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契──讀《七步詩》(錄自《曹植選集 陶淵明選集》)有感
S4b 35
「你知道你那兩隻眼睛的關係嗎?他們一起眨、一起哭、一起看、一起笑」看到這段文字,我的雙唇便開始唸唸有詞的說出:是手足間的默契吧!儘管他們從沒見過對方,卻有一種無形的牽引,帶動他們的每絲神經,合作完成許多的「不可能」。
「悌」之情不就是這樣嗎?在中華文化的雄海中,不難找到有關兄弟姊妹要互助互愛的長書短歌:《禮記》中記有「以篤父子,以睦兄弟」;《高士傳》中「和門悌睦,隱身修學」;魯迅筆下的《風箏》……皆可體現「悌」之情的要粹,其中,讓我最深刻的,莫過於曹植和他的兄長曹丕的故事了。
一個人的經歷往往成為他創作的題材,曹植正是如此。由他早期過着無憂無慮的生活,寫下無數詞藻華麗、積極進取的作品;到後期兄弟相殘,利用一字一句抒發中年不得志的名作,皆可體現到他一生來的情感變化。
《贈白馬王彪》中,兄弟曹彰的突然離逝使曹植感到震撼、哀傷,心中萌生對哥哥曹丕的怨恨。不久,曹丕又因害怕他才華過人而推翻自己,決心消除禍根,招了曹植回宮,這時,誰不知道子桓的用意?為何曹植還要以身犯險呢?是希望借這大好時機為曹彰報復嗎?在這之前,你我都不明白子建的心思,「子非予,安知予之思?」,但就在其兄的處處進迫下,他又寫下了一首賺人熱淚的不朽名詩──《七步詩》,揭開一切謎底:
煮豆燃豆箕,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讀到這首詩時,我有點不解:豆子是為豆莖的身壯火海而流淚,還是為相處多年的手足相殘而飲泣呢?
身為人姐的我,小時候當然經歷不少與弟弟吵得「風聲鶴唳」的場面,可每次都是和氣收場,第二天便高高興興的拉着弟弟的手上學去;不需要對方的陪罪,不需要猜度對方的心思,不需要有所迴避,為甚麼呢?因為豆莖與豆子有不可分割的關係──同氣連枝,同名同姓!是一種天生的「默契」!
隨着資訊科技的發展,聯絡方便了,人與人的關係卻反而遠了,不是嗎?在電視前少了弟弟的歡呼;在飯桌前少了弟弟的雙筷;在台露前少了弟弟的身影;少了吵嘴、少了交談、少了見面,整間房子的空氣也靜了,是我們的血脈連繋也淡了吧?
手足間很少會像父母親般噓寒問暖。前天,我不慎病倒,爸媽當然緊張至極,只是,弟弟卻目無表情的對着電腦屏幕,是為我找尋治療良方嗎?結果,我在床上睡了一天,病魔終究離我而去,他帶走了我全部的精力,然而,他卻帶回了弟弟的關心:「明知身體不好還胡亂吃菜,是留戀地府的樂園嗎?」我給了他一個白眼,我倆都笑了,是那久違的對話、久違的表情,若你問我倆為何同時擠出笑靨來,我會答:我不知道,也許這就是我倆的「默契」吧!
兄弟的關係就如同風箏與線,互相支持,假使風箏的線斷了,它也同時牽着唯一的血脈往天上飛,這就是「血濃於水」!當大部分人都在關注你飛得高不高時,只有少部分人關心你飛得累不累,這就是「悌」的默契!
「至親者莫若骨肉,而手足之情,既長且久。」今天,我明白曹植赴約的原因:他對子恒的憤恨早就已經消失了吧?一回相見一回老,能得幾時為兄弟?
豆子的淚為何而流?我可以肯定的告訴你:是為今後再沒法相聚而落下!
作者:曹植 陶淵明
出版社:人民文學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