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了‧解不了──我看維基解密

Share Button

    經濟成長已產生新的全球景觀,權力在轉移,財閥和創新在出人意表的地方勃興……全球經濟成長帶來很多好事,同時也製造許多問題,而且我們這個世界還沒有能力處理。

    【《後美國世界》;作者法理德·札卡瑞亞;杜默譯;麥田出版社;二○○八年五月第一版】

    看着“在出人意表的地方勃興”一句,令我想起——沒有辦公室也沒有僱員,只有幾台電腦,只要輕按鍵盤,只需幾秒時間,足以令世界翻天覆地的革命性媒體——“維基解密”。

    二○一○年七月,“維基解密”網站(Wikileaks),在身家只有藍色背包(裝着手機、計算機硬盤驅動器和一大堆襪子)的靑年——阿桑奇操刀下,將二○○四年一月至二○○九年十二月阿富汗戰爭中鮮為人知的秘件交給歐美三大報章——美國《紐約時報》、英國《衛報》和德國《明鏡週刋》。之後,他的集團還相繼揭發了“美軍襲擊伊平民事實、關塔那摩監獄慘狀、氣候學家擅自改數據、五十萬條九·一一短信揭秘”等國際黑幕,成功令超級大國顏面無全,卻又無可奈何;成功衝擊傳統媒體監察政府的主導地位。“維基解密”定位為“揭露政府和公司不道德行為”,創辦人阿桑奇稱“政府活動的透明能導致腐敗的減少、治理的改善,令民主政體更加強大。”

    這股力量是否“正義之師”,有待觀察。毫無疑問,“維基解密”已打破傳統媒體的局限,以網路空間迅速穿越國界,不受時空限制,成為“無國籍的新聞機構”。“維基解密”的興起吿訴我們:各國政府謊言連篇,而主流媒體力量有限,於是“維基解密”的存在具有正面意義。

    與此同時,“機密可不可以無限制的公佈?限制的標準是什麼?未經查證的‘機密’可不可以公佈?”等一系列問題的思考,卻又讓人質疑:在自由民主到了極限之時,政府或國家觀念面臨嚴峻的挑戰——個人自由與集體安全,絕對開放與必要保密之間如何分辨?如何令兩方面和諧並存?

    阿桑奇“目空一切”的果敢態度和探索精神,是讓我敬佩的。他的確為人類解開了很多謎團,但“帶來很多好事,同時也製造許多問題”。提筆前幾天,我多番思量,終歸也無法解開心中死結,只能輕嘆——“這個世界還沒有能力處理”矣!

Share Button

新女性主義

Share Button

“每一個人,都是她或他自身生存的目的,旨在個人生命的完整實現,而非他人的附屬或工具。”

    【《新女性主義》,呂秀蓮,聯合文學出版社有限公司出版,二○○八年十一月十八日】

         你無法想像,電視上“髮如鋼刷,行事潑辣,滿口鄕音”的女政客可以寫出如此冷靜細密的文字。當你從文字中認識呂秀蓮,並看過她在女權運動中的人生閱歷,你會看到靑年時期的呂秀蓮。(會不期然對“巨貪”身邊的這位副手肅然起敬。)

         自懂得閱讀,我便開始從書中建構女性的形象,幼年期的白雪公主,少年期的亦舒、岑海倫,靑年期的張小嫻……都為我勾勒出各種女性樣式,直至讀到呂秀蓮,我更清晰地看到女性角色上的轉變,今天的女性似乎強大起來了,但女強人們都很強嗎?不久前,我在“面書”中讀到一篇名為“女孩,你憑甚麼嬌弱”的散文,使我對此問題重新反思。節錄如下:

    “我若不要強、不獨立、不變厲害,誰會在我最無助的時候伸出援手?

    ……

    家世好的女孩子,會有爸媽為其鋪好華麗的金磚大道,

    相貌好的女孩子,會有男友老公等着為其鞍前馬後盡獻慇勤,

    運氣好的女孩子,會有貴人相助使之平步靑雲,……

         沒有女孩子願意一直堅強,只是她在等一個理由,一個可以不強迫自己堅強的理由。”

        此文意境一般,但卻引來數以千計轉載,其中更有接近二千個留言,當中多為女性,且對作者之見深表共鳴。我不解,當代女性努力獨立自強,但原來內心還是渴望成為“附屬品”,追求“父母護蔭,男性侍奉,貴人相助”,苦學成才,事業有成的背後竟是對影自憐。文中談到的也許不是眞理,卻肯定道出了很多當代“三高”——學歷高、職位高、薪酬高的女強人的心聲。她們把靑春用作自強,即使在職場上獨當一面,內心卻仍然唏噓!

         人之所以痛苦,不在於擁有多少,而是無法接受自己所欠缺的。封建時代,女性的悲哀源於沒有選擇,今天的“三高”一族的悲哀卻源於無法接受自己“選擇自強”的結果。上百年了,女性一直想踏上獨立自強的路,今天,目標在望,我們快樂嗎?我們到底是喜歡自強,還是被逼自強?也許這才是今天“新女性主義”最値得思考的課題。

Share Button

記下那一刻的激動

Share Button

 

        有天,我問好朋友,如何可以找個寫作的地方練筆,他說要把自己的專欄借給我,我難以置信,那可是大報的專欄呢,年輕的時候,我們無論投多少次,都不可能有回音的地方.然後我給他寄了三篇隨筆,一直都有石投大海的心理準備.

          今天,我如常讀報,竟然看到那熟悉的標題,是的!那就是我的拙作!有一刻難以置信的激動,這種年紀了,我對自己鮮有期望,老實說,激動的時間也不多了,不過今天,我竟然也激動….我記起了年少時頒獎台上的輝煌,記起了無法落筆的徬徨,記起了不敢提起自己愛寫作的窘況…直到某一天,我知道那些東西不是為誰而寫的,我開始找回了寫作的慾望,原來那些陪伴自己成長的文字,還可以是我的摯友,和我一起感受生活,甚至感染他人.

         我愛極互聯網,因為它給我隨意筆耕的地方,這裡不需要名氣,不需要身份,只要喜歡便可.當天(本文是幾天前動筆的,由於工作關係,我暫停了幾天再寫,今天重拾,已是幾天前的事了)我在facebook內寫道:

       "沾著好朋友的光,背著敬愛者的名字,在少年輕狂時期夢寐以求的園地內代筆,有種難以置信的感覺…其實,我一直對自己沒有信心,我只想繼續做自己喜歡的事,無論那些文字寫在那裡,對我來說是一樣的!…謝謝給我機會的好朋友!特別送給有共同夢想的小朋友,要永遠記住你曾經說過的話"我相信,我是值得的!"

         在社會上,文字寫在那裡,自然是天壤之別,但我要提醒自己"無論那些文字寫在那裡,對我來說是一樣的!"因為我知道文路艱難,如果寫作單單是基於那些功利的目標,我是無法堅持下去的.近日,我在facebook遇到一個名叫開心的小朋友,有一次,他談到自己的等待,他說"我相信,我是值得的!",我看著流了眼淚.年輕的時候,我也常常想"我相信,我是值得的!".如今,一轉眼就三十多年,自問對人對事都克盡己任,盡量無私,我相信"我是值得的!"這句話,我是配得起的.只是值不值,原來也不是自己可以決定.什麼是值呢?誰可以去評量你的價值呢?我想最重要的那個人是自己吧!我可喜,因為向"不惑之年"邁進的我,今天可以驕傲地告訴自己"我不惑!"因為我終於明白"那些文字寫在那裡,對我來說是一樣的!"我並不清高,我會珍惜機會,但不會強求結果.如果他日有成,一定是以上信念成就的,如果沒有,那也成就過快快樂樂的回憶.而且我會永遠記住"只要是用心寫的文字,無論寫在那裡,對我來說是一樣的!"

Share Button

火柴--給2011的我

Share Button

火柴──給2011的我

我坐在小船上,

狂喜、雀躍──

終於看到了海;

我浮在大海上,

迷茫,不安──

總是看不到岸。

擦身而過的大船

很堅壯,

迎面而來的巨浪

很狂妄,

我欲尋找前行的光,

卻沒燈火,

只有一根小小的火柴,

擦拭弱小的身體,

卻召喚了浪花的火,

一點、兩點、三點...

再小再小,已足夠照亮我。

 

後記

  2010要過去了,很想提筆為自己寫篇總結和展望,卻不知從何談起,忽然想起我最愛的才子在他的”棟篤笑二十周年”裏的一席話,大意如此“我是一根火柴,沒有很多光熱,但如果不點燃,我便是廢柴!”。太空人說“機會留給有準備的人!”,但原來得到機會只是個開始。面對新的角色,我知道自己不能永遠躲在一角自得其樂,因為這裡只是我學習的中轉站,不是我等退休的避風港。要知道自己所求的是什麼?所得的是什麼?我所求的是一個由零開始的機會,所得的是一個可以栽培自己和兒子成才的空間,除此之外的東西,都不重要了。以前,我是小朋友身邊的大人,今天,我是大教授群中的 ”小妹妹”,不一樣的角色,一樣的人生態度,每當感到無力,我會大聲疾呼──我是火柴,不是廢柴!在此特別感謝願意為我燃起點點星火的各人!

        謹以短詩送給2011年的自己,也給讀著本文的你!祝大家新年進步,健康快樂!

Share Button

徐氏兄弟的爭論(關於聖經故事)

Share Button

       

        每晚我講完故事,便輪到徐氏兄弟發表偉論,由於接近聖誕,這天,他們便爭相演繹聖經故事,由於理解不一,相同的題材,說出的卻很不一樣,並出現以下爭論:


爭論一,
"馬槽係比馬便便定係比人便便ga?"兄弟兩爭得面紅耳赤,非常混亂…..
我:馬槽唔係用來便便ga,係比馬生活ga!
羊:係呀!但馬都會係入面便便ga,好嗅ga,你唔知咩?但係,等我講個秘密你知啦,瑪 利亞生左耶穌wo……好在,瑪利亞既爸爸幫佢舖好左d床……
羲:唔係lo.係天使比左幾樣野佢,我都唔記得係咩……仲有,唔係瑪利亞既爸爸,係天父……佢係耶穌爸爸lo!

爭論二,天父係瑪利亞既爸爸定係耶穌既爸爸?
我:我都唔知wo,明天返去問老師啦!
羊:刪去幾百字……最後,馬利亞話,我有d眼訓,訓覺先啦!

        我把以上對話貼到facebook,反應熱烈,大部份人都認同我對馬槽的定義,多數人知道天父是耶穌的爸爸,但很少人知道天父和瑪利亞的關係,幸好,最後有宗教人士給我解開了迷團:

1.馬槽不等於馬居住的地方,馬槽只是馬吃東西的那條渠(答案來自謝嘉恩老師),我覺得好笑,因為我們見那些馬槽模型,以致網上搜尋,都會看到那是一間草房子嘛!

2.天父是眾人之父,故天父也是耶穌之父,但天父和瑪利亞是從屬關係,詳見網友李炳時的文章"

 "聖母瑪利亞的確是一個十分特殊的人物。天主教發展初期,不但不認為天父是瑪利亞之父,反而主張瑪利亞是天父之母,此一信念一直延續至今。根據“三位一體”, 聖父與聖子在神聖之位格上是同體的(“主耶穌”的稱謂即體現這一觀念),既然耶穌是瑪利亞之子,順理成章,則天父也應是瑪利亞之子。但宗教上的說法和理由,不是科學上的邏輯分析方法所能窮盡的,邏輯分析可以處理實證的課題,卻難於處理神靈的課題。從另一角度看,天父雖是耶穌之父,但天父乃造物主,超越性別,和耶穌的關係決非世間一般之父子,而屬于神性的象徵,就如我們說“大地是我們的母親”一樣;同理,瑪利亞以童貞之身誕下耶穌,則顯示她不是夏娃,沒有原罪(“聖母無原罪”之由來)。既無原罪,就具備神性了。故可理解為聖母瑪利亞化為肉身降世,作為一個必要的中介,來完成基督降生的使命。因此,以神性為本質的聖母瑪利亞亦當超越性別,既非天父之女,也非天父之母,和同樣超越性別的天父之間,實不存在任何世間意義上的親屬關係。由於天父是唯一的主,所以,如果一定要描述瑪利亞和天父的關係,只能說瑪利亞是受天父所派遣,以女性的身份而來到世間,履行天主特殊使命的使者,這亦與天主教的正統說法相吻合。"

         不是教會學校出身的我,第一次上了一堂寶貴的聖經課,謝謝各位友好的指教,也要感謝羊豬的寶貝兒子!

Share Button

只想動動筆!

Share Button

        這陣子,少了進入豬BLOG的意欲,一則不喜歡那些無相干的留言(我來這裡是想會友的,即使來人不多,也不至於每天過來都要看那些模棱兩可的鼓勵說話吧)另外,習慣了每篇都去FB那邊轉載,有時沒寫出有份量的作品,好像不好意見貼過去似的.寫作就如跳高,把標竿定高了,彷彿一輩子都跳不上去,就沒有動力再跳了.所以無論如何,這片耕地是不能荒廢的,無論工作多忙,都得堅持回來寫幾句!

       少了動筆最大的原因是,最近事情多了,放假也不例外,陪孩子上上課,讀讀書又一天了,晚上呢,現在不用熬夜改功課,丈夫就想我和他同步關燈睡,我這種人,平日不累昏了是不會睡的,不像他,會早早上床等睡意來,所以他經常失眠,我卻是倒頭便睡.現在,我有時也會因睡眠充足而失眠的.無可否認,我現在比以前活得幸福了,所以體型也比前幸福了些,雖然少育人的使命感,覺得自己失了價值,但得回了家庭應有的美感,我自己是很感恩!

       早陣子,在普通話演講會內談"年少的夢想",我記起了造作家夢的歲月,雖然作家是沒當成.幸好還可以當個文字工作者,以堆文字為職業,算是實現了半個理想吧,最重要的是,能想能寫,證明身體健康,精神爽利,夫復何求呢!其實,我還有很多寫作大計的,只是一直都眼高手低,所以我更應該多寫,希望像練跳高那樣,跳多了,自然變高一些,要不停為自己加油!

Share Button

以不變應萬變─大專辯論賽奪亞感言(特別送給IPM粵辯隊同學)

Share Button

某同事說 我們粵語隊很久沒得過獎,學院見怪不怪……”

某朋友說 你們的隊缺乏辯論員的基本風度,短期內也不要寄予厚望……”

某同學說你不要給自己太大壓力,幸好我們23日比賽,如果到32日才賽,你要瘋掉了……”

無可否認,院長對我的重視,給我額外的壓力,但其實我的努力不建基於榮譽,我一直也是這樣子……

那一年,我剛進澳大辯論隊,我諗中文的,英文基礎又不好,面對隊友們英文專有名詞橫飛的情況,很是自卑;目睹師兄師姐們思維和思想上的超越,深覺不足.但我沒有放棄,因為我不認輸,我相信總有一天可以趕上去,半年後,我成為正選辯員,一年後,我成為隊長,並連任兩年,離開的時候,我拿走了當時每一種類別比賽的最佳辯員.

那一年,大學還沒有普通話隊,學聯請我們派員代表澳門出賽,我是當時唯一能說普通話的粵語隊辯員,於是被選進內地生的團隊,大家都笑 “那是只有一個澳門學生的澳門代表隊”.由於我普通話不流利,討論的時候總是搭不上半句.但我不認輸,很早備好了稿,日以繼夜地苦練,自由辯論的時候,我還讀錯了些字,我隱約聽到台下的嘲笑聲,但我厚著面皮,最終拿下了那場賽事的最佳辯員.培正的葉錦添老師是評委之一,他勸勉我努力講好普通話,事隔多年,我去培正面試,葉老師也是考官之一,他竟然把我認出來,還誇我普通話有大進.

那一年,我在PT攪辯論隊,囊括很多小賽冠軍,但卻沒有摘過學屆桂冠,因為每年複賽,都遇著考試,同學們拖著疲憊之身去應戰,而我每年都說 如果辯論與學業只能二選一,我一定選後者”.不拿獎的組織不受重視是正常不過的事,但我不認輸,人少少也繼續經營,結果仍培養出一批有能之士,在我離去之後的兩年,他們在完全沒有老師跟進的情況下,憑著自己的能力在學界賽中取得季軍.這幾年,攪社團辯論賽的,如:新青協、YMCA都有我PT年代的學生.我曾經很遺憾沒有為母校的辯論隊拿取更高的榮譽,今天,我仍然為著自己曾播下過辯論的種子而光榮.而且,我覺得母校的那群孩子和我氣質最相近──不問成敗,不求掌聲,平平凡凡,勤勤懇懇,踏踏實實!這幾年來,很開心可以時時出席他們的婚禮,見證著他們的成長,我想說 你的成功不是老師賦予的,只要不怕困難,努力進取,那怕只是小成,也是真正屬於你們自己的勝利!

那一年,我去PC再攪辯論隊,幾年下來,我們在澳門幾乎沒有對手,但年年為保著校際賽的桂冠,大家只看成敗的價值讓我吃不消,碰巧拍檔要離開,為了將勤補拙,我決意發展時事研習小組,嘗試走出勝負的陰霾,邁步向前.這思路遭到了同學們的強烈反對,因為大家覺得發展只會分薄 長勝的力量……離開前,我們為此吵過幾次,後來我決定離開,同學們心裏不無猜想.離開的時,我懇求學校讓我留下來義務幫忙,一則為表對學校的感恩,二則不想同學們覺得我是因為不和離去,但當時接任的領導給我明確的指示 留下來給同學指導是對接任人不尊重的表現!”為了不沾著名校的光,我放手離開.雖然心裏不捨,但我堅信PC辯論隊不會因為我離去而無法存活,因為我留下的,不是榮譽和技能,而是訓練模式和學習傳統,只要學校重視,只要同學們願意承傳那種價值,便可以生生不息,反而是同學們有點接受不來.其實,我一直想說 我重新開始不會比你們走下去容易,但我不會認輸,我的價值不源於我擁有一群異常優秀的名校孩子,你們的價值也不源於有過我這樣一個老師,要像我一樣堅強地開拓屬於自己的路!”

IPM快一年了,老實說,只有在辯論隊的時候才找回自己的價值.走過了新工作的蜜月期,迎來了很多新的難題,期間收到某教育界朋友 重操故業的邀請,看到有朋友放下高薪重投教室,有過一刻心動,但我不會認輸,我一定得在這裏做點事.即使最後一事無成,也要帶回一個更強的自己.

我特別把這篇文章送給IPM辯論隊的孩子,並不為答謝他們勇奪亞軍,而是感謝他們一個月來的包容和支持.我想告訴他們:我的努力不是因為得獎的壓力,“進取,苛刻,不認輸是我的本性,過去如此,今天如此,未來也如此.榮譽不是我努力的必要條件,無論有沒有獎,我都會鞭策大家成長,因為我不是要你們贏,我是想你們變得更強”.有同學嘆息 若不是評判主觀,我們險些贏了澳大,可能奪冠了在我看來,有機會奪獎已經幸運,無論今天我們手上拿著什麼顏色的獎牌,都沒有改變你們不夠強的事實.我很喜歡大堅的名句 我們都很想贏,但我們都不怕輸”, “讓我們有努力的動機,但若不能落實到行動,那叫 空想”; “不怕輸給我們繼續前行的勇氣.曾經有人問我 你帶他們去交流賽贏過嗎?沒有的話,你拿什麼給學校看?”我知道輸會令我聲譽不好,但也不能偏袒自己,給自己贏的結果.因為成績不是拿給別人看的,那是給自己借鑒的,今天,如果我們不正視自己和澳大的距離,想衝擊冠軍的目標便變成空想”!坦白說,在一個月漫長的戰線裏,我沒有一刻有贏的把握,我只是不想坐著等輸,當我推掉所有雜務,全天候配合大家備戰卻苦候無人的時候,真的覺得無助!還是那一句總結 你知道我在等你嗎?”,你的投入才是作為教練最期待得到的回報,未來我們能不能保住佳績,或是更進一步,主要看練習的素質,要把你們今天的想落實到行動來!

經過很多的離離合合,經過無數的成敗得失,今天,我覺得驕傲的,不是帶領IPM同學拿下史上第一個亞軍,而是──我仍是我,我沒有放棄那個有熱情,有勇氣,不怕輸,打不死的自己."以不變應萬變"是我辯論歷程的總結,無論將來如何,希望以上提到的每一位都不改變自己的堅持!

患難見真情,感謝舊生J、揚和嘉杰的仗義相助,感謝侯老師、CorinaPris的無限支持,感恩重拾一段珍貴友情(謝謝PC年代的老拍檔峰的包容)!

 

Share Button

醒著看世情

Share Button

       

        幾天來耳聞目見的菲律賓旅遊慘劇,讓我的幽默演講蒙上了一份悲涼的色彩.逝者已矣!我想,對於痛失生命和家人的不幸者,我們最應該做的,不是謾罵和沮喪,而是更好地活著,更好地享受感受生命!因此,我準備拋開沉重的大石頭,為大家分享一次快樂的旅遊經歷.

        8月初,我抱著千載難逢,人去我去的心態遊覽了上海世博,這次旅行收穫可豐富了!第一天,我去了非洲區,那裡人很多;第二天,我去了美洲區,那裡人很多很多;第三天,我去了歐洲區,那裡人很多很多很多;第四天,我終於到了亞洲區,還用說,那裡人很多多多多……所以,整個世博之旅,二字可以概況之,那便是"人多"!

       這可不是開玩笑,我旅程收穫豐富,因為"人去世博看風物,我去世博看人"現在,我就帶你們去見識見識!

        一進園區,首先見到的是安檢人員.有什麼比旅遊安全更重要的呢!所以安檢人員的角色是"超重要."大家都知道,平常上飛機的安檢,所有液體都不能帶身上!幸好,我們世博的安檢比較人性化,安全的定義是──對於來歷明顯或是不明的液體或半液體,只要能使用的,便叫安全.如果你帶的是香水,他要你"噴一下";你帶的是"蚊怕膏",他讓你"塗一下";你帶的是咳藥水,他叫你"喝一口"……我同行就有一個奇怪的朋友,因為一種奇怪的習慣,帶了一種奇怪的半液體物品.安險人員有禮的說"喂!小姐,這瓶東西是什麼?",我朋友想了想,不好意思立刻做那件事,竟然說了個謊"先生,那是潤手霜!" "擦擦看,嘩!白白的!味道怪怪的!"安檢奇怪地說,朋友立即補上一句"既能美白又可提神的!先生真有眼光"安檢立即洋洋得意地說"怪不得你皮膚這樣好!",就這樣大家寒暄一陣就混過去了!你們猜那白白水水的,味道怪怪的,是什麼……那不就是保持口腔清潔,口氣清新的啫喱狀牙膏嘛!朋友有個習慣,每次吃了東西,都有刷牙,但站在安檢台前刷牙有點不雅吧!為了保存國體,朋友用了一個美麗的謊言來回敬既要堅持保安又不失人性的安檢制度,可真是用心良苦呵!

         走進園區,也許不是每個館都能擠進去,但有一個地方是遊人必到的,那就是廁所.男士可能沒有共鳴,我們女孩要去便便呀,可真有學問呢,就好像投資股票一樣,要夠眼光排對位置,你的人龍才具有前進能力,如果選錯了,隊中有人"做大事",可要賠上自己寸金難買的光陰呢.為了突破這種不文明的公廁文化,我和朋友下決心引進比較公平的機制"單行排隊"──在廁所外邊開始排隊,不管哪廁格先出來,都會輪到最早到的一位,那麼就可以避免了下錯注的情況.為了不讓人群湧進,我和朋友守住廁所門口,正當沾沾自喜之時,一個正義凜然的老太婆指著我的腦袋罵道"喂,攪什麼鬼!站著不進!","老太太,我們在排隊呢!"我溫和地解釋,她卻委屈地澄清"誰不排隊?你說我老太婆不排隊?我呸!我就是排隊也得到裡面排去,排在門外多不馨香!現在的大姑娘,腦袋都想壞了!……"說著說著,就闖進去了!我們千方百計引進的排隊機制沒了,幸好皇天不負有心人,很愛"馨香"的老太太一直在享受著傳來"陣陣清香"等待中,但面上還是閃著一種讓人敬畏的堅持,我想她還在為能保留固有的公廁文化而驕傲著!

          "城市,讓生活更美"是本屆世博的主題,走到哪裡,我們都可以見到高科技的產品,有感光的太陽能設備,有聲控的智能科技.每當看見漸進或閃亮的儀器,人們都會不約而同地拍手,好幾次,我也高興地附和起來,直到有一次,我凝神地觀看電腦投影的長春藤有規律地生長,與在旁的拍掌聲大小無關,才覺悟那是人們一廂情願下的傑作,之後,每到一個類似的景點,我都會凝神地欣賞拍掌者興奮的面容,並給此畫面一個美麗的名子"眾人皆醉我獨醒",大家猜"是醉的人快樂還是醒的人快樂"呢?

          想起"眾人皆醉",我會想起"巴勒斯坦館內席地而坐,大吃大喝的興奮畫面";想起"日本館內與禁止拍照工作人員頑強奮戰的傲視目光";想起了"小孩子插隊成功的勝利姿態"……請別誤會,我不是要揶揄自己的國民,我知道,我們之所以醒著,並不是因為高人一等,而是我們有較好的生活環境,有不同的文化氛圍而已.單純的安檢人員、霸氣的老太太、跟風的拍手者,以至隨意大吃大喝的、無視勸告的、喜歡插隊的,他們並不是為惡,他們只不過是以自己單純的價值觀去享受屬於自己的世博之旅,我們可以認為他們愚昧,卻不應貶低其人格!時至今天,我仍然認為,祖國勞民傷財地做這大型美勞活動殊不值得,但錢既花了,總是有回報的,我覺得當中最重要的收益不是什麼大國模範、愛國情懷,而是不同文化衝激下帶出的巨大反思和求進意識.

         回歸現實,幾天下來在FACEBOOK所見所聞──由事件到警方,由警方到政府,由政府到民族的謾罵場景,給我同樣的感受.逝者已矣!能不能停下當中憤慨和仇視,總結事件給世人的正面意義?軍警再無能,也不至於作惡,當我們整天把"傭奴之國"和"地獄之都"掛在口邊的時候,有沒有想過"為什麼我們是主人,別人卻是奴僕?為什麼我們生活在天堂,別人要活在地獄?",到底誰比誰更不幸?世上離奇的人禍每天都在發生,不是只有來自天堂的人的痛才叫痛!譴責和評批是需要的,我們可以從外交途徑爭取合理的權益和補償,而不是私下給無辜的人民施以咒罵.良好的成長背景理應讓我們變得仁厚,我們應當給落後的"傭奴之國"、"地獄之都"一個善意的提點和進步的祝願!

Share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