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土的聲音

2

濛濛的天空底下,這塊土地上披著不為人熟知的面紗,我們在此對話、歌唱、書寫一切似有若無的想像。在黃昏與黎明間擺盪,後山黏人的泥土,陪伴多少旅人回到故鄉。

【《沙城僕僕》,作者:台東大學華語文學系,2010年5月1日】

再次踏足馬來西亞精英大學的“第七屆亞洲精英辯論賽”的會場,場內雄辯滔滔之姿自是吸引,卻不及背後的情深故事打動我……“馬語是我們的國語,而英語是我們多數學校的學習用語,公立學校都不主張學習華語了,但我們仍然很想學好華語,所以,我們要辦華語辯論……”接受訪問的華文學會代表娓娓道來,沒有甚麼動人的措詞,卻表達了對故土的深情 。“有些東西,我們自己不保護,就永遠失去了!”……從沒有想過,此話可以出自一個土生土長的馬來西亞華人。

受訪者稱,的確已經有不少華人不懂得說華語了,但他們對華語還是抱樂觀的態度,因為相信華語文化是強大的,隨著中國的經濟和文化影響力增大,華語必定有一番作為 。“我們覺得,學習華語是前途光明!”——沒有埋怨,沒有氣餒,他們選擇了相信,相信一種文化的承傳可以由“我”做起。言談間,參與活動的義工又主動和我們講粵語,原來他們多數人都能說三種以上的方言呢。

“覺得哪個語言最美?”我問。“都美呀!語言都很有趣的,不是嗎?”義工反問我,這一問,我臉紅了——是的,所有文化都美的。生於斯,長於斯,每天都有機會學習母語的我們,卻總是對自己的文化充滿質疑,或是天天為“廣東話是否方言?哪種方言更值得保留?”而爭持。其實,每一種方言都有價值,這與政策和影響力無關,只要我們能夠拿出應有的包容,便能成就百花齊放的語言世界。

回歸本土,我們對粵方言的保育,到底是為了爭榮譽,還是真心的熱愛呢?這是我一直以來的思考。作為強勢文化的普通話,經濟成就了其發展優勢,自然應該拿出風度去包容方言的生存空間,而我們以方言為母語的,也應該以愛去承傳自己故土的文化,如同馬來西亞華文學會在狹縫中默默守護自己的母語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