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有限"到"無限"──"集思營"後的展望

Share Button

       

       快樂的時光過得特別快,兩日一夜的辯論旅程轉眼完結.雖然拿著大包小包逛街異常疲累,周圍吃吃喝喝讓腸胃不適,抱著肚子一夜難睡,但"以最少的代價換取了最大的快樂",這次旅程肯定就"利大於弊"!

        近兩場的練習賽也是兵敗完場,老實說,我自己沒有一分失望的感覺.為什麼呢?大概是沒有抱過希望吧.每一場比賽,我們出場的人選都很隨意,因為我們"人力有限";每一個賽果,我都沒有壓力,因為知道大家"經驗有限"……在有限的條件下,做有限的事,只要努力過,就問心無愧!在我"有限"的計劃內,一切都是如常地發生,然而比賽過後的"集思營"卻有意想不到的收穫.其實我沒有想過,那天晚上可以如此投入地通宵玩樂,那天早上可以如此認真的地作剖白式總結.數數手指,我們只有十個人,只能組成正反兩隊,有人還不能當正選,有人時間不夠,有人投入度不足……但當我記得KINDER同學試咪的"半杯水"哲學,感覺到我們的總結充滿喜悅"我們已經有十人,已經可以組正反方了!能力不足的沒有離開,時間不足的願意分配,投入不足的願意分享自己的困難……"

       今天,我在facebook閒逛,香同學寫了這一段"兩天一夜的浸大交流賽:輸了一場友誼賽﹐嬴回一個潛力無限的辯論隊。"我望著"無限"二字,有種說不出的感動──"有限"的計劃裏,原來可以收穫無限,那是源自一個人數有限的小家庭散發出的無限溫暖!我知道從今開始,前面的路不再寂寞.感謝當中的每一位同學,感激願意和我並肩作戰的工作伙伴!特別要感謝家熹──那個願意繼續跟隨我尋夢的孩子!但願她在這裡得著的,不是一個最佳辯論員的榮譽,而是見證我們由零開始的志氣,然後轉告他的師弟妹們,失去並不足懼,只要志氣猶在!

        我是天生悲觀的人,我對樂觀的追求某程度源自我希望克服悲觀的心態,所以,我很少給自己無限的希望,因為我覺得,只有承認限制,才能腳踏實地.很想告訴隊員們,也許我們真的潛力無限,但缺乏適當的鍛鍊,再美好的期望也是空話.我仍然是那一句總結"我可以給你們無限的訓練,我沒有想過要贏,也不需要讚美,我只想你記住──你知道我在等你嗎?你的投入是我唯一渴望得到的回報!

Share Button

"窩心"一南轅北轍的一個詞語

Share Button

        在"演講會"活動中,我最喜歡的環節是"語音語法檢討",因為會有一位會友當老師指出你說話的毛病,我最怕收的評語是"穎虹是中文老師,她是沒有什麼毛病的!",我當然以自己曾經的職業為榮,但"老師沒有毛病"這個邏輯會令我覺得有壓力,其實人皆會犯錯,老師也是人,自然也會有錯!我從不以犯錯為恥,當老師的年頭,能指出我錯處的學生會被加分呢!

        上周負責"語音語法檢討"的是我最敬佩的老師之一,她便是中英皆通,有會定到,有求必應的城玉.檢討中,她給我指正的幾個問題都很精確,其中最深刻的是"窩心"一詞.當時我用了"窩心"來形容席中一位講員"說話溫心,讓人心甜",城玉當時指出我用詞不當,因為"窩心"是貶義詞,有"令人難受"之意.我聽後很是意外,於是翻出隨身攜帶的電子辭典查證,果然,《現代漢語詞典》(二○○二年增補本)收"窩心"一條,曰"因受到委屈或侮辱後不能表白或發泄而心中苦悶",我恍然大悟.

        幾天後,我和同事聊天,她說"那個女明星聲音真太窩心!",我指出了她的錯誤,她卻死不相信,為了說服她,我隨手就按進台灣教育部的國語詞典,其解釋竟然是:
一、受侮辱或委屈,不能表白而苦悶在心。《兒女英雄傳》第三十二回"方纔你老那套交代,是位老行家,你老瞧作賊的落到這個場中,算撤臉窩心到那頭兒了"
二、舒暢、欣慰的感覺。如"一句貼心的話,聽起來十分窩心"

        我覺得很有趣,又到網上查找,發現了箇中奧妙:

        北方的窩字,在動詞是鬱積之意,如「窩了一肚子氣」。「窩」字聽在南方人耳中,倒是舒服,豈會想到窩心原是心翳氣悶之意?香港乃嶺南丘陵之地,先祖立村,多在山窩(山谷)之中,窩就是舒服的居所﹕被窩、安樂窩、燕窩、山窩、銷金窩(妓院)、龍不如狗窩……香港人不會將「窩心」理解為「心被窩住」了,而是解作「有什麼好東西在心窩裏面發暖」。……

摘自http://forum.tvb.com/viewtopic.php?f=20&t=37947

         雖然"錯得有道理",但如果語意不定,我認為還是少用為妙,免得想讚美對方反惹來誤會!在此,再次感謝城玉老師給我們辨清詞義的好機會,也再一次證明,互相提點,共同成長的重要性.會長呼籲我們在網頁上多寫學習多心得,"吹水"是我的強項,但談到學習心得嘛,還是有點汗顏,最後決定寫下一些感受深刻的"語音語法"問題,大家也支持一下,共同作填滿我們的耕地吧!

Share Button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突破易學難精的學習瓶頸

Share Button

掘出前路,衝破瓶頸。贈楊老師,並與各位共勉!

感激Ivan Chan老師送我的照片和贈言

        

       "當自己還未長成,便要努力舖排兒子的成長"自從為人母親,我變得勤奮了,我開始醒覺自己時日無多,追悔自己有太多書沒讀,有太多東西沒學.普通話學習便是其中未了的心願.

         還記得高中的時候,我普通話還不算流利,但老師說我音感好,便派我參加普通話獨誦比賽,我第一次出賽就得優異獎,心裏不無沾沾自喜.不知怎的,自從比賽過後,我的普通話便突飛猛進,那時候還以為自己天資好所致;離開了中學,我的學習便一直停步不前,當我還在原地踏步的時候,卻已經大學畢業了.畢業以後,我投身語文教師行列,每年都要"交功課"──做普通話朗誦訓練.雖然履歷表上的獎項紀錄能為我找工作帶來優勢,但談到訓練方法,老實說,我是一無所知,我回想老師當時的做法,錄下朗誦聲帶,要求學生不停操練,由於我不是名師,便沒有時時出高徒,能夠真正拿下優異獎的沒幾人,但意外的是"我覺得自己在語音方面的學習有大進",當中學教師的十個年頭,我由"拉牛上樹"經常被學生指出錯處,到可以走上大禮堂給兩岸四地教師觀課,全憑肯操練、面皮厚.可是走到了"基本能講課"的路口,我又停步不前了,"nl"還是讀不好,翹舌與否?有沒有鼻音?沒有拼音的時候總是分不出來,不常見的字還是不會讀.十多年的經驗所得,學習普通話不難,因為文字和語法都是熟悉的,但要學好卻不易.已經好幾年了,我一直無法突破"易學難精"的學習瓶頸.

        2008,我下決心去考"普通話水平測試",可惜只考得二級二等,離一級的心願遠矣!幸運地,遇上了學習上的明燈,她就是我們的會友甘小雁,有一次大家閒談的時候說到"為什麼要去考試",多數同學都說是"工作需要",只有小雁一個人說"為了挑戰自己",我聽後覺得振奮,便隨她到演講會見識見識,起初進來只想參詳教學方法,但日子久了,卻是流連忘返.永強待人處事的態度,杜德勇於學習的熱誠,旭娟真誠的提點,歡歡友善的關懷……都燃亮我學習的熱誠,大家陪伴我走過人生最重要的抉擇,離開了語文教育工作,語音的學習還有意義嗎?當然有!我要繼續未完的路,更重要的是保持一種自我超越和永遠向前的心.

        其實,在見國杰前,我不知道自己要當"教育副會長",我只答應幫永強做文書工作;在就職前一刻,我不知道原來這個角色很重要;在本週組織聚會前,我不知道原來約人工作也很艱辛……儘管這是"半推半就"答允的工作,但每次接觸國杰,我總是被他的正能量震懾住,我知道自己是不能疏懶,不能輕率!今天永強特地send email來鼓勵我"建譵先推講 "語音齊齊講" "時事趣聞" 的兩個新環節, 讓會友們能有興趣在未來的會議報名參與."其實這也是我的原意."時事趣聞"的推廣一點不難,因為比較有趣,"語音齊齊講"卻不容易,因為語音操練是很苦悶的,國杰曾經建議我做"單對單對談",這相對來說比較有趣,而我也容易掌握,但我還是選擇了語音操練,為什麼呢?我想以上冗長的學習歷程是啓發我堅持的原因.當教師的年頭,我經常和學生說"愉快學習"是一種追求,但要打好基礎永遠需要有苦悶的操練,我們得記住那個蘇秦是如何"刺股"求學,孫敬是怎樣"懸髮"夜讀,你願意成為當中苦學的一員嗎?你願意和我一起經歷苦悶的考驗嗎?一個人快樂與否,不在於成敗得失,而在於期望與擁有間的心理平衡.所以,我並沒有"一定成功"的信心,只抱著"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的決心,期望收到意料之外的果實,我相信,只要有正面的求學心態,無論成功與否,都是快樂的歷程.

        我一直也沒有告訴家人關於演講會的學習情況,因為我知道,他們一定會認為我是個"不安份的母親".當我們的生活再不是只為自己而努力的時候,便得學會取捨,如果有時候我捨棄了會內有趣的聯誼活動,期望會友們可以諒解!無論如何,我在此宣佈"我要進入新的學習歷程!一定要努力!一定要跨過學習的瓶頸!", 也特此在個人博客內開闢了一個新欄目, 記載我不普通的學習之路, 請各位多多支持!"

Share Button

You light up my life!—給軒社同學的畢業賀禮

Share Button

         明天就起行了,今天特地趕起那些畢業小禮物,希望"人不到心仍在",要寫的東西,都寫在禮物上了,在這裡就不重覆了,我想對以下幾部份的同學說:

愛的孩子:

         對你們來說,我只是中學生涯中一個很平凡的班主任,對我來說,你們卻並不平凡,因為你們是我第一年當高中班主任的畢業生,又是我教書十週年的學生.在我教學生涯中,自覺教得最爛的一年裏,感謝你們仍然給我包容和愛戴,升班後年年給我祝福和鼓勵,希望這份小小的心意,能讓你們知道"一切很美,只因有你!"

羊朋豬友:

        雖然你們沒有在羊豬愛的班上,甚至有一些是從沒有教過的.但感謝你們視我如良朋益友,別離以後,還時時關心我的近況,畢業試和高考的時候,願意給我送來"大禮",見證你們學有所成,是我最好的禮物,謝謝啦!羊豬沒有什麼可以回贈,只能以小禮綿表心意,物輕情重,望笑納!因為豬腦向不精密,如有遺漏,請多提點,我知道,如果你在乎我這個朋友,珍惜這份心意,一定會告訴我"你漏左我啦!",禮物後補!

其他軒社的孩子:

        也許我們無緣遇上,也許我們只是擦身而過,羊豬沒有給人人都留下紀念品的原因是不想被成"行貨",如政府部門的紀念品,徒浪費!在此,羊豬給你們衷心的祝福,願你們日後的生活平安美滿!

 

Share Button

快樂判官

Share Button

題記:

        幾星期前答應了今天晚上要做個作業演講,可是講稿一直沒有下筆,因為上班忙正事,下班忙看球,還想學人提筆寫小說,自然就沒有心思寫散文了!醜婦終需見家翁,這陣子為院長準備書市嘉年華的講稿,找了些"樂活"的資料,覺得有趣,便隨意在網上找了些照片,吹吹水高興一下,說得不好,請別見怪!

正文:

        這次主題是幫勢添威,為了隆重其事,我找來一些道具,看!這是我最愛的小道具錘子,是不是很威風?還有我這件戰衣,是不是很有特色?你猜我今天是什麼角色?……我是判官!可不是法庭的判官,而是快樂的判官!今天,我為大家判決的案件就是"快樂"!

       哲學家亞里士多德說“生命的本質於追求快樂的生活”,但什麼才是快樂呢?

首先看看個案一,我們看以下照片:

這是什麼?對!這是超級豪宅,你希望住在超級豪宅嗎?當然希望!你認為住在裏面的人快樂嗎?……我們再看看下面那一組:

 

相對於上面一組,這是窩居了吧!住在這裡的人一定沒有住超級豪宅的人那樣快樂吧!

但如果我告訴你,住超級豪宅的人是她──一個迷信風水的深居怨婦;住窩居的人是他們──住在同一個平面中,快樂生活的一家老小,你會否改變初衷?

再來是個案二,你認識以下的人嗎?

左邊的人是前是第27任港督衛奕信!在整個香港回歸談判的過程中,衛奕信都是一位極其重要的見證者。右邊的人大家都認識,他是現任港督曾蔭權.大家認為,誰的管治讓你感覺更快樂?……我對政治所知不多,其實我是不知道,我只知道兩位領導人都不是一人一票選出的,但我肯定很多香港人見到曾蔭權的政改方案是不快樂,覺得他行動不是"起錨",而是"超錯"!為什麼同樣沒有選擇權,過去可以平靜接受,今天卻是如此不快?

今天,我不是在評定絕對的對與錯,而是在不違倫理道德的情況下分析,快樂的奧秘.快樂不在於客觀環境的賦予,取決於個體的心理狀況,近幾十年,心理學家將之稱為"幸福指數",在主觀幸福感與社會心理體系之間的密切聯繫中,我嘗試找到判斷

第一,快樂不取決於物質,而是取決於其生活的本質。那就可以解釋到,為什麼豪宅的擁有者未必比窩居,甚至沒有物業的人活得快樂。

第二,快樂取決定個人的期望指標,如果人們意識到的自身所得高於他們的預期目標,那麼,便會產生強烈的幸福感;反之,如果人們意識到的自身擁有低於他們的預期目標,那麼,則不會有幸福感可言。港人的失望來源於過高的期望,如果他們可以比照一下連宣誓稿都讀不好的澳門特首,他們對曾先生的滿意度或許要高一些吧,那麼能不能達到政治理想便沒有想像中那麼難受了,是不是?

今天,我在這裏說上幾分鐘,不是要利用我判官的身份愚民,事實上,判官只是造就講題的趣味性,沒有人有資格去當你快樂的判官。我只希望帶給大家一個訊息,名利和理想可以追求,但不能強求!當你放眼世界,嘗試從更寬廣的角度感受生命,認識到自身的不足只是“滄海一粟”,並能以無限的胸懷去對抗有限的困難,生活便能怡然自樂。最後,我以世界上第二富巴菲特的話作結,希望與各位共勉:最快樂的人不一定擁有最好的東西,他們只是珍視人生路上每一樣擁有東西,讓我們選擇這樣一條生活道路!

Share Button

一封動人的家書

Share Button

 

        今早,友人給我傳來前香港電臺節目主持人及兒童心理學導師梁繼璋先生寫給兒子的信。我看過很多作家寫給兒子的信函,這一篇文筆不算出色,情節不很感人,思想也不偉大,卻是最平實管用的。故在此與各人分享:

我兒:
寫這備忘錄給你,基於三個原則:

(一)人生福禍無常,誰也不知可以活多久,有些事情還是早一點說好
(
二)我是你的父親,我不跟你說,沒有人會跟你說

(
三)這備忘錄裏記載的,都是我經過慘痛失敗得回來的體驗,可以為你的成長省回不少冤枉路。

 
以下,便是你在人生中要好好記住的事:
1.對你不好的人,你不要太介意:在你一生中,沒有人有義務要對你好,除了我和你媽媽。至於那些對你好的人,你除了要珍惜、感恩外,也請多防備一點,因為,每個人做每件事,總有一個原因,他對你好,未必真的是因為喜歡你,請你必須搞清楚,而不必太快將對方看作真朋友

2.沒有人是不可代替,沒有東西是必須擁有:看透了這一點,將來你身邊的人不再要你,或許失去了世間上最愛的一切時,也應該明白,這並不是甚麼大不了的事

3.生命是短暫的,今日你還在浪費著生命,明日會發覺生命已遠離你了:因此,愈早珍惜生命,你享受生命的日子也愈多,與其盼望長壽,倒不如早點享受

4.世界上並沒有最愛這回事:愛情只是一種霎時的感覺,而這感覺絕對會隨時日、心境而改變。如果你的所謂最愛離開你,請耐心地等候一下,讓時日慢慢沖洗,讓心靈慢慢沉澱,你的苦就會慢慢淡化。不要過分憧憬愛情的美,不要過分誇大失戀的悲

5.雖然,很多有成就的人士都有受過很多教育,但並不等如用功讀書,就一定可以成功:你學到的知識,就是你擁有的武器!人,可以白手興家,但不可以手無寸鐵,緊記!

6.我不會要求你供養我下半輩子,同樣地我也不會供養你的下半輩子,當你長大到可以獨立的時候,我的責任已經完結:以後,你要坐巴士還是Benz,吃魚翅還是粉絲,都要自己負責

7..你可以要求自己守信? 但不能要求別人守信,你可以要求自己對人好,但不能期待人家對你好 :你怎樣對人,並不代表人家就會怎樣對你,如果看不透這一點,你只會徒添不必要的煩惱

8.我買了十多二十年六合彩,還是一窮二白,連三獎也沒有中,這證明人要發達,還是要努力工作才可以,世界上並沒有免費午餐

9.親人只有一次的緣份,無論這輩子我和你會相處多久,也請好好珍惜共聚的時光,下輩子,無論愛與不愛,都不會再見
 
你的爸爸 梁繼璋  

 

       近日香港彌漫著一種不安的氣氛,憤青們滿腦都是不滿,仿佛一切的不足都是社會在剥削他們,動不動就起哄,有時間就抗爭。我時時在想,年青人把時間花和政府自相殘殺中真的有意義嗎?那些轟轟烈烈的行為,真的能帶來制度上的改變嗎?我保留。過火了,真的!無論政府的手法怎樣愚蠢,人民的抗爭如何激烈,最直接帶出的結果是,偉大的人民政府有個很好的例子給內地人證明 主不是好東西!當廣州和上海已經穩步前行,超越是必然的事,香港人還在花時間自亂陣腳,大家不覺得真正被反對的實體,其實是在等待你們自食其果嗎?那天和香港中大交流,我和社會學專家談及此事,他們一致認為,那是先進媒體惹的禍,憤青在微博和TWITTER內以高速倍增,當大家還在為那些令政府無地自容的言論和行為沾沾自喜之際,其實首先磨滅的是自己的青春和在社會中生存的心理素質。梁先生的家書,清晰地表達了不求外物,努力自強的重要性。信中的第二個原則是我是你的父親,我不跟你說,沒有人會跟你說,那正好就說中我心坎裏,有時我在Facebook給學生們寫想法,時而招來不悅,我就會想 不勸了!不勸了!反正又不是自家的兒子!但我視學生親如兒子,感情深厚的,我還是忍不住勸說,希望他們少走 冤枉路。上文,我寫在 大佬B與檬檬豬的欄目,既是留給我兒,也是留給我親如兒子的學生們 時事要關心,網站有空可上,上街也並無不可,但請適可而止,凡事需講求策略,不是一股熱血就能成事!要記住──對你不好的人你不要太介意在你一生中沒有人有義務要對你好除了你的家人。永遠不要相信政治可以給你帶來幸福,你要生活,得靠自己,要善用青春去做真正有意義的事!

   

Share Button

我在IPM的第一場辯論賽

Share Button

        今早打開電腦,在FACEBOOK收到隊長SEND來的照片,這是我在IMP辯論隊的第一張照片,想起離開PC辯論隊時的難堪境況,有種重生的喜悅……

        到IPM面試的時候,考官們問過我"是否願意協助辯論隊?"其實我想說,那是求之不得,只是在大專辯論的台階上,我不過是辯論員水平,我最高的資歷只是"隊長",我憑什麼認為自己有能力呢?幸運地,我還是來到了這個小家庭.IPM辯論隊人丁很少,只有十來個人,卻少有人齊,你很難想像三個導師的訓練只有五個學生來,朋友問我會不會氣餒?我說不會,老師的意義是"教好學生,不是教好的學生"──多有多教,少有少教,只要有一個學生肯學,就可以教!何況,我還有兩位熱誠十足的拍檔!"

        第一次備戰的那場模擬賽,幾個正選的同學都沒來,我真有點心寒,幸好有新同學"撐場",看著TERRY很吃力地讀著主辯稿,我覺得感動!想起N年前那個白白胖胖的小男孩,想起今天不可思議的重遇,我覺得世上其實並沒有什麼是"不可能"!三個人也可以做一次腦力激盪,二個人也可以組個反方培練,甚至一個人也可以做個讀稿訓練,只要有心人,沒有不可能!果然,我們由拉牛上樹到和波完場,甚至得到最佳辯員獎!作為教練,我為你們感到驕傲,但卻必須告訴大家"要真正贏別人的路還很漫長!",要贏人先要贏自己,你知道自己來這裡的目的嗎?你知道自己下一個目標嗎?我知道!我來這裡是要繼續我辯論的路,我的目標不是獎牌,而是給你們成長的動力,你們必定像我,像我教過的無數的學生那樣,從這一項活動中脫胎換骨,成為一個更會學習、更懂思考和更有自信的人!

        昨天,PC辯論隊的同學還在FACEBOOK內留言談到"五二五事變"一周年(去年為辯論隊發展方向的一次大規模爭論).往事已矣──賢的是他,愚的是我,爭什麼?辯論不就是求同存異的學習嗎?讓我們記取當中真摯的友誼吧!相對而言,IPM的隊長Wes更接近我理想的辯論員素質,雖然他暫時沒有PC同學出色,雖然他來自曾經的賽場死敵的學校──他沒有一點點的名校架子,而且對辯論的熱愛不源自比賽的光環,什麼時事問題,他都熱心關注,有沒有機會出場的賽事,他都會興奮莫名地參與.他說今年要重考澳大,我們覺得婉惜,卻沒有反對,因為尊重他的選擇.如果他真的走了,我唯一期望的是,有天能在辯論台上相遇.多少年了,攪中學賽,攪大專賽,協助不同學校做辯論培訓的,還不是我們那群對辯論"死纏爛打"的愛好者?大家都問"怕不怕我來了理工,澳大的隊友會不高興?"我肯定地說"不怕!",無敵是最寂寞,我永遠無法忘記當年如何努力到鄰埠求賽的過程,作為澳大辯論隊的校友,應該覺得光榮,因為那一點血脈是我們延續下去的!

        一下子說遠了!最後,我用自己最喜歡的辯詞作結"路漫漫其修遠兮",感謝以上提到的所有人願意和我風雨同路,祝願大家共同努力,共同進步!

Share Button

"良心教師"種 "善果"?─對於雙重標準的思考

Share Button

        鄰埠一名中學老師無懼權貴說出香港人的心底話,博得全校以至全港的掌聲,"一問成名"。在一片不解的歡乎聲中,本人覺得港人文化的確有趣!什麼是他們的文化?盲目政治化也!先不論吳老師為人如何,針對此舉,我覺得作為通識教師,她並不高名,也不配得到掌聲!當我從電視看到她的壯舉,第一反應是 "嘩!咁勁既,好攪笑!"當中的讚美,和給阿姐在"荃加福祿壽"的大膽演出無異。

       本人沒有譴責吳老師的意思,因為作為一個公民,她有言論自由,而且其觀點正確,但談到表現手法,我只能說"OK啦!佢可以咁做既,但好無禮貌,好唔理性!"於是我在FACEBOOK內發起討論,支持與反對參半,證明澳門人還是比較理性。支持者一般論調有三:1.她理念好;2.政府抵死;3.宣傳正確的政治立場是教師的職責。

      首先,本人肯定自己和她理念相同──希望有權選特首,但不能下定論這是絕對正確,當天支持極具煸動天份的"台灣之子"的國民,曾幾何時不是仰慕他不畏強權,當他有天成了強權,有沒有良心又另當別論!所以我認為,作為一位通識教師,宣揚的不是勇,而是智。如果宣揚正確的政治立場是教師的職責,我質疑,什麼是 "正確"?攪愛國主義教育的人認為他那套正確,主張公投的人認為他們那套也正確,納粹黨、軍國主義、恐怖主義都認為他們自己的追求是正確!老師沒有能力,也沒有權利認為自己的政治立場是絕對正確!高名的通識老師會給學生引入不同的道德價值觀,讓學生知道當中的利弊,學會獨立思考,作出個人化的選擇;平庸的通識老師硬說書面知識,草草了事;低下的通識老師利用自己的個人魅力和語言感染力,給學生貫輸單一價值。所以,在昨天的公民教育週會中,唐先生比吳老師高名!

      學生質疑我 "你一時幫政府,一時又幫民主派,你有冇立場GA?" ──  我的立場是理性思考,拒絕雙重標準!我覺得衝量一件事的好壞,是對事,而非對黨派,更非對個人!當我讀到"中華民族為舉辦奧運而驕傲"的時候會偷笑,然後告訴學生"那份報紙是這樣寫的,你驕傲嗎?可以驕傲的!但我自己不特別驕傲!";但如果吳老師在集會上宣稱"你們不投票是壞榜樣,我們全校師生都希望有權選特首"其實當中有很多學生都不知道事情始末,不知白選特首的意義,那和誇張吹噓的愛國份子有什麼分別?集會的時候,每個講者都有自己想法,不管你認同與否,你會在發問時群起而攻,落別人面子嗎?應該不會吧!如果你是老師,你會帶頭做這些事嗎?我不會!我會教學生表達意見的基本禮貌。其實她當天的問題可以演繹得體些 ""你們不去投票,會不會給學生不好的榜樣呢?怕不怕有負面影響呢?""有好多市民都想選,我也想選特首,你認為什麼時候政府才可以做到?"

      對人對事,無論你認同與否,都不能持雙重標準。昨天我問了友人一個問題"作為學生的如果不滿校長,是不是可以在集會上公開質疑他"你這樣那樣,怎麼做人校長?怎樣給人樹立榜樣?"我只想告訴你一句,我們全校同學都要"自己選校長"然後舉牌,發動大家一起鼓掌,HAHA!可不可以?是不是很正義?"友人說,那情況不同,唐先生的身份不是校長,我們不須要"尊師重道"。校長就要尊重,政客就不須尊重,那就是雙重標準!個人認為尊重別人是基本修養,無論今天講者是誰,那怕是一個劣生,也不應受到這種對待,人家給你介紹一個理念而已,你可以不認同,無須一副挑釁的架勢。作為老師的不講禮貌,又可以給學生好榜樣嗎?

       無論如何,我覺得吳老師是勇氣可嘉,她應該把勇氣用在民主抗爭中,而地點不應是中學校園!如果吳老師立志業餘當司徒華,我舉腳贊成。但請不要把您的政治講台帶進課堂,否則您只會為校園帶來不正之風,您的良心必不能栽出善果!

後記:

       這幾天來,不停有同學和我辯論此問題,老實說,我很享受,但卻不想繼續辯下去.我以"賢的是她,愚的是我,爭什麼?"作為句號.這是一句互文,意思是"聰明的是他還是我,愚蠢的是我還是他,有什麼可爭論?"我說自己的意見,並沒有一定要說服大家的意思,雖然我有足夠的能力和大家辯下去,但這不是一場辯論賽,我想談談自己的看法而已,不想為辯而辯.每個人都可以有自己的看法,沒有統一的必要!如果我硬要大家認同我,就和那老師一樣主觀,那我就是雙重標準!其實和我不同意見的人,也不一必要說服我的!對一件事的討論,不是為了爭勝,而是在破與立的過程中思考,對於老師們,如果遇上同樣問題,我給大家的建議是:

1.對於 “投票問題”,我認為老師應該讓學生了解事情始末,讓學生知道這次選舉是怎樣的,有多少人沒投票,他們不投票是什麼原因,有多少有投了票,他們為什麼要投?她自己投了,那是為什麼,學生會不會投呢?那是他自己的選擇,他們可以問問家長有沒有投?為什麼?…….而不是 “你們帶頭不投是反面教材".

2.對於 “有權選特首”問題,我覺得她自己提出就好,不必用這種方式煸動學生.在那種情況,沒有落別人面子的必要性.

3.每個人在不同的角色,有其不同的權利和義務.我認為吳老師是優秀的民主人士,是勇敢的市民,是不得體的老師,是不及格的通識老師.作為通識老師,最重要的不是令學生認同你,而是如何帶領他們思考,讓他們建立自己的價值觀.


 

Share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