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兒童”回歸“文學” (文/鏏而)

职业体验——儿童成长的必经之路 (1)

“兒童文學?文學呢啲嘢對小朋友來講太深啦!”

“邊有作家願意寫兒童文學?好似幼稚園咁!”

自為人 母,筆者開始探索兒童文學的路,經常聽到以上兩種論調。第一種多為非文學愛好者,其觀點源自對文學的誤解——認為文學同等高深和虛無,更有人認為兒童讀物 切不可沾文學的邊,避免孩子將來成為文靑——自戀自憐,不切實際;第二種多為文學愛好者,其想法源自對兒童文學的誤解,認為孩子的創作缺乏深度。

其 實以上兩種論調,都基於人們對兒童文學的不了解。文學本身具有廣闊的包容性,高深的是文學,淺顯的也是文學,縱然“文以載道”不是文學的唯一追求,但文學 洗滌心靈的作用從未衰亡,縱有文靑“自戀自憐”,不代表文學必須“自戀自憐”,當文學本身包容不同風格和流派——內容簡單,思想正面的兒童作品,自然可稱 為“文學”。而兒童文學具有長遠的發展史和完整的學術基礎,當中涉及的知識內涵也絕非“玩玩吓”和“小兒科”。根據《兒童文學發展史》(楊淑 華,1996)一文指出:西方兒童文學起源於十七世紀,直至十八世紀開始有專門的兒童讀物和雜誌,十九世紀,不少著名的小說家和詩人均有參與兒童文學創 作,二十世紀後開始強調兒童經驗學習理論,作品特別重視兒童閱讀興趣和心智發展的需要。回首西方的兒童文學發展史,我們不難發現,兒童文學的風格、面貌往 往與民族性、風土民情甚為相近,而兒童文學的發展盛衰,則往往與國家的開發程度密切相關,故傅林統在《兒童文學的思想與技巧》一書指出:“兒童圖畫書的優 劣,是一個國家文化水準的指標”。在我國,自古已有童詩、神話、成語故事等兒童作品流傳,而眞正以兒童文學之名出現乃自四五運動後,由葉聖陶、郭沫若、冰 心等一衆名家推動正式起步。後來兩岸分流發展,至近幾十年,由於社會重視敎育,特別重視閱讀,兩岸兒童文學之發展得以推向高峰,根據〈中國兒童文學的未來 發展之路〉(李東華,2010)一文指出:進入二十一世紀以後,中國兒童文學市場佔有力足以令其他文種羨慕,現時中國兒童文學已經擁有了一支老中靑少相結 合的隊伍;已經形成了題材體裁多樣化、各門類均衡發展的創作格局;已經營造了創作和評論互相促進的良好氛圍;已經開拓了兒童文學不斷增長的市場。

旣 然兩岸兒童文學發展成熟,何不坐享其成?這是很多人的想法,而我的質問會是“澳門周邊城市的主題樂園和公園又大又全,是否澳門本土就不必有自己的公園?” 答案顯然不是!本土兒童文學包含眞實生活場景和生活素材,會給孩子們不一樣的共鳴感。能在閱讀作品中培養自身的文化認同,對沒有本地敎科書的澳門來說尤其 重要。“有很多今天的作家,儘管他小的時候沒有機會在《少年文藝》上發表作品,可是你要知道……他最早文學的夢,文學的熱情,是這本刋物給的他。”內地著 名的兒童文學家梅子涵道出了兒童文學的另一重意義——給孩子一個創作的夢,而這也是本文的思想核心——讓“兒童”回歸“文學”,大家必須知道,今天讀着的 兒童作品多數屬於文學,而它們將會成為種子,收成文學對社會影響下的果——培育出愛文學、愛生活、愛城市的新下一代。

雖說澳門兒童 文學尙未開花結果,但一直以來,身體力行地進行開拓的創作人也不少。澳門作家林中英早於八十年代曾出版兒童故事集《愛心樹》;在戲劇創作人莫兆忠撰寫的論 文〈十年來之澳門兒童劇場概況〉中,總結了由1998至2008年的兒童劇作品,並於文中指出“如果澳門戲劇史得以接着十年前寫成的《澳門戲劇史稿》寫下 去,兒童劇場必然是其中不可略去的一筆”。可見兒童劇在澳門兒童文學發展上,是先行者;兒歌的創作,隨兒童劇的發展應運而生,其中出現不少兒歌塡詞人,其 中胡家兆更把創作融入生活,與女兒一起錄製了大量作品;在其他創作方面,近年主要由民政總署和敎靑局透過家長義工活動進行推動,民署圖書館出版了六個兒童 繪本,而敎靑局則在雜誌《百分百家長》中開設兒童故事創作專欄;在民間,也有部分家長由零開始創造自己的路,如:澳門大學的彭執中先生創立“開元故事法” (為女兒創作故事),並以四年時間寫下自己的創作歷程。雖見來者不少,可惜發表平台不多。筆者認為,唯有建立系統的發表平台,集合創作人、家長、敎師、學 生之力,兒童文學方能可持續地發展。有見及此,民政總署圖書館邀得本人及澳門圖文創作人,包括:鄒家禮、凌谷、鄧曉炯、盧傑樺、林格、子軒、古吉等,合力 編輯《小城大世界》兒童文學專集,期望為澳門兒童文學掀開新的一頁,也熱切期望有志於兒童文學創作的朋友賜稿。

徵稿詳見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573741956021045/或聯絡楊小姐(六六八三 · ○六五四)。

原文刋於澳日鏡海

小家長大理想 (文/鏏而)

c76c_2

投身文學事業的人,應有做土壤的決心。

    【《澳門文化花環上的……》,陶里,澳門日報,二○一三年八月十日】

每一次談文學困境,我們總是感嘆澳門文學不受重視,澳門作家力量不足,澳門文學活動沒有觀衆。有沒有想過,文學不是一天建成的,作家不是一天長成的,文學愛好者不是一天變成的。如何從小讓孩子認識文學、喜歡文學、愛上文學?答案是:我們需要推廣兒童文學。

每一次要推倒一座舊物,我們總是埋怨社會忘本,沒有好好地善待記憶。有沒有想過,在很多澳門人心中,包括我們的官員,對微不足道的風景根本沒有記憶,也別奢望情感,就算眞的勉強留下來,也只為滿足少數人的戀舊情意。愛是一種情感,從來不是專家學者的大道理和硬數據可以建立起來的,如何從小處做起,讓孩子從小懂得欣賞這城市的一事一物,感恩生活中的細碎情感?答案顯而易見:我們需要書寫本土的兒童文學。

作為一個平凡媽媽,我希望我的孩子愛文學、愛城市、愛生活,於是我在六年前開始讓現年八歲的大兒子讀兒童文學,又在三年前開始尋找澳門的兒童文學。起初我只立志做個記者,把澳門兒童文學的信息帶給家長,但意想不到的是,在澳門持續進行兒童文學創作的作家絕無僅有,發表兒童文學的園地也極不足。於是我和幾位文友坐言起行,親自動筆。皇天不負有心人,來年,我們一群小家長終於有了實踐大理想的機會——出版首部以澳門文學為名的專著。對我個人而言,出部小專輯顯然更容易,但對於澳門兒童文學而言,我們更需要開闢一條能讓所有作者持續前行的路,所以冒着班門弄斧的風險,我堅持公開徵稿、出版文集,並組織一系列相關的兒童文學硏習活動,鼓勵更多人士嘗試創作。因為在兒童文學中,蘊藏的不僅僅是一個作家夢,更多的是一個文化的夢、敎育的夢。本人由作者變成編者,壓力自然有,但初衷不變:我只是一個推介者,希望把澳門作家們的結晶帶給孩子,讓澳門孩子有屬於自己的兒童文學。各位文化界的朋友,希望大家慷慨播種,成全一個小家長的大理想。

平凡人有夢 (文/鏏而)

cropped-200882117541229_2.jpg

前言:

       羊豬蜜語成功搬家了!特以此文賀之。雖然”羊豬蜜語”這名字有點土氣,而”羊豬老師”這名號又異常笨拙,但我比較念舊,且很想堅持寫作最初的信念—寫只是為了想寫,如果我仍是我,我叫什麼名字,文字寫在哪個欄目對我本人是沒有分別的.演講,辯論,寫作,朋友和家人都覺得我很多愛好,但其實,它們全都是屬於文字範疇的,如果夢想是一種讓你感到堅持就是幸福的東西,毫無疑問地,我愛上了文字.講台是我謀生的地方,舞台是我超越自己的地方,卻都不是我真正享受的地方,因為成為焦點的人會失去自由,坦白說,我更喜歡文字隨意塗鴉的快樂。不知為何,這次不可思議的搬家旅程讓我想起了蝸牛—寫著寫著,那堆東西仿佛成了生命的負重,不想遺失,又難以帶走,幸運地,我遇上了同樣載夢飛行的澳門人Toby Lam(一個有夢想,能夠為真理挺身而出,讓我感到驕傲的學生),在他的協助下,羊豬老師有了新的家,而且比之前的更美更好,真誠推介給所有需要為心靈找個家的朋友!

記憶是蝸牛背上的附重,讓歲月緩緩地親吻草原,留下甜蜜的軌跡……時間不是澆灌夢想唯一的尺度。有爭朝夕的心氣,更需有日積月累的實幹,這旣是方法論,更是改變世界的信仰。僅以此文獻給擁有夢想的平凡人!

平凡人有夢 (文/鏏而)

      夢想是甚麼?夢想就是一種讓你感到堅持就是幸福的東西。曾有一位學者去英國考察,看到牛津大學的草坪很好,於是向園丁詢問經驗。園丁說,沒有甚麼經 驗,就是要不停地澆水,只不過要澆九百年。澆灌我們的夢想,時間不是唯一的尺度。有只爭朝夕的心氣,更需有日積月累的實幹,這旣是方法論,更是改變世界的 信仰。

    【引自電影《中國合夥人》,導演陳可辛,二○一三年】

最近經常接觸到關於夢想的活動,如:昨天演講比 賽的題目是“靑年有夢”,而上周又看了一部關於“澳門人尋夢”的劇作。作為已經不再能稱為“靑年”的我不禁反問自己,我有夢想嗎?其實是有的,且在不同年 紀,有着不同的夢想。無可否認,我從小到大都沒有大志。小時候,因為喜歡讀童話,我的夢想是——公主和王子過着幸福快樂的生活;長大了,發現自己沒有條件 成為公主,也就只渴望“結婚生子”。主流價値吿訴我們:夢想是偉大的,它不屬於追求平凡的小人物,所以很長一段時間,我認為自己沒有夢想:當大家都熱衷於 升職加薪的時候,我醉心於玩“敎書遊戲”——為學生搞活動、寫文章、造敎案;當辯論友們講而優則政時,我熱心推廣辯論文化;當作家朋友忙於投稿立著時,我 樂於在網上以文字塗鴉。因為不務正業的態度,我經常錯過了邁向“成功的標杆”的時機,但我依然會快樂地做着小事,直到有天發現——滴水可以成河,我擁有一 大群知心的學生和辯論友,也有一小群忠實的網上讀者。

喜歡平凡,不代表沒有夢想,吿別了一堆年靑的夢,我開始進入人生的另一階段, 我不會像那些整天怨天尤人的母親——埋怨因為孩子而失掉夢想,因為,我把自己的夢想投進了孩子的生活中,那是一個兒童文學創作的夢:一起構思人物、做資料 搜集、鋪排情節、給予反饋意見等,趣味盎然。有時候,孩子會為故事落淚,有時又為小節爭辯。透過創作過程,不僅拉近了彼此的思想,也生成了共同的願望—— 希望故事可以感染別人。這就是我平凡的夢想——一種讓你感到堅持就是幸福的東西。