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容與縱容

98

    獻身甘作萬矢的,著論求為百世師。

    誓起民權移舊俗,更研哲理牖新知。

    十年以後當思我,舉國猶狂欲語誰?

    【《自勵》選自作品集《百日維新》,作者:梁啟超,中國國家文化歷史出版局,1867年】

“澳門大學畢業典禮風波”時,筆者寫下《大學就是包容》一文,言猶在耳。但面對鄰埠“浸會大學畢業典禮風波”,卻是完全不同的感受,矛盾乎?為此,本人另寫一文,思考大學之道。

畢業典禮是個比較莊嚴肅穆的儀式,相信沒有人會反對的。而學生透過舉牌,表示“支持學者發聲”,是對學校的勸勉,而且學生在台下展示,無礙台上任何儀式進行,其表態理應受到尊重。這與撐黃傘上台領證書有本質上的不同:其一,展示是否向校方反映訴求和勸勉,如非校內事務,是否必須在學校畢業典禮展示不可?其二,撐雨傘上台這事,其實是有礙證書頒發儀式的,去除學生有持傘攻擊嘉賓的可能,證書本應雙手領受,領取後又會握手表示祝賀。當你手握一傘,還能完成整個程序嗎?不能!你祇可單手拿過證書,然後鞠躬示意,或是很狼狽地以拿傘的一隻手夾住證書,再握手接受祝賀,整個程序變得異常別扭。此例一開,孝子將來可捧亡父亡母遺照上台;追星族可帶同偶像照片上台;愛侶又可攜帶另一半所送的鮮花上台;未知我等慈母可否牽着兒子上台……真的有必要把畢業典禮變成炫耀自己的舞台嗎?

我是比較同情陳新滋校長的,當天,整個畢業典禮會場都充滿黃色了,在台下,有撐傘的、拉橫幅的、掛絲帶的……色盲的都知道你的追求吧。但這還不夠,因事情要鬧大才有戲劇張力,作為主人家之一的校長,不可以說介意,因那代表扼殺自由。然後學生會生氣了,叫翌日參加畢業典禮的學生“拒絕從校長手上領取證書”。當一場鬧劇已經上演,陳校長以“獻身甘作萬矢的,十年以後當思我”來堅持自己為人師表的尊嚴,筆者深受感動。

教育是包容而非縱容,校長可以包容學生的無禮,不作處罰,不代表他就要仰人鼻息,放下尊嚴去縱容學生的行為。育人要進退有度,追求民主何嘗不是!

當賞識孩子的老師

 

050E000051EF3A86675839076E009592

          我沒有放棄,終於成功了,真是令人興奮。這個經驗讓我知道,閱讀真是很有用,遇到不明白的東西,除了問別人,也可以自己上網閱讀資訊……只要不怕困難,努力學習,我和弟弟將來就可以報答媽媽和婆婆,幫她們完成“大任務”了。

    【《暑假大任務》,作者:徐鳴羲,澳門日報,2014年9月25日】

以上是我家少爺第一次見報的處女作,值得作文記之的原因,不在於他登上大雅之堂,而是事件反映出的成長點滴。

話說暑假的時候,大小兒子想用平日儲下的零錢,去香港購買心儀的遊戲光碟。因為不熟悉行情,我多次建議兒子找他人幫忙,如:請舅父在網上訂購。他都拒絕了,還一直堅持 “我覺得我識、我自己會睇、我可以去搵……”,為還其心願,對遊戲一無所知的我,只好陪太子過大海採購去。由於版本不對,幾經周折還是買不到,就在大人準備放棄的時候,只有九歲的哥哥堅持“我記得網上寫住可以去便利店買預付咭!”,在強大的信念支持下,他最後成功購得“預付咭”,並靠自己之力完成下載遊戲的整個過程。老實說,我一點都不喜歡他們打電玩,只是不想把自己的喜好強加別人,萬萬沒有想到,孩子面對自己的愛好,可以發放如此強大的小宇宙。

不久,他把事件寫進了學校的作文,並取得了“有史以來最低的分數”。那一天,他垂頭喪氣道:“媽媽,我寫作文真的退步了!”聽罷,我仔細閱讀原文,發覺文不對題——內容一點都不符合主題“輕鬆的暑假生活”;另一方面,由於想說的東西太多,情節太複雜,語病很多,結構不夠完善。作為一位語文老師,我可以肯定地說作文“低分有理”。作為孩子的媽媽,我卻在文中讀到了孩子“堅持突破,迎難而上”的特質。雖然,已經錯過了老師預設的加分期,但我仍然花時間指導他重新梳理內容,最後配上恰當的“題目”,又變成一篇佳作——克服困難,完善自己,回到自己能發光的點上。人生的成敗得失,不過如此。“遇到賞識自己的老師,是人生早年的幸運”,但願放下客觀標準去賞識孩子的第一個老師——是我。

我家少爺登大雅之堂的作品

暑假大任務

每年暑假,我通常會做些自己喜歡的事,如:玩遊戲機、閱讀各種書籍、約朋友去玩、和家人去旅行等,既輕鬆又開心。但這個暑假不一樣,因為我和弟弟決定要完成一件大任務——要利用媽媽給我們的暑假活動獎學金,去香港購買自己最喜歡的遊戲碟。

雖然媽媽已經告訴我們:“我不知道什麼地方可以買到你想要的遊戲碟,不如叫住在香港的阿姨幫忙購買啦!又或者叫舅父幫你們上網購買也可以!”但我沒有答應,因為我覺得“自己的事自己完成”會比較開心,所以,我便在網上查閱資料,又問了阿姨和舅父在哪裡可以購買到遊戲碟。終於在暑假完結前的那個星期,媽媽答應帶我們去香港購買遊戲碟。

我們早上乘船出發去香港,到達後吃了我和弟弟最喜歡的迴轉壽司,然後就去了銅鑼灣的商場。商場內的熊貓樂園有很多好玩的遊戲,我們玩得開心極了,但是我和弟弟並沒有忘記這次來香港的目的,於是就依依不捨地離開了遊樂場。我們首先去了“玩具反斗城”,店員說沒有遊戲碟,叫我們去另一間商店,於是,我們又和媽媽、婆婆去了三家不同的商店,但都買不到我想要的遊戲,我和弟弟失望極了。走着走着,大家都很疲累,媽媽說“我們放棄吧,回澳門叫舅父上網購買,好不好?”我說“不好!”因為我記得網上的人說,可以去“711便利店”買預付卡,我便把這消息告訴媽媽,最後終於在“711便利店”買到預付卡了。我也有擔心自己不會使用,浪費了媽媽辛苦賺回來的金錢,不過,我相信只要不放棄,別人能夠做的事,我也是能夠做到的。

回家後,我就開始安裝了,雖然也有一些困難,例如:因為遊戲機沒有電,所以下載了一個晚上也沒有完成,但是我沒有放棄,終於成功了,真是令人興奮。這個經驗讓我知道,閱讀真是很有用,遇到不明白的東西,除了問別人,也可以自己上網閱讀資訊,不要害怕看文字,就算有些英文很難懂,只要多看幾次就會明白。當然,最重要的是不怕困難,勇敢嘗試。我和弟弟能夠完成這個心願,都要感謝媽媽和婆婆的陪伴。雖然我和弟弟年紀很小,暫時只能完成“小B大任務”,但是,我們會長大的,只要不怕困難,努力學習,我和弟弟將來就可以報答媽媽和婆婆,幫她們完成“大任務”了。

徐鳴羲 培正 小四

後記:

大家都說,我比較偏愛小B,因為我總是貼他的照片比較多,但其實,那只是因為我家大B不喜歡拍照,隨著年紀漸長,他就不再擺POST拍照了,就是拍了,他也會很權威地吩咐:不要隨便去FB分享呀你!他那種對堅持,和小B的玩樂人生,不是同一個樣式.

其實我家大少爺有很多值得欣賞的地方,例如:他善良敏感,會比較在意別人的期望,也顯得比較”聽教”;他很喜歡突破自己,明明一件小事,他不怎花力就做到90分,但他想做更多,做呀做呀做呀……結果往往成了畫蛇添足,有時候,我不懂得怎去形容他這個人的執著,但他的幹勁卻又令人佩服,據我家弟妹說,他比細B的個性更像我本人,HAHA!以下一則小事,關於他個人的小堅持,是件令人驕傲的事,我作文以登之,但願他長大後能記住:雖然,已經錯過了老師預設的加分期,但我仍然花時間指導他重新梳理內容,最後配上恰當的“題目”,又變成一篇佳作——克服困難,完善自己,回到自己能發光的點上。人生的成敗得失,不過如此。

 

方言的意氣之爭

img_20141014172519

方言不是時代的對手,這是語言與語言較量的結果……當大量有文化含量的詞彙和新生詞彙,都只能用普通話表達,使用方言基本就是吃飯睡覺之類的狹小範圍。……失去了創新力和生命力,縱使保留了語音資料,也只能是“博物館藝術”。

    【《解碼:保護方言 該怎樣發力》,作者:王偉健、姜泓冰、馬丹晨,人民日報,二○一三年七月十二日】

“推普”每逢有甚麼風吹草動,便牽動部分港澳人士的神經,如:香港部分小學自願改為“普教中”,然後大家便一副受政治逼害的樣子,殊不知那其實是市場導向的結果。為此,網友深表痛心——連學校都不重視本土語言,粵語還有前途?而我的回答也始終如一:其實,人們之所以想放棄“粵教中”,也正是因為它沒有前途。

現今的所謂“粵教中”,除了用粵語講話,能教到甚麼粵語文化嗎?沒有。就連最為人所樂道的粵語古詩詞吟誦都被大多數學生排斥,更別說甚麼粵音賦詩入詞了,那恐怕只是大學中文專業學生才需要掌握的技能。到了投身職場,老闆也不會對粵語有太高要求——識講、識聽ok啦!就連中文教師的面試,校長也只看你普通話的發音水平。有一次,我收看內地電視節目《非誠勿擾》,一位來自香港的男嘉賓羞愧道:“不好意思,我的普通話很普通!”為此,他在短片中一直講粵語,這下子輪到我羞愧了,因為他講的廣東話比普通話更普通。但沒有人會考究的,因為粵方言衆多,由發音到用字都很隨意。除了“潮語”,正規的文字傳媒很少刋登粵語文稿,而電視媒體對口語的要求也不高——滿口懶音無人問,粵字寫法無人知……當社會已經普遍放棄了一種語言的素質要求,粵語肯定就淪為“吃飯睡覺之類的狹小範圍”。

要承傳一種文化,不是死守,而是活化——建立語言的統一性,創造市場的需求性,如同:台灣人把中文的教學語言讓給“國語”,卻從來沒有放棄對台語文化的活化——各地都有建立方言創作園地,並為文學、朗誦、歌曲等設立獎項。以深度取代廣度,以自我優化取代排他性的意氣之爭,也許會是更現實的保育方言的出路。

“怪獸家長”的力量

images (1)

“怪獸家長”的力量

    在華人教育傳統下,學校與家庭有明確的分工,彼此是兩個互不相干的領域。近年,教育改革多強調家校的合作關係,家校之間由從前的分工而不合作,逐漸發展成合作、協作、以至互補長短的夥伴關係……提出家校協作有六個類型,包括:親職教育、輔助子女在家學習、學校與家長溝通、家長參與義務工作、家長參與學校管理決策、以及學校與社區協作。這六類型家校協作成為美國家校協作的國家指標,且更於1998年成為新加坡全面推動家長參與的藍本。

    【《家校合作與家校信任的建立》,作者:何瑞珠,《教育學報》,二○○九年】

“怪獸家長”一詞原生於在日本,意指自我中心,喜歡投訴學校或予以無理要求的家長群。後來香港作家屈穎妍以此現象為題出版《怪獸家長》系列,並將其“畸形家教觀念”發揚光大,以至家傳戶曉。為了探討此一問題,早前香港某親子教育團體組織了兩岸四地親子論壇。本人有幸參與其中,感受猶深。

主講者以教育界居多,大家的視角自然都放在“怪獸家長”對學校權力的動搖方面。筆者曾經是被奪權的教師,現在又成為家長,不免百感交集。當教師的年頭,誰會喜歡“愛投訴”的家長?但自己一旦成為家長,又不免有很多不同於學校的主張——說還是不說?爭還是不爭?每當掙扎,我會傾向選擇諒解老師,然後自己和孩子將就調節了事,很有各家自掃門前雪的愧疚感。作為教育界,是否也有諒解父母的心——給予家長適當的指導,或從體制上予以讓步,給家長一個公平、公正、公開的渠道去求變,且以此作為自我完善的動力?

“怪獸家長”對多數人來說,是一種嘲諷和批評,而對我個人來說,卻是一種自省——為人家長的能力不是與生俱來的,其實我們每個關心孩子成長的家長,都有機會成為怪獸家長。人們只看到“怪獸家長”偏執的錯,卻總是忘了——關注孩子成長的父母,本質不壞,而且“怪獸家長”還多數出於社經背景偏高的家長群。如何把負面現象化作能量,推動家校互動,共建民主校園,才是解決問題的根本。

九把刀的愛情

 59983479

“感情的世界不是公領域,而且我沒有結婚,但我是公眾人物,必須要出來跟大家講這些……這個女孩子我很喜歡她,在選擇上面,未來是我的女朋友。”

關鍵字:我沒有結婚、我很喜歡她、選擇、我的女朋友。

如果回頭來看,周亭羽(女孩)工作上多次前往採訪九把刀,連私生活也給了九把刀,身心投入的結果是被迫消失在對方的未來。小內(我的女朋友)人生中的九年給了九把刀,最後換得到了對方的未來。誰是贏家?

【《評這女孩子我喜歡她:九把刀誠實面對兩個女人?》作者:初戀,東森新聞雲,2014年10月23日】

“作家都很自戀,擅長寫愛情故事的作家本身就是情聖”,如果坊間的傳言屬實,那麼九把刀肯定是當中的佼佼者,繼獻出自己初戀的名作《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後,他以真人演繹新作《這些年,我同時愛上的女孩們》。

“別離沒有對錯,要走也解釋不多,現代說永遠已經很傻,隨着那一宵去火花已消逝,不可能付出一生那麼多”,歌曲《現代愛情故事》道出了九十年代“不在乎天長地久,只在乎曾經擁有”的愛情觀。但九把刀的需求顯然更大,他既愛此刻擁有,又愛天長地久,且不是同一人。他不能把自己等同成龍之輩的庸俗:犯下很多男人都犯的錯,而是塑造出更坦然的自己,把“曾經擁有”和“天長地久”描繪得如此情深而美好。既然未婚,既然還有選擇權,那公開交代的意義是甚麼?是表白!讓情人知道自己曾經可愛,讓女友知道自己才是將來,那種“高度承擔”的情操,和那些在廣場的電子告示版上寫愛的宣言,以及電視黃金時段播放的求愛廣告一樣轟轟烈烈。

愛情沒有對錯,我們公然地對九把刀指指點點是不對的,但他不公然把複雜的感情關係向世人展示,我們如何指指點點?誠如他在書中所言“我可能並不是眞的愛上那女孩,我愛上的是求愛時的自己……”九把刀太愛自己了,那種自戀已經讓他看不到別人的傷口。愛情的貪婪常有,犯錯也常有,但不惜用作炫耀的真不多。每想到此,我又會記起老媽的教誨:男人呀!還是平淡務實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