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的言論自由和專業操守

005BVi63gy6Nufpy6xzd9&690

“應致力培養學生的自由、和平、平等、理性、民主等意識。”

“與學生討論問題時,應盡量保持客觀。”

“應鼓勵學生獨立思考作出理性的判斷。”

【摘自:香港教育專業守則,2015年7月29日】

所謂“身教重於言教”,因此教師謹言被視為理所當然,當中包含對政治立場的期許。因為兼具辯論教練和專欄作者身份,喜歡在工餘寫文章、談政事,筆者招來不少批判,而當中不少被直接質疑專業操守,無論立場左中右,只要觀點不同,就會被人痛斥“誤人子弟,愧為人師”。為此,筆者乃三省吾身:

“什麼是身教呢?”在我而言,教師關心社會、敢言善思、包容異己是一種身教。作為一個普通的公民,教師是人不是神,其政治立場的思考與取捨,本身並沒有樹立典範的義務,因為意識形態之爭,並無標準答案。而教師需要樹立的,不是政治楷模,而是作為普通公民應該勇於思考和承擔的態度。

至於“誤人子弟”自然是不好的,而所謂的誤,不在於教師自己私下有什麼政治立場,而在於他在教學崗位上,如何做到無私──先放下自己的政治立場,引導學生認識不同的觀點和客觀事實,並就此作出討論、分析,最後容許學生自己有不同立場的結論。而能夠放下主觀追求,帶領學生客觀思考,本身是教學能力,也是專業操守。

長期以來,人們喜歡把教師的言論自由和專業操守混為一談:有人以“維護教師形象”為借口,扼殺教師作為公民的言論自由;有人又以“維護公義”借口,要求教師對學生作出主觀引導,無視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公開持平的職能。

“中史教育”也好,“國民教育”也好,“港獨討論”也好,重點不在於教師只能教學、不應討論,而是在什麼地方討論?如何教?帶領學生作出怎樣的結論?不談論不代表問題不存在,而先有敢言善思的教師,始有敢言善思的學生。是故如何落實對教師言論自由的尊重和專業操守的遵守是有價值,且有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