮膚鬆弛,上揚的眼角下垂了,眼睛明顯張得比年輕時的大,而散在周邊的一堆細絲,可以和眼睛笑出一朵花。往年緊緻的臉蛋鬆軟了,淺笑也能讓嘴角擠出很多笑窩來。比較不好看的算是腮角下巴吧,失去了往日的清秀,卻又添了幾分慈祥。以前常說藝人整容,我覺得並不必然,因為人的臉容的確是會隨年月、甚至刻下生活際遇改變的。所謂相由心生,能夠越老越美的親朋戚友其實不少,外婆是記憶中的翹楚。年輕的外婆不算是美人胚子,加上生於戰亂世代,沒可能有任何保養的機會,人不到六十,已經活像老太婆:皺紋長了很多,牙齒卻掉了大半,到了兒孫滿堂之年,乾脆把牙齒全部拔掉,換了一口假牙。自從有了一口整齊潔白的牙,外婆就不一樣了,可以重新品嘗以前無法咬食的美食佳餚,可以更自信地談笑風生,臉上猶如掛着一顆笑口棗,整個人都光彩亮麗起來,外貌明顯比照片中的少女模樣更具風采。

青蔥翡綠的幼苗很美,蒼勁有力的老榕何嘗不是?其實,美麗不在於年月,而在於生命是否具“生氣”。能夠順應自然,心境自然常青。坦然地接受“老”、欣賞“老”,方才做到:老是安祥、是優雅,是首哲理詩。

後記:

一年將結,新年對於中年人來說不是慶典,而是提醒:又老一年了!到了學生也當爸媽的年頭,大家喜宴共聚,總喜歡打趣說我”吃了防腐劑”,並請教我保養之道.老實說,我不是個懂得養生之人,每次朋友請我測身體年齡,我都是不輕的,說”不老的”頂多是心境,一個不每天都把防老放口邊的人,表現出的率性是年輕的吧.”當世人都只留戀年輕緊緻的美,我卻愛上歲月的痕跡:因為皮膚鬆弛,上揚的眼角下垂了,眼睛明顯張得比年輕時的大,而散在周邊的一堆細絲,可以和眼睛笑出一朵花。往年緊緻的臉蛋鬆軟了,淺笑也能讓嘴角擠出很多笑窩來。比較不好看的算是腮角下巴吧,失去了往日的清秀,卻又添了幾分慈祥。以前常說藝人整容,我覺得並不必然,因為人的臉容的確是會隨年月、甚至刻下生活際遇改變的。所謂相由心生,能夠越老越美的親朋戚友其實不少”,如引文的作者林中英女士身上的睿智和自然,比外在的無瑕緊緻更迷人,

今天是林中英女士在澳日最後一個工作天了,其實寫作本文之時,我就是想著她的,但因為當時她並未對外公佈消息,我也不好意思張揚事情,直至大家開始為她籌備歡送活動……這些年來,得笑姐關懷備至,殷殷勉勵,當中的感恩,一言難盡,僅以本文致意,祝賀人如其文: 老,終是無可抗拒的,只得多言老的優勝:有人生的歷練,是智慧的結晶,老是安祥、是優雅,是首哲理詩。

青蔥翡綠的幼苗很美,蒼勁有力的老榕何嘗不是?其實,美麗不在於年月,而在於生命是否具“生氣”。能夠順應自然,心境自然常青。坦然地接受“老”、欣賞“老”,方才做到:老是安祥、是優雅,是首哲理詩。

父母想知的親子聊天術

normal_4baa36c842d09

父母想知的親子聊天術

    《窩心!父母最想知道的親子聊天術!》

    作者:陳安儀

    出版社:野人出版社

    出版日:2010年3月

“養兒一百歲,長憂九十九”,但現實中多少父母為子女赴湯蹈火,卻不得好報,近年鄰埠幾宗軾親案件,都與家長“苦心栽培”有關。現今的親子問題,不僅僅在於關愛不足,而是“你的愛不是我想要的”,可見溝通的重要性。父母以為“日日都同佢講野!”,就等於溝通了,殊不知,那只是單向施壓,並沒有真正了解孩子內心。

筆者認為,有互動的談話才叫溝通,書中把此定性為:聊天。而愉悅的、能夠觸及內心深處的感覺,為之“窩心”。全書分為五章,分別是:“甜言蜜語”、“生活大小事”、“小故事大道理”、“妙問怪答”、“寫給父母”。

個人最愛“甜言蜜語”的部分。作為含蓄的中華民族,我們彷彿先天缺乏“甜言蜜語”的細胞。談到親子之愛,我會記起〈背影〉中父親笨拙的畫面,還有〈媽媽的手〉中,那些用生活雕刻而成的痕跡……當父母垂垂老去,方才發覺自己一直身在福中,甚至也來不及,或是不好意思給對方一包“甜言蜜語”,會不會有點可惜?其實,西方很強調“甜言蜜語”的重要性,作者告訴我們,親子“甜言蜜語”不單單是為了討好對方,而是要釀造生活的幸福感。

根據心理學研究,感受被愛的孩子,較容易形成樂觀的個性,樂觀的人即使面對挫折,也不容易迷失,且表現出積極向上的特性。文中鼓勵父母多說“我愛你”、“好想你”、“喜歡你”等“甜言蜜語”,並主動向孩子詢問“你覺得爸爸媽媽什麼時候最愛你?”以了解孩子對愛的需求和喜好。

除了“甜言蜜語”,書中嚴厲告誡我們:別把質問當聊天,聊天必須堅守不評價、不說教、容許分歧的原則,並提供了五大聊天術:

一、問細節,不問概念。

二、從別人的瑣事談起。

三、不要“否定”,只要“同理”。

四、不要“說教”,只要“傾聽”。

五、要有親密的肢體語言。

為避免淪為“說教”,聊天時段應該與教訓時間分開,別給孩子“想教訓我才談話”的功利感,主動創設“金色時光”,如:一起做飯、一起吃飯等開心聊天的機會。要緊記,聊天是雙向的,為避免審問的效果,分享要“有來有往”,當父母願意主動談及自己,孩子自然也會有所回報。作者認為,孩子對父母的成長是充滿好奇的,所以,父母不妨有意識地談及自己的經歷,特別在建立彼此同理心的時候,如:我也曾經失敗、我也會被人取笑等。

感受最深的是“妙問怪答”部分。筆者平日特別喜歡把自己和兒子的對話記下來與網友分享,因為小孩子看世界的角度非常獨特:有時很詩意、有時很幽默、有時又很感人……作者和我的想法相同:要欣賞孩子的獨特性,肯定其求知的意義,接受他們天馬行空的發問,並盡量給予解答,或共同尋找答案。當然,也有來者不善的時候,面對孩子的惡意挑釁,必須保持心平氣和:盡量釋出善意,表現同理,或出奇不意,分散焦點。言詞傷人,失言乃無可避免,特別是年少的,語文能力相對較弱的孩子,不應作出負面的人格判斷,因為寬容的父母才能教出仁厚的孩子。

總的來說,這本書有點大塊頭,但當中涉及很多育兒熱話和生活片段,比較有趣的是,每節均有網絡迴響摘錄,讀者即席提出的問題真實,且具針對性。本書特別適合喜歡海量閱讀的朋友。

誰更重要?

 下載

多少夫妻都是因為寬容和忍讓才將歲月凝固成永恆!在相知相守中習慣了對方的每一個細節,在風風雨雨中長久地生活在一起,無論是愛情還是責任,久而久之都成了親情。

    【《愛情是曾經擁有,婚姻卻是天長地久》,作者:李京倫,博客“海風浪浪天空藍”,2010年6月21日】

“老公和子女,誰更重要?”文友在面書的發問,誘發我連日的思考:從得到愛的角度,當然是老公重要。但當愛情不是永恆,子女則會比伴侶更有歸屬感,因為兒女永遠是自己的,老公隨時可變別人的。把愛情關係放首位的朋友,幸運的話,會有比較甜蜜的婚姻生活,但他們面對不理想的狀况的能力也會較低,因為,在講求戀愛自由的今天,婚姻關係已不再是一生一世的承諾,天涯何處無芳草,為了尋找眞愛,離婚、單親家庭變得越來越普遍。

為了成為好媽媽,我近年開始讀有關親子敎育的書,其中讀到一語令我反思良久:天長地久是給孩子最好的禮物--根據各國硏究,大部分問題靑年來自破碎家庭,因此,很多婚姻敎育提倡:為了孩子,讓我們關係更好。最近幾年,面對身邊朋友的婚姻問題,我會熱衷分享這套理論和方法:把老公當孩子一樣看待吧,你知道他個性如此,就別計較。順着他的本性,多欣賞、多鼓勵、多體諒,大家關係自然好。我收到95%的回覆是:我也有個性的,為什麼得到好待遇“當孩子一樣看待,順着本性,多欣賞、多鼓勵、多體諒……”的人不是我?如果一早知道嫁給他要這樣,我何必嫁?他求婚的時候就不是這樣說的!於是,認為“夫妻關係更重要”的朋友,多數會選擇離婚,而着重親子關係的卻反而願意努力修補,因為 “天長地久是給孩子最好的禮物”。然而,在愛情至上的思維中,這取捨顯得旣無奈,又悲涼。

其實,問題到了最後,關鍵在於何謂“重要”?“重要”的意義是指“更需要”,還是“更重視”?如果,認為伴侶重要只是因為需要愛和陪伴,婚姻並不是唯一的途徑,只有“更重視”,願意為對方付出親情一樣無私的包容,才是體現婚姻最重要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