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想知的親子聊天術

normal_4baa36c842d09

父母想知的親子聊天術

    《窩心!父母最想知道的親子聊天術!》

    作者:陳安儀

    出版社:野人出版社

    出版日:2010年3月

“養兒一百歲,長憂九十九”,但現實中多少父母為子女赴湯蹈火,卻不得好報,近年鄰埠幾宗軾親案件,都與家長“苦心栽培”有關。現今的親子問題,不僅僅在於關愛不足,而是“你的愛不是我想要的”,可見溝通的重要性。父母以為“日日都同佢講野!”,就等於溝通了,殊不知,那只是單向施壓,並沒有真正了解孩子內心。

筆者認為,有互動的談話才叫溝通,書中把此定性為:聊天。而愉悅的、能夠觸及內心深處的感覺,為之“窩心”。全書分為五章,分別是:“甜言蜜語”、“生活大小事”、“小故事大道理”、“妙問怪答”、“寫給父母”。

個人最愛“甜言蜜語”的部分。作為含蓄的中華民族,我們彷彿先天缺乏“甜言蜜語”的細胞。談到親子之愛,我會記起〈背影〉中父親笨拙的畫面,還有〈媽媽的手〉中,那些用生活雕刻而成的痕跡……當父母垂垂老去,方才發覺自己一直身在福中,甚至也來不及,或是不好意思給對方一包“甜言蜜語”,會不會有點可惜?其實,西方很強調“甜言蜜語”的重要性,作者告訴我們,親子“甜言蜜語”不單單是為了討好對方,而是要釀造生活的幸福感。

根據心理學研究,感受被愛的孩子,較容易形成樂觀的個性,樂觀的人即使面對挫折,也不容易迷失,且表現出積極向上的特性。文中鼓勵父母多說“我愛你”、“好想你”、“喜歡你”等“甜言蜜語”,並主動向孩子詢問“你覺得爸爸媽媽什麼時候最愛你?”以了解孩子對愛的需求和喜好。

除了“甜言蜜語”,書中嚴厲告誡我們:別把質問當聊天,聊天必須堅守不評價、不說教、容許分歧的原則,並提供了五大聊天術:

一、問細節,不問概念。

二、從別人的瑣事談起。

三、不要“否定”,只要“同理”。

四、不要“說教”,只要“傾聽”。

五、要有親密的肢體語言。

為避免淪為“說教”,聊天時段應該與教訓時間分開,別給孩子“想教訓我才談話”的功利感,主動創設“金色時光”,如:一起做飯、一起吃飯等開心聊天的機會。要緊記,聊天是雙向的,為避免審問的效果,分享要“有來有往”,當父母願意主動談及自己,孩子自然也會有所回報。作者認為,孩子對父母的成長是充滿好奇的,所以,父母不妨有意識地談及自己的經歷,特別在建立彼此同理心的時候,如:我也曾經失敗、我也會被人取笑等。

感受最深的是“妙問怪答”部分。筆者平日特別喜歡把自己和兒子的對話記下來與網友分享,因為小孩子看世界的角度非常獨特:有時很詩意、有時很幽默、有時又很感人……作者和我的想法相同:要欣賞孩子的獨特性,肯定其求知的意義,接受他們天馬行空的發問,並盡量給予解答,或共同尋找答案。當然,也有來者不善的時候,面對孩子的惡意挑釁,必須保持心平氣和:盡量釋出善意,表現同理,或出奇不意,分散焦點。言詞傷人,失言乃無可避免,特別是年少的,語文能力相對較弱的孩子,不應作出負面的人格判斷,因為寬容的父母才能教出仁厚的孩子。

總的來說,這本書有點大塊頭,但當中涉及很多育兒熱話和生活片段,比較有趣的是,每節均有網絡迴響摘錄,讀者即席提出的問題真實,且具針對性。本書特別適合喜歡海量閱讀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